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3节
日期:2015-07-1322:35:05
[穆斯林世界的前世今生2白衣大食的崛起]
当历史的车轮,即将把“阿拉伯帝国”推向地缘政治舞台时,剩下的问题就只是政权的归属问题了。这看起来似乎应该是一个没有争议的问题,作为伊斯兰教的创立者,穆罕默德的子孙应该是最有资格得到这一切的。鉴于这位圣人的儿子都不幸早夭,他的女婿(也是堂弟)“阿里”成为了第一顺位继承人。然而在历史和电视剧中,看惯了各种中国宫廷戏的朋友们,应该明白一点,在权力争夺之中,血统并不是决定性因素。即使建立了万世一系的继承原则,这些君主中的绝大部分也摆脱不了“虚位君主”的命运。这一问题上,日本的“天皇”就是典型案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傀儡的定位也不一定是坏事,最起码可以避免成为权力争夺的焦点,把自己的血统延续下来。
以伊斯兰教的宗教控制力来看,本来是完全有机会做到,维系一个千年一系的名义政教领袖的。即使不能一直维系日本天皇式的地位,最低限度也可像孔府的“衍圣公”一样,世袭一个宗教守护者的超然地位。然而最初设计的一个技术偏差,却让这种可能性成为了泡影,并且事实造成了穆斯林世界的最大分歧。这个技术偏差,就是穆罕默德在离世之时,并没有为自己的血亲继承者规定一个超然的政教地位。我们无法肯定,这是圣人有意为之,还是一个技术失误(抑或背后有阴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不确定性为阿拉伯世界最高统治者的选择,留下了无限的解读空间。
公元610年,穆罕默德结束了在“希拉山洞”
(麦加城外)的冥想,创立了伊斯兰教。仅仅用了20年时间,穆罕默德和他的信徒们就挑战旧秩序成功,入主阿拉伯半岛最重要的宗教中心(也是商业中心)——麦加。基于这并不仅仅是个政治问题,而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重大改变(由“多神”信仰向“一神”信仰转进),这个速度是相当惊人的。要知道,仅仅是为了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基督教就花将近300年时间(公元313年,君士坦丁颁布《米兰敕令》,宣传基督教合法化)。
在统一阿拉伯民族的过程中,武力和经书并不是唯一推动力,更多的是台面下的妥协。简单点说,这并不是一个纯粹的破旧立新过程。比如麦加的圣城地位得以保留,之前作为多神崇拜体系中的圣物——黑石,也转型成为了伊斯兰教的圣物。当然,这种宗教层面的调和背后所隐藏的,是以麦加贵族为代表的阿拉伯旧势力的权力,在伊斯兰时代被延续了下来。
阿拉伯世界的新旧势力,能够那么快统一在伊斯兰教的大旗之下,更大的因素还是合作所展示的巨大想象究竟。作为地中海地缘圈的边缘民族,在沙漠中苦苦求生的阿拉伯人,没有理由不觊觎新月沃地,乃至周边更广阔的富庶之地。现在有一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武器,能够让原本松散的部落联盟形成强大的合力,并且还不损害原有统治阶层的利益,麦加那些兼具商人和部落首领双重身份的贵族,自然是算得清帐的。后来的结果来证明,“左手持剑,右手捧经”的穆斯林们,也的确做出了其它地区游牧民族所不能望其顶背的成就。今天,强大的蒙古帝国早已烟消云散,而谁又能认为,在世界地缘政治舞台上,阿拉伯人和穆斯林的角色,是可以被忽视的呢?
尽管阿拉伯民族,为自己找到了一件强大的意识形态武器,但内部政治斗争,该有的还是一样不会少。只不过这一次,宗教而不是部落间的差异,成为了主要矛盾的表现形式,这一点和欧洲同时期开始出现天主教、东正教分化(虽然当时还没正式分裂)的情况如出一撤。放在伊斯兰世界,就是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差异了。
什叶派和逊尼派最初的差异,简单点说就是:什叶派认为“阿里”才应该继位哈里发一位;逊尼派则不承认“阿里”的继承权,旧麦加贵族是这一派的核心。很显然,这种情况要是放在阶级斗争的历史观里,完全可以被描绘为“混入起义队伍的地主阶级分子,试图窃取革命果实”。至于结果,其实也和历史教科书中描述的大多数情况一样,试图打破旧秩序的革命者,悲哀的发现胜利果实还是被“窃取”了。
最终成为“阿拉伯帝国”统治者的,是来自麦加的贵族首领——伍麦叶家族。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伍麦叶家族击败了阿里和他的追随者,其于公元661年所建立的王朝被称之为“伍麦叶王朝”(或译“倭马亚王朝”)。套用中国人更为熟悉的名称,就是所谓“白衣大食”了。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初代帝国以及逊尼派源头,尽管伍麦叶家族曾经是“先知最凶恶的敌人”(和解前联合整个阿拉伯世界与穆罕默德作战),但“白衣大食”的正统地位还是就此被奠定了。今天阿拉伯人,以一袭白色长袍示人,本质上就是对这一历史定位的认可。
不过最终站在十字军面前的阿拉伯帝国,却并不是“白衣大食”,而是“黑衣大食”。至于穿尚黑的穆斯林,与尚白的穆斯林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背后又隐藏了什么样的地缘密码,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