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1节
日期:2015-08-0212:35:36
大时代(上)由中国电影的互联网时代说开去
这几日中国电影大爆发,《捉妖记》、《大圣归来》、《煎饼侠》三部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虽然有人会不屑的说,这是所谓“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结果,但大家必须明白的一点是,贸易保护并不是必然会带来进步的。就这些现象级电影的同时出现,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不是一次战术级别的成功,而是中国电影进入新战略阶段象征。
一件战略级事件的出现,通常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促进的。就拿中国内地票房大跃进这件事来说,业内投资者并不感到意外,其背后是快速增长的银幕数。2011年中国内地的银幕数仅仅只有9200块,《泰囧》上映的2012年则增至1.3万,2015年初,这个数字又涨到2.5万块。蛋糕做大,每部片子的想象空间自然也就大。以地缘理论来看就是顺了“天时”。前日还跟人说,若是《疯狂的石头》放在今日上映,最起码也是十亿以上的票房。
然而蛋糕做大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最大块的蛋糕。研究上述三个现象级电影,我们会发现,三剧在投资、制作、推广阶段,无不始终带着深深的互联网时代烙印(大圣的众筹、自来水,腾讯对捉妖记的深度参与,煎饼更是直接脱胎于网剧)。更别说在大盘做大这件事上,在线票务平台们的补贴、优惠大战直接拉高了观影热情、增加了影院的上座率。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电影能够“突然”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正是顺应了互联网+的大趋势。
当然,有得意就有失意的。虽然一直有人说“风口上,猪也会飞”,但若不能顺应风势,也还是不能飞起来的(或者比旁人飞得高)。在大盘整体向好的情况下,陈凯歌执导的《道士下山》、冯小刚监制的《命中注定》,以及吴宇森那部刚刚上映的《太平轮.彼岸》(再向前还有姜文的《一步之遥》),票房就只能用差强人意,甚至惨不忍睹来形容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言以蔽之,就是大导们当下有点跟不上时代的节奏了。这个问题并不应只从创作思路、对观众口味的把握等技术问题上探讨,更应放在传统业态如何与“互联网时代”融合的大背景中来探究。
传统从业者并非不明白自己面临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问题,只是过往的成功经验,此时非但不能帮助自己,反而容易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毕竟革自己的命,向来是最难的。往往越是成功的企业家,突破意识瓶颈会越困难。若干年后,我们再看马云——王健林、雷军——董明珠之间的赌局结果,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应该会更为深刻。
毫无疑问的是,在与互联网时代的磨合过程中,会有一大批我们熟知的企业被时代所抛弃(也会有凤凰涅槃的);同时也并不是每一个从互联网切入的企业,都能够随着风口上天。至于哪个企业能笑到最后,还真不好说。毕竟这个变革的大时代,还远未到尘埃落定的阶段。能够确定的是,在互联网经济这片蓝海中,能够高效创新并引领时代的,并不只有美国。下篇的重点,就在于从更高层面,解读中国互联网经济所面对的机遇和挑战。
日期:2015-08-0212:36:35
大时代(中)
——由中国电影的互联网时代说开去
从技术角度看,美国即是互联网时代的开创者,也是电影工业的引领者。事实上,对于拥有一超地位的美国来说,它的优势是综合的,一定要对中、美两国做出比较,可以有很多角度。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以及正在对世界进行革命性改造的新经济平台,电影和互联网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这也是为什么,我在这个的夏季,选择以电影为切入口,将话题延伸到互联网,甚至中、美竞争的话题上来的原因。
前面也说了,很多人认为,三片同热的现象出现,直接受益于所谓“国产电影保护月”。换句话说,如果与同期上映的好莱坞大片同台竞争的话,是绝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绩的。这样的看法,说对也不对。对,是因为如果开放式竞争的话,票房肯定会有部分分流的;说不对,是因为“保护”的做法,并不能狭隘的被理解为自我封闭。恰恰相反,今天的保护是为了蓄积起他日能直面市场的力量。
说起美国的核心价值观,“自由贸易”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条。包括美国在政治、文化层面的“自由”观,本质上都是建立在自由贸易理念的基础上来。对于在政治、经济、技术上都占据了优势的美国来说,将地球建成一个没有贸易壁垒的“地球村”,无疑对它是最有利的。然而在“自由”这个道德制高点下,有一个残酷的现实往往会被人所忽视:从本质上说,纯粹的自由贸易所适用的是最冰冷的“丛林法则”。你在进入这片丛林时的体量,决定了你在食物链的位置。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与西方传统工业国(包括日本),能够在这个食物链中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就可想而知了。对于任何一个有历史常识的人来说,如果回忆一下脑海中记忆的“八国联军”,再对照一下拉入俄国之后的所谓“八国集团”,就会发现这100多年来,世界虽然看起来经历了数千年来最大的变革,但各国在食物链中的身位,却如印度的种姓制度一样让人绝望。
