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8节

    日期:2014-10-0500:59:14
    2014/10/4
    [日耳曼人对法国的渗透,以及瑞士的地缘结构]
    当日耳曼人顺着莱茵河上溯到其发源地——黑森林南端时,也意味着他们马上就会发现欧洲的另一条大河——莱茵河了。如果一定要为欧洲腹地找两条象黄河、长江那样的母亲河,那么源自阿尔卑斯山脉及其附属山地的莱茵河、多瑙河肯定是不二人选。只过二者并非是平行排列,而是南北——东西状的折角关系罢了。我们可以用“上”这个汉字来形象的比喻多瑙河、莱茵河、阿尔卑斯山脉三者之间的关系。上面那一横代表着多瑙河;一竖则是莱茵河;至于下面那一横自然就是阿尔卑斯山脉了。
    两大流域相交的那个折角位于黑林山之南。由于莱茵河是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巅,再从黑林山绕至其西麓北流入大西洋的,所以日耳曼人理论上即可以借助莱茵河谷北上阿尔卑斯山脉,进而翻越山口接入波河流域;也可顺莱茵河而下,直至大西洋沿岸。然而这次日耳曼人两个方向都没有选,因为向北翻越阿尔卑斯山脉的话,意味着向罗马宣战。尽管之前取得了一场胜利,但日耳曼人还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认为自己可以去对手腹地挑战。至于沿多瑙河谷向北的方案,显然暂时也不会被考虑。要知道日耳曼三部之所以南下,就是因为北方的气候此时已经恶劣到无法养活那么多人口,才不得以南迁碰碰运气的。
    上述两个方向并非是日耳曼人唯一的选择。如果沿多瑙河谷走出黑森林的日耳曼人,不想向北而是想享受更多阳光的话,他们只需把视线转向南,就会发现与多瑙河谷几乎完美对接的罗讷河谷了。沿着这罗讷河而下,不仅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在向日耳曼人招手,自公元前8世纪起就有希腊人经营的“马西利亚”更是意味着巨大的财富。然而诱惑的背后依然掩藏着巨大风险,因为此时罗马已经完全将包括罗讷河下游的地中海沿岸地区纳为了行省。想要阳光和财富的话,还是必须做好挑战罗马的准备。
    虽然日耳曼人暂时没有南下的准备,但感觉到威胁的罗马人却不可能坐视这些野蛮人出现在高卢的土地上。公元前109年,罗马准备了四个军团沿罗讷河谷北上阻击日耳曼人。尽管从人数上看,罗马军团这次使用的兵力已经超过诺里亚战役一倍,但在面对这些野蛮人时,外强中干的罗马军团依然没有摆脱全军覆没的命运。不过这场胜利还是没有让日耳曼人走出森林,去地中海沿岸地区试试运气。既然选择了避开罗马,又不愿回到北方受苦,那么留给日耳曼人的就只有从罗讷河上游穿出,直入西欧平原的方案了。虽然已经掌握基本农业技术的凯尔特人,对西欧平原已经做了初步开发,但这片平原的大部分土地仍然为森林所覆盖。
    如果凯尔特人此时已经组成了一个王国性质的政治体,并且开始兴建坚固的城防体系,那么他们在应对日耳曼人入侵这个问题上,应该能应付的更好一些。问题是此时的外高卢地区虽然已经与罗马相邻了数百年,却依然还是处在部落分割的时代。这很大程度与罗马有关,因为罗马本身也不是一个集权性质的王国。而之前与之在西地中争雄的希腊人、迦太基人,就更是海洋“民主”文化的坚定信仰者了(相比之下,东地中海的马其顿人就会更有机会,接受亚洲集权体系的影响。并最终在接受希腊“民主”文化的大背景下,通过集权来获取比较优势)。在这种地缘政治环境影响下,凯尔特人在政治结构的设计上并没有集权的对象可以模仿。
    事实上罗马也更希望看到凯尔特人处于分裂状态,这样的话罗马就能够分而治之,更多凭借外交手段而不是战争,让这些野蛮人屈服了。而凯尔特人的这种分裂的结构,也让日耳曼人成为了受益者。由于貌似强大的罗马军团,已经两败于日耳曼人,部分凯尔特人为求自保,开始转向与日耳曼人的结盟。当然,在罗马分而治之的外交政策下,高卢地区的凯尔特人部落本来就与罗马人的关系有亲疏之分的,既然有些部落可以凭借与罗马的关系压制对手,那么那些原本被边缘化的部族,也同样可以利用日耳曼人这个外援。正是由于凯尔特人内部的这种分裂,在接下来的两年时间,日耳曼人在法国境内如入无人之境,在西欧平原劫掠了个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