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8节
日期:2017-02-1419:27:16
2017-02-14
【关键词:古吉拉特,奥斯曼帝国的桨帆船,第乌海战,文艺复兴】
除了来自东地中海的奥斯曼、马穆鲁克、威尼斯三国以外,反葡联盟中还有两位来自印度西海岸的成员。一个是代表南印度反葡势力的“卡利卡特”;另一个则是北印度西海岸贸易的主导者——古吉拉特。
古吉拉特于今天的印度,是一个类似于中国改革开放时珠三角地位的板块。如果说喇叭形的珠江口,为珠三角扩张了海岸线,那么古吉拉特的海岸优势,则是靠半岛状地形——卡提阿瓦半岛来扩张的了。当然,两个板块的优势,更多还在于其地缘位置。前者是通往北印度的门户,后者则是西方登陆中国的第一站。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把拉贾斯坦邦与古吉拉特邦,合称为“拉杰普特板块”。不过这两个邦地缘特点却还是有显著区别的。意思即为“拉杰普特人之地”的拉贾斯坦邦属于拉杰普特人的核心之地。相比古吉拉特的海洋优势,拉贾斯坦邦的地势要更为高些,横亘境内阿拉瓦利岭及其东南侧的马尔瓦高原,为拉杰普特人提供了军事上的支撑。
为拉杰普特人的军事能力加码的另一个地理因素,是这些高地上所覆盖热带草原类型植被。作为一个战士阶层,拉杰普特战士最得力的助手,是由世界上最优秀的两个热血马种:阿拉伯马、阿哈尔捷金马(汗血马)相交培育出来的“马瓦里马”。从血统的来源也可以看出,这是穆斯林入侵所带来的副产品。不过印度各司其职的种姓制度,以及拉杰普特人军事阶层的定位,才是他们能够在包括马种选育在内的军事技能上,超出其他印度土著的原因。
基于古吉拉特邦尤其是卡提阿瓦半岛的海洋属性,以及穆斯林在海洋贸易上的绝对优势,古吉拉特邦的地缘结构要比拉贾斯坦邦更为复杂,伊斯兰文化的影响也更大。15世纪初,穆斯林控制了古吉拉特并建立政权。不过被压缩在拉贾斯坦邦的印度教保卫者们,却还是一直没有为德里所征服。直到后来的莫卧儿王朝,表示尊重拉杰普特王公们的统治权(及宗教信仰)后,北印度才算真正为穆斯林政权所覆盖。需要说明的是,今天身为马哈拉施特拉帮首府的孟买,当时也为古吉拉特所有。
身为印度西海岸的两大海上门户,古吉拉特、卡利卡特是阿拉伯人印度洋贸易网的重要成员,与控制印度洋-地中海贸易入口的埃及之间,有着很多共同利益。葡萄牙人对阿拉伯商船的劫掠行为以及新航路的开拓,对上述政治体的利益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二者的加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印度洋虽然广阔,但以当时的技术条件来说,在大洋腹地寻找对手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岸线和港口一带,才是海上利益争夺的主战场。为了从源头切断葡萄牙人的贸易线,古吉拉特及卡利卡特,一南一北成为了奥斯曼-马穆鲁克海上联合舰队,在印度所选定的两大基地。
公元1508年3月,印度洋历史上最为强大的穆斯林舰队抵达了古吉拉特,并在孟买南部的焦尔港海域,与几艘葡萄牙船只展开了第一场海战(穆斯林舰队方面的船只总数超过200)。在围攻了三天之后,这场遭遇战最终以葡萄牙人突破包围圈而告终。葡萄牙方面的损失则是一艘船只及9名船员被俘(不幸的是,葡萄牙驻印度总督之子死于此战)。
这场小规模海战的结果,并不能证明穆斯林海上联军的实力更为强大,反而恰恰证明了葡萄牙船的优势所在。葡萄牙人之所以未能在这场遭遇战中全身而退,是因为已经在印度海岸占得优势的葡萄牙舰队,正分散在各个港口附近保护葡萄牙商船,以及截杀阿拉伯商船。双方需要一场真正的决战,来证明谁才是印度洋的主导者。
公元1509年2月,在经历了一系列小规模的海上交锋之后,双方都期待的海上大决战,终于在卡提阿半岛最南端的“第乌”港海域拉开了序幕。葡萄牙舰队的数量为18艘,其中半数为卡拉克帆船(5大4小)。有记录表明,葡萄牙人制造的卡拉克帆船,曾经达到过2000吨之巨。尽管不确定第乌海战中,葡萄牙船只的吨位,但与阿拉伯人通常使用的单桅帆船相比,桅杆数在3-4根的卡拉克帆船,体量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穆斯林舰队的数量远超对手,但占据舰队多数的那些阿拉伯独帆船早已在这几年间,证明了自己完全不是葡萄牙舰队的对手。奥斯曼帝国提供的12艘大型多桅桨帆船,是穆斯林联军的希望所在。这些依靠三角帆及大量浆手提供动力的地中海战舰,巅峰期的最大吨位也能够做到2000吨。问题上从战术和武器配备角度看,情况并不容乐观。
总得来说,地中海当下的海战形式,与古典时期并不太大区别。以舰首特设的“撞角”高速撞击对方的船体及排桨,再用跳帮的方式在对手甲板上肉搏,仍然是最为常见的战法。至于远程武器,在传统的弓弩、弩炮以及希腊火之外,在意大利人的帮助下,土耳其人也在甲板上配备了些小型火炮。问题是排桨船追求机动性的特点,使得火炮的植入受到了很大限制。可以说,被穆斯林寄予厚望的奥斯曼战舰,无论在远程武器的射程还是威力上,都落后葡萄牙人。
日期:2017-02-1419: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