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9节
日期:2016-04-1222:07:53
2016-04-12
【伏伊伏丁那,波斯尼亚人】
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奥斯曼帝国已经真正崛起成了一个强大的帝国,而土耳其人在欧洲的征程还远没有结束。在巴尔干东正教国家三强中,除了君士坦丁堡战役中被消灭的拜占庭以外,保加利亚王国已经在半个多世纪前的尼科堡会战后(公元1396年)不复存在了。唯一还在苟延残喘的,就是还在艰难保有大摩拉瓦河流域的塞尔维亚王国。至于塞尔维亚人在马其顿、塞萨利等地扩张的土地,则在科索沃战役之前,就被奥斯曼帝国所侵占。
塞尔维亚之所以能够比保加利亚多续上一甲子的命,是因为在科索沃之战后选择了一个“务实”的做法,那就是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塞尔维亚重骑兵不仅配合土耳其人参与了尼科堡会战,甚至出现在了奥斯曼、帖木儿两个穆斯林帝国PK的安卡拉战役的战场上。当然,这并不代表塞尔维亚人就此完全站在了穆斯林一方,并与匈牙利交恶。他们的种种做法,只是为了能够避免自己被奥斯曼帝国吞并。
然而在君士坦丁堡沦陷之后,塞尔维亚人希望保持的这种关系终于还是打破了。在征服君士坦丁堡之后,奥斯曼的苏丹甚至给自己也戴上了顶“罗马皇帝”(凯撒)的头衔。虽然这让人多少觉得有点怪异,但一定要论理的话,似乎也没什么不妥。毕竟凯撒以及之后的罗马帝国(分裂之前),并没有基督教化。既然日耳曼人和希腊人,甚至保加尔人,都曾经试图继承罗马的政治遗产,那么由一个突厥穆斯林君主来这样做,又有什么问题呢?
不管是叫罗马还是奥斯曼,土耳其人在欧洲的野心已经不能再容忍,塞尔维亚人的这种半独立的地位了。从位置上看,如果没有拿下塞尔维亚,土耳其人在欧洲的主力扩张方向,就只能是多瑙河下游的瓦拉几亚;而如果拿下了塞尔维亚,已经算是欧洲腹地的多瑙河中游平原,将为帝国的扩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基于这个需要,在君士坦丁堡的秩序恢复之后,土耳其人旋即使展开了对塞尔维亚的征服工作。正如我们刚才所说的,塞尔维亚人选择臣服于奥斯曼,是因为对方给自己留了一条生路。现在这个前提已经不存在了,匈牙利人的支持成为了塞尔维亚人唯一可以抓住的救命稻草。
在科索沃战役之后,塞尔维亚人没有再敢把都城,放在时刻面临土耳其人威胁的大摩拉瓦河流域,而是迁至了位于于萨瓦河、多瑙河交汇处的贝尔格莱德。在这个点上,塞尔维亚人能够最大限度,从隔河相望的匈牙利人那里得到支援(两河之北为匈牙利领土)。事实上,在13世纪的大部分时间,这个重要的巴尔干城市都还是匈牙利王国的一部分。只不过在伴随着匈牙利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以及塞尔维亚的走强,它被当成一份礼物送给了与之结盟的塞尔维亚人(公元1284年)。
公元1456年,已经控制了大摩拉瓦河土耳其军队,兵临贝尔格莱德城下,准备拿下这个北巴尔干地区最重要的战略要点。尽管匈牙利人给予了塞尔维亚人很大帮助,但贝尔格莱德这座孤城,还是毫无悬念的失守了。不过放在更大的历史空间中来看,贝尔格莱德的失守以及塞尔维亚王国的覆灭,却“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让塞尔维亚民族意外的渗透进了匈牙利平原。在贝尔格莱德失守之后,大批不愿意被穆斯林统治的塞尔维亚人渡过萨瓦河、多瑙河进入匈牙利境内,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复国成功。
由于匈牙利方面也希望这些塞尔维亚人能够帮助它固守南疆,避免土耳其人长驱直入,塞尔维亚成功的在贝尔格莱德之北获得了合法居留权。这种情况,一如当年斯拉夫人被引入巴尔干北部,帮助拜占庭防御北方压力一样,只不过这次的方向正好相反。这片位于多瑙河、萨瓦河、特兰西瓦尼亚高原之间,包括部分蒂萨河下游在内的平原地区,被称之为“伏伊伏丁那”。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以民族自决的名义肢解奥匈帝国的过程中,塞尔维亚人已经占据多数的伏伊伏丁那地区选择加入了塞尔维亚。今天在塞尔维亚的版图中,伏伊伏丁那与科索沃一样属于自治区(也是仅有的两个自治区)。值得庆幸的是,与塞、阿两族在科索沃的生死博弈不同的是,在欧洲民族和解的大背景下,伏伊伏丁那地区并没有成为匈牙利与塞尔维亚的争夺焦点。历史有时就是这么吊诡,一段失败的经历反而可能成为民族扩张的一个机会,并且随之带来政治上的收获。一如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那段殖民史,反倒成为独立后政治诉求的依据一样。这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对于政治家,还是地缘研究来说,只是着眼于政治边界的变化是远远不够的。
如何管理被征服地区人民,是征服者永恒的话题。通常情况下,征服者并非意识不到被征服者与自己民族、文化属性迥异所带来的风险。问题在于,强行融合本身会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尤其被征服地区人口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对于由小亚细亚一隅扩张成一个横跨欧亚非大陆的奥斯曼帝国来说,如何对待境内繁杂的民族是必须直面的问题,特别是那些原本的基督教地区。在攻陷君士坦丁堡之后,土耳其人做出了一个战略性的决定,那就是在境内推行信仰自由和民族自治政策。一个被统治民族可以在不损害帝国利益的前提下(同时缴纳比穆斯林更高的赋税),保留自己的宗教、语言、文字等民族印记,并对内进行自我管理。这一制度被称之为“米勒特”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