第1518节
日期:2018-03-0422:29:26
中国有生丝、日本有白银,然后自傲的中央帝国又不认为日本是个可信的贸易伙伴,于是这其中的空间自然就被东南海商,以及秉持商业思维开拓海上之路的欧洲诸国所利用了。然而这种转口贸易能不能做成,本质取决于中国市场是否有稳定供给。从贸易链的构成角度来说,无论参与其中的西方国家是荷兰还是葡萄牙,中国方面的合作者都是必不可少的。以荷兰人与郑芝龙的关系来说,双方即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者。虽然在郑芝龙整合中国民间海上势力之后,荷兰人在合作中的话语权变弱,但总得来说还是能够压倒葡萄牙、西班牙两个直接竞争对手,获取不少货源。
问题出在清军入关之后。由于明朝崩溃过快,这个朝代更迭之际并没有阶段性的形成南、北分治格局。清军在入主北京之后,仅仅用一年时间便拿下了江南的门户南京。此后席卷东南的战事,使得中国的生丝生产遭遇了严重的破坏。即使明郑军队仍愿意与荷兰人进行贸易,荷兰人也无法拿到之前数量的生丝。以至于荷兰东印度公司,不得不尝试从其它地区寻找货源,以供应欧洲和日本市场。
一个比较大的认知误区,是只有中国才出产生丝和丝绸。然而蚕宝宝的秘密其实并没有办法被保守。一个广为人知的传说,是东罗马帝国曾经在公元6世纪,通过几名来自印度的伴侣,得到了来自中国的蚕种和技术。实际上,诸如古代印度的克什米尔、孟加拉地区,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区,很早便从中国方面得到技术,开始了生丝及丝绸生产。在中国生丝货源不足之后,荷兰人曾经从孟加拉、越南等地大量进口生丝,以弥补贸易缺口。
当然,这并不代表中国生丝会失去自己在世界贸易的重要地位。由于桑蚕养殖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蚕种很容易受到疾病影响包括退化(孟加拉的养蚕业后来就因此消失了),中国人“男耕女织”的经济特点,保证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使得中国所出产的生丝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来自中国的生丝被称之为“中国白丝”,以区别于其它地区出产的生丝。一旦政治趋于稳定,中国白丝是很容易夺回市场的。只是当时的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台湾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内部的地位。毕竟这个殖民点的设立,初衷很大程度是为了从中国获取生丝。一旦台湾不能因此而创造利润,势必会影响到荷兰台湾当局的支出预算,以及巴达维亚当局力保的决心。在预感到郑成功有可能攻台,而荷兰方面的备战情况不尽如人意,很大程度便是因为此。
通过上述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台湾岛的被开发,并不是简单一个环中国海地缘政治博弈的问题,而是从一开始就融入了全球贸易链。不过这种融入也让台湾内部的稳定,有可能受到全球其它地区的影响。17世纪40年代,随着巴西内部的稳定,以及恢复蔗糖的出口,台糖出口及生产曾遭遇了很大的冲击,并直接影响到了蔗农的利益。以及至1652年,作为台湾生产、贸易中心的赤嵌城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中国人武装反抗事件,史称“郭怀一事件”。关于这次事件,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政治解读。然而蔗糖贸易的不景气,才是一切发生的根源。很多在经济景气时被掩盖的矛盾,都会在经济不景气时集中爆发。从这个角度看,与88年后(1740年)发生在印尼巴达维亚的“红溪惨案”,则又是一次“郭怀一事件”的翻版。
在1652年的这场冲突中,大约有4-5000名大陆移民被杀。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大陆移民都参与了起事。有相当部分在军事冲突中向荷兰方面寻求保护(甚至事前报信)。至于原住民(平埔族)方面亦是如此,部分站在了起事者一面,而荷兰人在剿灭起义的过程中,同样征召了2000名原住民。正因为如此,荷兰人在台湾的经济生产,并没有就此受到毁灭性打击,而是在不久之后又恢复了正常。
此前,荷兰人一直认为,只要通过控制大员水道便可控制台湾。赤嵌地区的这次流血行动,让荷兰人意识到了在这一地区构筑军事据点的必要性,最起码在下一次内部危机到来之时,定居于此的荷兰人能够第一时间受到保护。这座构筑于1653年的新城堡,就是大家熟知的“赤嵌城”,荷兰人将之称为“普罗民遮城”(意为“省城”)。可以这样说,如果荷兰人在台湾的统治能够一直延续下来,随着台湾地区的中国移民越来越多,并且开发越来越深入,类似赤嵌城这样,用以控制内部局势的军政中心,将会越来越多。只不过,荷兰人无论如何没有想到,他们会那么快失去台湾,更没有想到赤嵌城这个用来内控的军事据点,会在明郑大军来袭的第一天就变成了前线。
由于热兰遮城才是荷兰人的防御重心,大部分军力和物资亦囤积于此。身处赤嵌城只有大约400人(其中士兵仅百人),期间热兰遮城守军虽然试图派出一支200人的援军增援,但在明郑军队的阻击之下,只有大约50人进入了城内。最大的问题在于,这座城堡固然让身处赤嵌地区的荷兰人及时受到了保护,但战略准备不足的赤嵌城内只有5、6天的粮食储备,并且很快被明郑方面切断了通往城内的水源。在这种情况下,仅仅坚守了4天,赤嵌城守军便不得不出城投降。至此,热兰遮城彻底成为了一座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