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节

    日期:2015-07-2222:56:58
    2015-07-22
    [穆斯林世界的前世今生4什叶派与绿衣大食]
    阿拉伯人突厥人波斯人,逊尼派什叶派。一千年来,这“三族两派”之间的磨合,一直是中东地缘政治舞台的主线。现在的话,随着犹太人重返“迦南之地”并建国成功(以色列),局面变得更加的复杂了。鉴于中东局势在当下的国际政治关系中,仍然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借由十字军东征的引子,从源头梳理一下上述关系的演变过程,还是很有必要的。
    对于一千年前的阿拉伯人来说,最为重视的并非族群关系的处理。宗教方面差异,以及这种差异所导致的最高权力之争才是问题的主线。简单点说,就当时的情况而言,阿拉伯人已经占据了意识形态的制高点。不管波斯人还是突厥人,看似都无法觊觎“哈里发”这个政教合一的最高位置。然而对倾向于让更多阿拉伯人,有机会继承最高权力的逊尼派来说,什叶派的存在始终是一个阴影。基于人类血亲认同的本能,总还是会有很多信众会认为,阿里及其后裔才是最正统的继承人。不过从更本质的层面来看,逊尼派与什叶派之争,只是这个分裂世界的一个缩影。有人的地方有就江湖,无论再和和谐、统一的世界,都会有反对派存在。从这个角度看,即使没有阿里、没有什叶派,伊斯兰世界也会找到其它分歧点,做大一股能容纳反对者的教派的。
    在阿拔斯家族黑衣大食已经明白无误的认同逊尼派教义之后,那些带着什叶派标签的阿拉伯人,开始寻找新的机会崛起。从地缘角度看,波斯人仍然是可能借助的力量。不过前面我们也说了,波斯人在阿拔斯王朝得到了很多,暂时还没有动力成为新的反对派。中亚的突厥人也许是一个选项,然而在新王朝崛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呼罗珊地区,在帝国中的地位已经不再是不被重视边缘板块了。基于地缘位置的关系,中亚正是呼罗珊板块扩张势力的主要方向。以至于从广义角度来看,“大呼罗珊”的范围还可以包括阿姆河流域。
    呼罗珊板块的地缘地位提高,意味着什叶派暂时不大可能越过伊朗高原,在中亚突厥人群体中寻找新盟友。好在阿拉伯帝国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纵横万里模跨欧亚非三大洲的联合体。所谓“东边不亮西边亮”,既然东方的机会不大了,倒不妨去西方看看。纯粹从躲避黑衣大食影响的角度看,伊比利亚半岛肯定是最合适的选项了。不过在什叶派与阿拔斯王朝反目之前,白衣大食的残余势力已经着手在西班牙建立“后伍麦叶王朝”了。也就是说,什叶派想要再找个基地的话,最好是退而求其次的在西北非想想办法。
    提到西北非,看过之前内容的朋友应该很快会想到三个标签:阿特拉斯山脉、马格里布地区,以及迦太基。被撒哈拉大沙漠覆盖的北非地区,最适宜人类生存的就是“一河一山”了。这其中的河,指的是尼罗河;山则指的是阿特拉斯山脉。所谓“马格里布”地区,指向的就是阿特拉斯山脉及其与地中海之间的区域。在近现代,马格里布也成为了一个地缘政治名称。围绕着阿特拉斯山脉分布的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三国,被称之为“马格里布国家”。在卡扎菲时代,为了做大利比亚的影响力,马格里布东西两侧的纯荒漠国家:利比亚、西撒哈拉也被列入了马格里布国家的概念(1989年由卡扎菲主导成立“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不过纯粹从地缘角度看,我们行文中所称的马格里布地区,并不会包括这两个国家。
    在罗马与迦太基相争的时代,迦太基的核心之地是在马格里布地区的东部,今天的突尼斯境内的“突尼斯角”(突尼斯城所在的位置)。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如果什叶派想以西北非为基地反攻阿拉伯半岛的话,也必须占据突尼斯角,然后再向东图谋埃及;同理,黑衣大食要想坐实在北非的统治,同样要保住这两座天王山。在阿拔斯王朝立国之初,巴格达的哈里发还是能做到这点的。至于什叶派要想在马格里布地区有所作为,就需要躲到更边缘点的地区去了。纯粹就马格里布地区的情况来看,阿特拉斯西北部,与西班牙隔海峡相望的摩洛哥地区,肯定是最边缘的了。在什叶派和黑衣大食决裂之后,摩洛哥地区也成为了什叶派避难者最早的归宿。公元785年,部分什叶派阿拉伯人退入摩洛哥,并建立了一个独立的什叶派王国——伊德里斯王朝。
