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节

    日期:2014-09-2600:28:13
    [日耳曼人对波希米亚的征服]
    引发罗马与日耳曼人战争的那次南迁,大约发生在公元前120年前后,。一般认为,海水侵袭是造成日耳曼人南迁的原因。鉴于日耳曼人沿海而生的特点,这种情况的确有可能发生。当然,也有可能是别的环境原因,比如气温骤降。因为原始雅利安人在迁入波罗的海沿岸时,气候是相当较暖和的,这种上天赐予的温暖环境一直持续到了公元前8世纪,在此之后,北欧的气温就开始逐步走低了。
    不管怎么说,环境变化变化到难以忍受的地步,肯定是迫使日耳曼人举族迁徙的根本原因。一个被经常引用证明那个时期北欧环境的考古发现,是丹麦境内沼泽中发现的一具少年遗体。研究表明,在他14年的生命中,竟然有12年遭遇饥荒。饥荒所造成的发育迟缓,甚至让上世界中叶发现他的考古学家,误以为自己找到的是一位日耳曼少女。
    很显然,这样生存状态,向南迁徙成为了唯一的选择。需要说明的是,“日耳曼人”只是后来罗马人对这些来自北欧的蛮族的称呼,他们内部只会称自己是XX人。触发这次大迁徙的部落,是居住于日德兰半岛的“辛布里人”
    (Cimbris)。通常情况下,在大历史的视角下,我们其实并不是很有必要,又让大家在脑海中记录一个“原始”部落名字的。不过接下来出场的部落——条顿人(Teutones)实在是太过著名,所以还是交待一下的比较好。
    “条顿”一词,在相当长的历史中,成为了日耳曼人的另一个标签。不过此时的条顿人,还只是日耳曼人中的一个部落,生活在辛布里人的南边,易北河下游一带。如果日德兰半岛的生存状态恶化,那么很显然条顿人也不可能独善其身的。因此很自然的,条顿人也与辛布里人汇合,一起开始了举族南迁的旅程。与此同时,还有一支日耳曼部落阿姆布昂人(Ambrones)也加入这支南迁的日耳曼大军。
    很显然,这三个部落肯定不是日耳曼人的全部了,不过他们的南迁却成功的让日耳曼人出现在欧洲地缘政治版图上,因此将他们定位为日耳曼民族的源头也不为过。与80年前那次重返黑海之滨的那些迁徙不同,日耳曼三部这次选择了溯易北河而上,直接向阿尔卑斯山方向渗透。从地理结构上来看,这些来自北方低地的日耳曼人,首先要征服的地理单元是“波希米亚高地“。按我们上一节的描述,这些能够躲避恶劣海洋气候的高地,此时正掌握在凯尔特人手中(这支部落的名字是”波希“,波希米亚之名也正来源于其)
    对于这些饥饿的日耳曼人来说,波希人也是他们所能最快遇到的人类了。两个“蛮族“之间的战争过程,并没有人会用文字记录下来。我们能够知道的是,在接下来的战争中,”文明“程度更高的凯尔特人在对战日耳曼人时,几乎鲜有胜绩。波希人只是他们之中的第一个牺牲品罢了。
    造成二者间战力差异的原因有二:一是为了生存而战的日耳曼人,攻击的欲望会更为强烈;二是此时的凯尔特人,基本已经进化成为一个标准的欧洲“农业“民族了。种植业和畜牧业,是他们的主要经济支撑。而农业环境明显不佳的日耳曼人,食物来源还不得不大量依赖”渔猎“这种原始方式,来补充农业收入的不足(在今后的行文中,农业一词将依欧洲地缘特点,涵盖种植、畜牧两种形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一阶段日耳曼人的原始属性定位为”渔猎“。
    渔猎生活和游牧生活一样,本身就相当于一个军事训练的过程。尤其在山林密布的区域,带有渔猎属性的民族,优势会更为明显。在中央之国对抗北方渔猎民族入侵时,就曾经有过“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说法(辽太祖耶律阿保机语)。对于还没有进化到统一王国阶段的凯尔特人来说,更为恐怖的是,日耳曼人这次是举族南迁,三支部落的人数合计在一起约有30万之数。
    虽然这些日耳曼人包含大量非战斗人员,不可能都投入战斗,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尚处在原始公社状态,没有土地私有化概念的日耳曼人,还有不少母系社会的遗风,女性的地位并不低于男性。需要注意的是,强健的体格使得日耳曼女人,并不象我们教科书中对原始社会所做的分工那样,只从事采集工作,而是能够和男性一样战斗。有一种说法是,西方后来的男女平等观念,正是来源于日耳曼人的这种原始属性。不管这种说法是不是帮日耳曼人脸上贴金,公元前一世纪前后出现在凯尔特人、罗马人面前的日耳曼人,形象都被定格为了“野蛮人”。
    以现在的地缘政治结构来描述日耳曼人的这次征服,我们可以将之形容为一支丹麦、德国(南德)联军征服了捷克。再想沿易北河谷继续往南的话,奥地利所领有的这段多瑙河谷就将呈现在日耳曼人面前了。那么,日耳曼人对奥地利的征服是否能像捷克一样顺利呢?奥地利的地缘位置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