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节
日期:2015-02-2300:22:39
2015-02-23
[西罗马帝国的崩溃]
在日薄西山的西罗马帝国,总是会周期性上演王权争夺战的。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皇帝再一次被日耳曼军人所废。取而代之的日耳曼将领对于再维持一个名义上的西罗马帝国已无兴趣,转而希望通过宣誓效忠东罗马帝国,获得意大利国王的称号。按照正常的流程,已经习惯了东西分立的结构罗马人,会再派一个新皇帝接过西罗马的大统。
希望接棒西罗马帝位的,并不只有君士坦丁堡。最起码西罗马在高卢行省的驻军,认为自己更有资格帮助西罗马帝国恢复秩序。然而不管是东罗马还是西罗马残存的势力,很快都会发现,在西地中海重建西罗马帝国已经是不可能的了,那些不需要考虑匈人压力的日耳曼王国,是不会放过这个历史机会了。
最先发难的是占据比利时高卢的法兰克人。公元486年,法兰克人击溃了仍然效忠于西罗马的高卢驻军,抢占了巴黎盆地这块高卢的“中原之地”。占得先机的法兰克王国遗留下了很多地缘遗产,其中将之前并不十分重要的巴黎,定为法兰克王国的都城,就是其中一笔。不过法兰克人并不是压跨西罗马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是东哥特人加上的。
如果不是因为潘诺尼亚的位置直接受制于匈人,东哥特人完全有机会像西哥特人一样,早点成为地缘政治舞台的主角的。现在来自匈牙利草原的压力已经骤然消失了,东哥特人自然也会希望向西扩张。基于地理位置,以及当日作为阿提拉的盟友入侵意大利的经历,意大利半岛成为了东哥特人的扩张方向。
公元488年,东哥特人由潘诺尼亚向意大利进军,并于5年之后彻底击败那些系出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竞争者,建立了包含意大利、潘诺尼亚、伊利里亚、西西里在内的“东哥特王国”。从地缘政治后果来看,东哥特人相当于阻止了东罗马帝国在西地中海的“复辟”;法兰克人则把西罗马最后的火种,熄灭在了高卢。其所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正式终结了西罗马帝国的国运。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再也不会出现西罗马皇帝了。
正因为如此,公元476年被认定为是西罗马帝国的灭亡之日。在此之后,欧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世纪。在这个新时代中,东地中海与亚洲的地缘关系,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日耳曼王国分割下的西地中海部分。之前还有“西罗马”这块神主牌位的“日耳曼罗马”时代,我们曾经形象的将之对比为中央之国的“春秋”时代。现在的话,无疑就是群雄争霸的“日耳曼战国”时代了。
当历史跨入公元6世纪时,西罗马帝国废墟上还矗立的主要日耳曼王国有如下几个:法兰克王国、西哥特王国、东哥特王国、勃艮第王国。其中最为强势的法兰克王国,不仅吞并了位于莱茵河中游,由阿拉曼尼人建立的“阿拉曼尼亚王国”,还成功的从西哥特人手中夺取了法国西南部的加龙河流域(公元507年)。20多年之后,罗纳河流域的勃艮第王国,也成为了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不过这并不代表西哥特人完全退出了“法国”。塞文山脉之南,连接意大利半岛与伊比利亚半岛的沿海通道,仍然在西哥特人的控制之下。
法兰克人的成功,很大程度得益于他的边缘位置,使之背后没有强劲的对手。与法兰克王国一样,西哥特王国同样也是边缘位置的受益者。偏安一隅的位置,使得西哥特王国在伊比利亚半岛的国运,直到阿拉伯帝国崛起之后才告终结。相比之下,东哥特王国甚至北非的汪达尔王国,所面临的压力就要大的多了。因为它们直接面对的,是依旧统一的东地中海——拜占庭帝国。用“拜占庭”指向中世纪的东罗马帝国,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用法,为的是将之与东、西罗马分立时期的东罗马帝国区分开。事实上通过后面的解读,大家也会明白,中世纪的“拜占庭”虽然仍在消费着罗马帝国的政治遗产,但从本质上看,无已是旧瓶装新酒了。
