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9节
日期:2014-05-1401:21:38
2014/5/14
马其顿人开阔的视野,所带给他们的并不仅仅是军事上优势。相比将势力范围,限定在希腊半岛及沿海地区的“传统“希腊人“。兼具大陆思维的马其顿人,更加渴望到富庶的东方一探。换句话说,马其顿人的野心,并不仅仅是成为希腊的霸主,而是以波斯人为榜样,建立一个帝国。
虽然欧洲历史上的君主重名率那么高,但大家提到“亚历山大”,第一时间能够想起的,一定是那位仅用十年时间,就创立庞大帝国的“亚历山大”。为了区别其他以此为名的君主,后人一般将之称为“亚历山大大帝”了。其实这也是一个规律了,但凡名字后面加了“大帝”(Thegreat)二字的西方君主,一定同名使用者中最伟大的一个,比如居鲁士大帝、凯撒大帝、彼得大帝。
如果不是腓力二世,在公元前336年被刺杀了的话,这位统一了希腊半岛的马其顿君主,应该也很有机会,为自己的名字后面加上“大帝”二字的。因为在他成立“科林斯同盟“后,就已经着手东征的准备工作了。不过历史证明,亚历山大能够做的更好。所以腓力二世在九泉之下,估计也可以瞑目了。
亚历山大的军事才能,在腓力二世击败底比斯时,就已经显现出来了。可以肯定的是,即使腓力二世在世,最终在东征中担任统帅的,应该也是亚历山大。在继承王位之后,这位年青的君主,用了两年时间镇压了希腊内部的叛乱(主要是底比斯人),并且率军北上,征服色雷斯全境,将马其顿和希腊的北方边界,推进到了多瑙河。接下来,亚历山大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组建一支精锐的远征军,并让希腊人感觉到,自己是代表希腊人去完成这次征服。
说服希腊人攻击波斯,并不会太困难。抛开双方的世仇不说,希腊人也有足够的理由对波斯宣战。因为早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后,斯巴达虽然从雅典手上,接过了爱琴海的霸权,但底比斯的崛起,以及斯巴达人对海洋扩张的欲望不够,使得他们在公元前387年,以放弃控制小亚细亚沿岸希腊城邦为代价,换得了波斯的支持,以保住自己在希腊世界的霸权(安塔西达斯和约)。虽然在15年后,底比斯人还是最终战胜了斯巴达,成为了希腊半岛的霸主,但他们显然已经无力在对岸有所作为了。
对于希腊人来说,爱琴海与小亚细亚沿岸地区,已然被视为希腊世界的一部分了。只是苦于连绵不绝的内战,纵使能喊出“把战争带给亚洲,把财富带回希腊“的豪言壮语,也没有哪个城邦能够挑头做到这一点。现在,虽然还是有很多希腊贵族,不愿意接受马其顿人的控制,但亚历山大在军事上的强势,也让那些希望重返亚洲的希腊人,看到了希望。
以之前的经验来说,让小亚细亚沿岸地区重返希腊世界的关键因素,在于海上力量的强大。正是凭借优势的海军,雅典人建立了覆盖爱琴海沿岸地区的“提洛同盟“。而当日斯巴达,也正是依靠波斯的黄金,补足了海军这块短板,才从雅典手上夺过霸权的。按照这个思路,亚历山大在止战希腊之后,应该整合各城邦的人力、财力,重新打造一支强大的希腊海军了。
要想东征亚洲,强大的海军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为此,亚历山大也的确组建了一支由160艘战舰所组成的舰队。然而马其顿人并没有打算倚重海军来登陆亚洲,而是以组建了一支由3万步兵、5000骑兵陆军军团,作为远征军的核心。之所以会这样,一是因为马其顿人的军事优势在于陆上力量的强大。如果准备靠海军打天下的话,那么很可能就会让雅典尾大不掉了(你必须依靠最有海洋文化的城邦来做到这点);二是亚历山大的野心,并不止于建立一个“希腊——爱琴海“帝国。整个波斯帝国,才是他的终极目标。
既然马其顿人准备从陆地进攻波斯,那他们的行军路线,其实就是当年薛西斯远征线路的反转了。这也是为什么,亚历山大在继位之后,要先彻底征服色雷斯的原因。马其顿人整合色雷斯,并没有引起波斯人的重视。在波斯人看来,马其顿人的南征北战,无非让本已混乱不堪的希腊世界,变得更混乱罢了。只要不把战火烧过达达尼尔海峡,波斯人也没有闲工夫,去直接干涉欧洲事务。问题是这一次,亚历山大的胃口大的惊人。很快,波斯人就不得不在小亚细亚半岛,尝到马其顿方阵的厉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