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9节

    日期:2015-10-1423:45:32
    2015-10-14
    [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东扩,以及立陶宛在白俄罗斯的扩张]
    立陶宛之所以能够和德意志骑士们达成暂时和解,在于其放弃了西立陶宛的海岸线。虽然这损害了当地部族的利益,导致多年的内战,但德意志人在得到波罗的地区全部海岸线后,暂时也没有动力去向内陆地区渗透的了。另外,当条顿-圣剑骑士团在波罗的海南岸扩张时,斯堪的纳维亚民族集团中瑞典人、丹麦人,也在针对芬兰湾南北的乌拉尔人发动圣战。前者成功的将芬兰半岛纳为瑞典王国领土,后者则让爱沙尼亚北部变成了丹麦王国属地。
    现在我们清楚了,所谓的“北方十字军”是由德意志十字军与瑞典十字军共同组成的,前者的征服对象主要为波罗的人,后者则针对的乌拉尔人。而芬兰、爱沙尼亚成为基督教世界的一员,也正是源于这一时期。现在的问题在于,丹麦人如果一定要在“爱沙尼亚”弄块飞地的话,与圣剑骑士团控制下的利沃尼亚,将会因地理分割不明显而潜伏长期冲突的隐患。纯粹从地理分割的角度来看,芬兰湾会更适合作为斯堪的纳维亚人与德意志人向东殖民的分割线。另外,以丹麦的地理位置而言,穿越波罗的海经营爱沙尼亚,也的确有些困难。
    事实上,在完成征服之后,丹麦人并没有真正向爱沙尼亚进行过殖民(瑞典则向芬兰大量殖民)。基于丹麦与欧洲大陆相连的原因,丹麦人对向分裂的德意志地区渗透影响力会更感兴趣。因此在征服爱沙尼亚北部一个多世纪后,这块丹麦属地被卖给了圣剑骑士团(公元1346年)。就此德意志人算是完成了对整个波罗的地区海岸线的征服工作。上述进程也告诉我们,借助北方十字军东征,波罗的海成为了日耳曼人的内海。至于一南一北两支日耳曼人:德意志人和斯堪的纳维亚人之间又发生了什么故事,我们后面会有所解读。
    回到立陶宛的问题上来。尽管还顶着“波罗的人”的标签,但在立陶宛交出波罗的海海岸线的那一刻起,波罗的人就已经不在是波罗的海地缘政治舞台上的表演者了。如果不想慢慢在夹缝中消亡的话,立陶宛人也必须在领土扩张上有所作为。对于立陶宛人来说,非常有利的一点是,此时正是蒙古帝国西征的高峰期。曾经强大的“罗斯人”(东斯拉夫人),已经被蒙古人严重削弱。并且在东斯拉夫人已经臣服于蒙古人的背景下,德意志人也希望有立陶宛人居中缓冲,隔绝那些可恶的“鞑靼人”(使之可以放心经营波罗的海)。就这点来说,立陶宛人避免踏古普鲁士人的后尘,蒙古人还真是“帮”了点忙。
    从地理角度看,“白俄罗斯”正处于东欧、波罗的地区的板块交汇处。向西经现在的拉脱维亚、立陶宛注入波罗的海的尼曼河、道加瓦河,与向南经乌克兰注入黑海的第聂伯河,均发源于此。实际上,波罗的人比斯拉夫人更早居住于白俄罗斯地区,在东斯拉夫人借助“基辅罗斯”崛起后,白俄罗斯成为了东斯拉夫人的领地。现在,东斯拉夫人的明显处在衰弱期,而已经对波罗的海没什么想法的立陶宛人,则开始了在白俄罗斯地区的强势征服。14世纪初,白俄罗斯地区成为了立陶宛的一部分。
    后来的历史中,白俄罗斯地区在立陶宛和以俄罗斯(包括其前身莫斯科公国)之间几经易手。至于最后的结果,当然是显而易见的,强大的俄罗斯帝国笑到了最后。从地缘的角度来看,这种博弈的焦点地区,一定会存在民族融合的情况。也就是说,从种族上来说,所谓“白俄罗斯人”混合了东斯拉夫人和波罗的人的成分。不过这两支民族在种族上,都属于原始印欧人的后裔。融合的结果,无非是一些原本说波罗的语的印欧人,变成了说东斯拉夫语的印欧人。
    有人认为,白俄罗斯之所以有个“白”的前缀,是因为他们要比另两个东斯拉夫民族更“白”,种族上更像纯斯拉夫人。虽然就“白俄罗斯”之名来说,这种说法无从考证。但相比领地与钦察草原相接,混入更多亚洲游牧者基因的俄罗斯人、乌克兰人来说,主要与波罗的人做地缘融合的“白俄罗斯人”,在种族上的确更接近原始的东斯拉夫人。至于东斯拉夫源头,还应该是乌克兰人的骄傲。当然,在把东斯拉夫人推向世界之巅的俄罗斯人看来,这些都不重要。
    日期:2015-10-1622:34:07
    2015-10-16
    [波兰立陶宛联盟,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选帝侯们]
    蒙古崛起所引发的蝴蝶效应,波及了整个旧大陆。不过立陶宛能够长期保持族群独立,直接能够借力的还是同样直面德意志威胁的波兰人。从板块位置上来看,立陶宛的强大,将使条顿骑士团(包括其所属的圣剑骑士团)在波罗的海的领地,随时可能被一分为二;同样的,除非波兰放弃成为一个沿海国家,否则普鲁士——利沃利亚之于德意志本土,也同样是一块飞地。
    将普鲁士与德意志本土隔离开的这块沿海低地,是位于奥得河口和维斯瓦河口之间的“波美拉尼亚”。波美拉尼亚一词的原意为“海岸”,地理上看是一片遍布冰碛湖的低地(波美拉尼亚湖区)。从农业角度来说,这片因冰川作用而缺乏土壤肥力的土地,价值并不大。不过德意志人需要它漫长的海岸线,完成波罗的海南岸的德意志化进程,而波兰人则同样需要出海口。在“普鲁士”因条顿骑士的入驻,变身成德意志化的地缘标签后,波兰能不能保住“波美拉尼亚”,在战略上看就很难说了。
    12世纪末波兰王国陷入分裂,正处在高峰期的神圣罗马帝国(巴巴罗萨统治时期)抓住时机吞并了西波美拉尼亚。此后波兰人能够控制的,只是维斯瓦河入海的“格但斯克湾”地区(核心城市为“但泽”),即所谓的“东波美拉尼亚”地区。然而时间推移至13世纪初,羽翼丰满的条顿骑士团征服了东波美拉尼亚。这片土地后来也被打上了一个新的地缘标签——西普鲁士(维斯瓦河河口以东,则为“东普鲁士”)。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