尽管我们通过回顾历史,已经看到拜占庭帝国的走向了,但最起码在中世纪伊始,东地中海的罗马人,还是认为自己有机会从日耳曼人手上,夺回西地中海的控制权的。相比日耳曼人的战国格局,拜占庭帝国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一则帝国完整保有了罗马帝国在东部的疆土;二则新生的帝国却亚洲君主制文化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集权了。另外,阿拉提帝国的崩溃,不仅让日耳曼人的受益,也让君士坦丁堡方面的北方压力得以消失。这些因素使得君士坦丁堡的皇帝,能够在资源和效率上,压倒任何一个日耳曼王国。
公元6世纪中叶,拜占庭帝国相继攻灭与之地理距离最近的汪达尔王国和东哥特王国,甚至在伊比利亚半岛东南部登陆,把战火烧进了西哥特王国。这一时期也是拜占庭帝国的疆土最盛之时,离重新将地中海变为内湖仅一步之遥。基于这一成就,发动这一系列战争的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527年-565年在位),在后世也被冠以了“大帝”之号。然而对于拜占庭帝国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并不是一个边缘地区。在其尽力从日耳曼人手中,“收复”西罗马故地时,东面的萨珊波斯也同样希望,能够从罗马人手中“收复”波斯帝国在亚、非两洲的历史疆域。
尴尬的地缘位置,使得拜占庭帝国不得不在战略上,面临两线作战的局面。在查士丁尼大帝在位期间,除了对西方的日耳曼诸王国展开攻击外,他与萨珊波斯之间就前后进行了两场战争。很显然,拜占庭帝国并无法在这两线战争中,都取得全胜。事实上,新生的罗马能够在中世纪开启之季表现突出,很大程度是因为日耳曼世界还处于混乱之中。一旦日耳曼人内部在一定层面上完成整合,拜占庭帝国很可能就是一个悲剧了。那么日耳曼诸王国之中,有没有机会也出现一位“大帝”呢?我们下一节再接着解读。
日期:2015-02-2600:36:50
2015-02-25
[伦巴第人与拜占庭帝国]
就中世纪开始时的情况来看,东、西哥特与法兰克王国,显然是日耳曼人中最有力的竞争者。东罗马的小宇宙爆发,让东哥特王国退出了竞争者行列。不过这并不代表欧洲大陆的“日耳曼三国”时代的结束,因为与意大利半岛一山之隔的日耳曼尼亚,永远不缺乏想到地中海晒太阳的部族。拜占庭帝国的这个高峰期(查士丁尼时代)一过,大批日耳曼人旋即开始了新一拔的入侵。
这次日耳曼入侵的领导者,是一支叫做“伦巴第”(又译“伦巴底”)的日耳曼部落。伦巴第人南迁的路径,与其他日耳曼部落并无二至。他们最早沿易北河南下进入日耳曼尼亚南部,定居于奥地利一带。在东哥特人入主意大利之后,随之填补了其在潘诺尼亚留下的空白。现在东哥特王国已经被拜占庭攻灭,而罗马人又后劲不足,伦巴第人的机会也就到来了。然而伦巴第人并没有取得如哥特人那样的成就,因为直到2个世纪后,伦巴第王国从政治版图上消失,他们也未能统一整个意大利半岛。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拜占庭帝国并未完全退出意大利。
此时的拜占庭帝国,已经被一些研究者认为进入“希腊化时代”了。不过所谓的“希腊化”,并非指罗马的政治、文化形态被“希腊化”了。事实上,经过罗马数百年的经营,已经没有人会以希腊人,或者希腊文化的传承者自居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只会以自己是罗马人为荣。参考中央之国的情况,大家应该能更好的理解这点。当中央之国的概念覆盖到长江流域之后,即使某个中原王朝被迫南迁,也不会就此认为自己系出吴越或者楚文化。相反,无论是政权还是民众,都会更加强调自己的“中原”身份,以求最大限度的继承巅峰期的地缘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