在很多宗教里,都有黑暗和光明的对决。对于自认拥有“普世价值观”的西方人来说,中国这个在各方面都与自己格格不入的国家,的确有如一个黑暗对立面般的存在。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华夏文明核心价值观,是建立在封闭、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基础上。诚然,华夏文明的这种封闭性、自大感,曾经让这个自诩为“中央之国”的国度,付出过惨重的代价。作为一个稳定传承了数千年,地缘上又独立于亚洲东部的庞大文明体来说,华夏文明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了。从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算起,这个探索过程已经持续了一个半世纪。这其中最大的困局在于:一方面,需要学习西方文明技术上的先进性;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工业后发国家,又受困于“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的困局,不可能在完全复制西方模式的情况下,赶上先发国家。
既然必须在向外部学习技术优势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独特的竞争力,那么回首再看那些曾经阻碍华夏文明“进步”的因素,就不一定那么面目可憎了。换句话说,“自给自足”的思维,并不只会导致固步自封的小农业经济思维,也可以成为提升身竞争力、保障自身安全的动力。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网络上所谓“五毛”和“JY”的互喷,最常见的模式是:前者举例说明中国又在某项技术上领先了;后者则力证,中国在这项技术或某个领域,还落后于其它国家(不一定是美国)。然而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无论是哪一方,潜意识其实都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在哪方面,中国都“确定、一定,以及肯定”的必须做到最好。而这,就是文化对整个族群所产生的无形动力。
用“摸着石头过河”来形容上述探索过程,是再合适不过的了。值得期待的是,在接下来的路程中,中国已经在技术层面,看到了在水面架设一座桥梁的希望,这座桥就是“互联网”。尽管中国在互联网时代的起步差,要远小于传统工业起步时的情况,但相比美国的在技术和世界范围内的市场优势,还是有差距的。在布局互联网经济的卡位战中,中国的优势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应用。得益于“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中国在任何需要结“网”应用的技术,都拥有战略性优势(比如高铁网、电网);二是制造。受惠于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获得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这让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可以有效的和硬体经济结合起来;三是互联网在市场中的运用,只是最近二十五年的事。中国在这方面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后发者。这也是为什么,中国在互联网应用层面,当下已经能够拥有巨头的重要原因。
有鉴于此,如果不想在丛林法则下痛苦挣扎,一定程度的贸易保护是必须的。“世界最大的单一市场”,保证了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即使做成一个“局域网”,也能够在应用层面上做大。最典型的,就是中国的网民可以免费使用到在绝大多数国家,只有通过收费才能享受到的服务(因为市场规则够大,运营商可以通过其它方面赚钱)。这种植根于市场规模上的赢利模式,能够让引进行的互联网技术迅速市场化,并最终消化、创新出属于自己的技术。这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凭借巨大市场,引进、消化技术而崛起的中国高铁。
当然,电影也好,高铁也罢,能够抓住“东风”的机会在于,中国在制造业上打好的基础。试想一下,如果电影中的那些3D动画制作、高铁设备的制造,没有办法做到“自造”的话,一切也只是为他人嫁衣罢了(这一点也是同样拥有巨大市场的印度,当下的最大短板)。顺着上述思路,再来审视中国电影的进步,大家就会发现借力互联网经济,以及中国工业化的红利,属于中国电影自己的、全方位的“工业化模型”已经初步搭建成功,而2015年的7月,只是一切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