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6节

    日期:2017-02-0723:22:37
    2017-02-06
    【关键词:斯瓦希里城邦,霍尔木兹海峡,索科特拉岛,土生葡人,威尼斯商人,马穆鲁克,奥斯曼帝国】
    柯钦之战的胜利,使得葡萄牙人的野心进一步膨涨。为了进一步控制印度洋贸易,葡萄牙海军接下来把目标,瞄准了东非的阿拉伯人。尽管以基尔瓦为首的斯瓦希里城邦,已经表示愿意纳入葡萄牙的贸易网,但对付这些没有强大土著势力支持的贸易城邦,看起来要比在马拉巴海岸简单的多。直接控制东非海岸,葡萄牙人不仅能直接与津巴布韦高原盛产黄金的莫诺莫塔帕王国交易,更有机会向这些非洲土著传播天主教的教义(这可是教皇所赋予的神圣使命)。
    基于斯瓦希里城邦的体量,葡萄牙人的征服几无悬念。其中斯瓦希里城邦最强大的基尔瓦,以及最先反对与葡萄牙人接触的蒙巴萨,分别于公元1505年、1509年沦陷。在一个个清除阿拉伯人原有的统治势力之后,葡萄牙人在当地逐步开始建立自己的统治(包括在初期扶植傀儡)。意识形态的的传播(天主教),是葡萄牙人稳定统治的有利手段。然而仅仅依靠这一点是不够的,原始的血缘关系,会比宗教纽带更为稳固。简单点说,葡萄牙人如果想在包括东非在内的海外殖民地延续统治,就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海外移民(最起码能够支撑政、军、经的管理阶层)。
    然而人口恰恰又是葡萄牙最大的短板。16世纪初,葡萄牙的总人口不过150万左右。受限于地理条件,其本土人口数量很难有质的飞跃。在这种情况下,葡萄牙人在海外殖民时,采取了一个折中手段,那就是鼓励进入殖民地的葡萄牙男性与当地女性通婚,并通过赋予这些混血后代以特权,来强化葡萄牙的统治(比如澳门的“土生葡人”)。对种族融合的开放态度,与伊比利亚半岛纷杂的民族融合史不无关联。这种开放态度,导致身为葡萄牙最大前殖民地的巴西,在种族融合问题上素以开放而著称。相比之下,种族融合史比较单一的英荷德等国在海外殖民时,在这方面就要保守的多了。
    在坐实了东非海岸之后,葡萄牙人开始尝试向内陆的津巴布韦高原进行政治、宗教渗透,甚至发动战争,以期直接控制这片黄金之地。不过在整个16世纪,这种渗透总得来说都不算成功。疫病、后勤,乃至阿拉伯商人的抵制,都是阻碍葡萄牙人向内陆扩张的障碍。一直到17世纪,葡萄牙人才算是控制了沿岸的低地区,也就是今天的莫桑比克。是葡萄牙人能够取得进展的重要支撑,就是在当地繁衍、壮大的葡萄牙人后裔,。
    相比于殖民商品输出地所遇到的人口困局,通过军事手段控制海上贸易线,反而要简单得多。一个配合火炮、舰队的坚固堡垒,在关键的水道所能起到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纵观环印度洋地区的重要水道,红海及波斯湾无疑是最重要的两个枢纽点。可以说,在葡萄牙开辟新航线之前,几乎所有从海路输入环地中海地区的东方商品,都是经由波斯湾及红海转运的。
    尽管葡萄牙人的贸易是围绕着新航线进行的,但为了打击竞争对手(阿拉伯人),阿拉伯商船以及那些不处在新航线上的阿拉伯人据点,也会成为葡萄牙舰队的打击目标。为此,在加紧征服东非海岸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开始对上述两条水道下手。
    从地理结构上看,分列于阿拉伯半岛两侧的波斯湾和红海,都属于深入陆地的内海。其中波斯湾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与阿曼湾-印度洋相连;红海则通过曼德海峡与亚丁湾-印度洋相连。理论上位于水道一带的岛屿,以及海峡两侧的岬角,都可以成为控制水道的战略基地。葡萄牙人选中的是几个岛屿,包括:横亘于霍尔木兹海峡的格什姆岛、霍尔木兹岛;以及亚丁湾东端的索科特拉岛。
    以上述岛屿的重要位置来看,当然不可能为先前的贸易者所忽视了。在葡萄牙之前,阿拉伯商人已经在这些地点经营了几个世纪。其中包括控制霍尔木兹海峡贸易城邦,甚至还曾经接待过郑和。有一种说法,“霍尔木兹”之名就是来自于这个,被郑和记录为“忽里模子”的阿拉伯商业王国。
    向霍尔木兹海峡扩张的葡萄牙人遇到了激烈的抵抗,6艘卡拉克船所组成的舰队,被总数将近200艘的阿拉伯船队所围攻(公元1507年)。然而一如同样水准的阿拉伯船队,在科钦海域的表现一样,葡萄牙人击沉了对手大部分船只,并随后在两个岛屿上兴建了堡垒。这两场战役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葡萄牙人竟然无一战死。
    然而在这个时代,阿拉伯人在政治上已经势微,除了尚未开化的东非海岸以外,印度洋地区的阿拉伯商人及贸易城邦,大都需要在政治上依附于大陆政权。阿拉伯海上商业集团与这些大陆政权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共生的互补关系。一旦阿拉伯人的商业链断裂,利益受损的宗主们势必要为之出头。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