    什叶派之所以能够在摩洛哥建国,得益于当地土著势力——柏柏尔人的支持。在解读迦太基时,“努米底亚人”曾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的站队,甚至直接影响到了战局的走向,这些努米底亚人就是柏柏尔人。事实上,古埃及文明的创建者,很有可能也是柏柏尔人。不过在进入文明期后,游牧的柏柏尔人,已经与埃及人属于截然不同的两个群体了。这种情况和阿拉伯半岛的情况类似。比如巴比伦的建立者也是闪米特人,但他们与在荒漠地带游牧的闪米特人(后来的阿拉伯人),已经完全分化了。
    总的来说,阿拉伯人也好、柏柏尔人也罢,包括巴比伦人、埃及人,都是“原始闪含人”(说闪含语的族群)的后裔,热带沙漠气候是这个族群形成的环境基础。在阿拉伯人凭借伊斯兰教崛起之后,原本在地缘结构上处于分裂状态的闪含诸板块被奇迹般的融合在了一起。很多阿拉伯人相信,如果不是以色列横插一脚的话,他们本来是有机会重现帝国辉煌的。其实说起来犹太人也是原始闪含人的后裔,只不过自视为“上帝子民”的他们,在宗教层面的优越感、执着感,比阿拉伯人更甚罢了。
    建立一个帝国是一回事,在地缘上完成融合又是另一回事。把从直布罗陀到波斯湾的广阔热带荒漠气候区,阿拉伯化、伊斯兰化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虽然柏柏尔人没有波斯人那样的文明高度,且在血缘和地缘环境上,与阿拉伯人更为接近,但并不代表柏柏尔人就甘于被阿拉伯人融合掉。既然波斯人可以借助黑衣大食的崛起,实现一定程度的复兴,那么柏柏尔人同样也可以寄希望于帮助什叶派崛起,从而提升自己在穆斯林世界的地位。
    在什叶派——柏柏尔人结合而成的“伊德里斯王朝”站稳脚跟后,当年迦太基人所控制的西南地中海地区,也出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白衣大食的西班牙、什叶派的摩洛哥,以及突尼斯的黑衣大食。前两者之所以能和整体占据优势的黑衣大食共存,一方面得益于这种互相牵制的地缘政治格局;另一方面也在于,巴格达的哈里发,在技术上无法把中央集权之力,渗透到遥远的西北非。事实上自公元9世纪起,为了应对什叶派和后伍麦叶王朝的威胁,巴格达的哈里发就已经允许突尼斯、的黎波里斯(利比亚西部)地区的地方总督,独立行使军政大权了。这个独立王国(艾格莱卜王朝)对巴达格的义务,仅仅是每年缴纳一定数量的贡金。同时这也意味着,这个帝国的西部“藩镇”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自己负责(也因此得不到帝国其它地区的支援)
    之所以要在这一阶段解读西北非的地缘政治结构,是因为“绿衣大食”正是崛起于这一地区。“绿衣大食”又称“法蒂玛王朝”。“法蒂玛”之名得自于先知的女儿、阿里的妻子。从这个名称大家也能看出,这是一个什叶派王朝了(哈里发自称是法蒂玛后裔)。由于摩洛哥“伊德里斯王朝”的示范作用,马格里布地区俨然也成为了其他什叶派眼中可以依托的“福地”。相应的,受制于“艾格莱卜王朝”的柏柏尔人,也希望有机会在政治舞台上提升一下自己的地位。公元909年,依靠当地柏柏尔人的支持,另一批从阿拉伯半岛而来的什叶派穆斯林夺颠覆了隶属黑衣大食的“艾格莱卜王朝”,建立了与阿拔斯王朝平级的法蒂玛王朝(双方都立有哈里发)。60年后(公元969年),绿衣大食东征埃及成功,并营建新都“开罗”。至此,白、绿、黑三色“大食”,分割欧亚非大陆的阿拉伯帝国格局形成。
    需要说明的是,在绿衣大食崛起之后,同属什叶派政权的“伊德里斯王朝”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独立地位,变成法蒂玛王朝的一部分。在绿衣大食东征埃及后不久,西班牙的白衣大食渡过海峡(公元974年),攻灭了这个偏安的什叶派政权。不过曾经独立的经历,让这马格里布的柏柏尔人看到了民族独立的希望。自公元11世纪中叶起的整个中世纪时代,以摩洛哥为源头的柏柏尔人先后建立了三个柏柏尔人王朝。其高峰时期不仅据有整个马格里布地区,还渗透到了西班牙南部(甚至自立为哈里发)。
    然而帕帕尔人毕竟没有波斯人那样的文明积累,或者说他们在各方面能够独立且优势于阿拉伯人的东西几乎没有。以至于在16世纪中叶后,借助欧洲人入侵北非所带来的混乱,定居于马格里布地区的阿拉伯人成为了这一地区的主导者。今天马格里布三国中唯一保留有君主制的摩洛哥,其统治家族也是自称圣裔的阿拉伯人。至于没有被融合、仍然在坚持游牧生活的柏柏尔人,他们给人留下的最深印象,可能就是有别于阿拉伯人的,以绿色为主的鲜艳长袍了。
    其实在这场针对闪含民族的阿拉伯化浪潮中,即使文明积淀深厚的古埃及人也一样未能幸免。今天在埃及境内,唯一还能算是古埃及人后裔的,就只有在阿拉伯人入侵之前,就已经接受基督教信仰的“科普特人”了。相比之下,阿拉伯人在闪含民族之外的同化工作,就要失败的多了。后面我们会看到,波斯人和突厥人,是如何先后架空黑衣大食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