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7节

    回到葡萄牙人打通东亚贸易线的问题上来。在东方问题上,葡萄牙人显得比在北非问题上冷静的多了(不冷静也不行)。在闯入珠三角的军事行动失败之后,葡萄牙人还尝试过北上福建沿海寻找机会。只是他们很快意识到,中央帝国统治下的沿海地区,与之前在非洲“斯瓦希里海岸”、印度“马拉巴海岸”的情况不同的是,这些沿海港口是真正处于一个“帝国”统治之下,而不是实质独立的贸易城邦。为此,葡萄牙人很快的改变的策略,试图以让大明王朝意识到他们存在价值的方式,获得与中国贸易的许可。
    想要获得贸易权,葡萄牙人必须做到三点:一是不再炫耀武力;二是不谋求贸易垄断权;三就是服从管理。葡萄牙人在澳门取得的成功,证明他们这三点做得还不错。在最初的时候,澳门并非葡萄牙人的专属港口,这个生成于珠三角西海岸的小型半岛,是广州地方政府对接海外贸易的一个窗口。换句话说,葡萄牙人最开始只是获准前往澳门进行贸易的商人之一。
    不过葡萄牙人的独特优势,还是使得他们在16世纪50年代获准在澳门半岛南部建立居住点,并最终成就了现在的澳门。一个比较通行的说法,是当时的广州地方官员受贿后,才批准葡萄牙人登陆的。尽管在具体的沟通过程中,这种做法很可能存在,但葡萄牙人能够在澳门立足长达400年,并且历经明、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背后的原因决非是一笔灰色交易那么简单了。
    日期:2017-09-1114:03:28
    如果说英国人在香港的立足,是凭借其强大的武力,那么葡萄牙人能够在明、清两代留在中国沿海,战略原因上则是封闭的中央帝国,需要一个窥探西方的窗口。这一定位,与1949年以后,香港没有被顺势收复的地缘政治背景如出一辙。香港也因为这个窗口作用,获得了最好的发展机遇,并得以跻身“四小龙”之列。而当中国决定改革开放,将大门向世界敞开后,香港在地缘政治上的价值也就失去了。在凭借这一窗口优势,吃到大陆改革开放的第一拔红利后,接下来的衰弱再所难免。
    在明王朝的考虑中,与葡萄牙贸易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并不是首要考虑的问题(对一些地方官员来说会比较有吸引力)。这些商品无论交给谁贸易,本质对稀缺端口垄断供应地的中央之国来说,并没有什么影响,更何况此时的明王朝,暂时还不认为海外贸易于自己的经济来说会很重要。然而在经历过长达40年的努力后,葡萄牙人最终还是正式从明朝得到一块租借地(公元1557年)。
    在经营澳门的过程中,葡萄牙人除了构筑炮台等军事设施以外,甚至还建立了一个葡萄牙人认为的“世界上最好的铸炮工厂”—卜加劳铸炮厂。作为一个对外“夷”渗入非常警惕的国度,葡萄牙人即使获准长驻澳门,本来也是没有机会像他们在其它地区那样,构筑堡垒、发展军力的。获得这一待遇的根本原因在于,经过多年的接触与示好,明王朝已经相信葡萄牙人只是像其它“藩商”一样,只是为了贸易而来。其有限的军事存在,不仅不会影响帝国的安危,反而对帝国的存亡起到积极作用。
    对于内部缺乏创新机制的中央之国来说,透过葡萄牙这个窗口得到的最大好处,是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欧洲先进的火炮技术。在佛郎机炮之后,后来在历史中发挥过重大作用的“红衣大炮”也是由葡萄牙人帮助引入的。除了技术引进以外,澳门的兵工厂甚至直接获得过北京而来的定单。比如公元1629年(崇祯二年),葡萄牙人就曾受命铸造了十门大炮运往京师(被崇祯命名为““神威大将军”)。这些产自澳门的大炮,在明朝对抗后金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后来的清王朝时期,葡萄牙人的这一作用依然得到了延续。
    基于上述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对于中国人来说,澳门和香港问题似乎都代表着一段屈辱的“殖民史”,但客观上看,澳门和香港问题还是有些不一样的。在澳门存在的问题上,中国更多是一种主动选择,香港则是被迫接受。这一区别在香港和澳门的面积扩张上亦有充分体现。今天澳门的管辖面积比之明朝时期,并没有太大变化,仅仅只有32.8平方公里。以至于前几年不得不在借助“一国”的大背景,向珠海租借横琴岛的部分土地修建“澳门大学”新校区。反观凭借强大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英国,其统治下的“香港”,范围则得以从最初的78.4平方公里(港岛),扩大至现在的1104.4平方公里。
    巨大的面积差,决定了香港、澳门的发展空间。从地理位置上来说,在勾通海陆这个问题上,珠江口东、西两侧的机会本来是均等的。然而尽管澳门一直在地缘政治地位上,拥有与香港比肩的定位,但受限于土地困局,经济上只能剑走偏风的发展博彩业。并且无法成为香港那样的国际大都市。
    香港、澳门及它们前殖民国的国际地位,对珠三角地区今日的地缘政治格局,同样造成了重大影响。二个前殖民地在经济上的强弱反差,使得整个珠江口两岸的经济,在改革开放后呈现出东强西弱的格局。对比深圳、东莞的强势,珠海、中山的话语权无疑要弱一些。时至今日,尽管珠海方面很希望,位置堪比香港岛的横琴岛,能够发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并以向澳门出借土地为契机成立了“横琴新区”,以试图更大范围的借力“两制”,但澳门本身潜力不足的短板,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补足的。
    如果葡萄牙最初在今天的香港地区立足并成功。那么比之晚300年登陆珠江口的英国人,选择的就有可能是澳门半岛或者横琴岛了。从地理位置上看,前者对应的是今天的九龙,后者则对应的是现在的港岛。依照英国人在香港的扩张路径,今天为了对接澳门经济辐射,与深圳同年建制而成的经济特区—珠海市,亦很有可能以“新界”的身份成为英国殖民地的一部分。以此推论,当历史的车轮继续前行到1980年时,对接“英属澳门”而成立的特区,估计就是现在的“中山市”了。
    基于地缘比较层面的推导,意义并不在去探讨那段殖民历史,到底对珠三角乃至中国历史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而在于揭示一个道理,那就是一个板块的中心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在地理条件相近的情况下,微观历史层面中的一些政治、技术影响,很有可能影响一座城市的命运。比如在20世纪初的中国铁路干线建设,就让郑州、石家庄两个新兴城市,地缘政治地位原本更高的开封及正定,成为了地区中心。基于开封长久以来所保有的政治地位,开封人会更有理由哀怨,并产生如果当年的技术人员,认定开封段的黄河可以修建黄河大桥,情况将会怎样的联想。
    理解了这一点,我们就不应该嘲笑今天那些地理相近的县市,倾尽各种资源争夺高铁站的努力,因为这种偏差真的有可能影响一座城市的命运。最起码,这种努力比之力保“贫困县”资格的做法,要有价值的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