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节

    日期:2014-04-2300:42:54
    2014/4/22
    前面有朋友回贴说,如果希腊是个统一的集权国家,那么他们完全可以在温泉关这类的孔道上,筑关以自守。问题是,这是一个各自独立的城邦地区,相比在这种孔道上筑关(同时做好战备),希腊人更愿意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找个制高点筑卫城。
    受累城邦体系,无法迅速构筑防御体系的阴弊端,也反映在了兵力的调动上。且不说那支从海路运往滕比河谷的重装步兵团,没能顺势退守温泉关(反而退回科林斯地峡了)。就拿这次前往温泉关的希腊联军来说,各城邦调出的兵力多的也只有一千出头,少的甚至只有八十人。大家都在保存实力,希望把主力留在自己的家门口。
    如果看地缘位置,底比斯人应该对温泉关之战是最为紧张的,因为一旦波斯人攻破温泉关,他们肯定是首当斯冲的。然而作为希腊强国之一,底比斯所提供的兵力,仅仅是四百人。很显然,底比斯人这样做是在投机。要是斯巴达和主要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希腊陆军,能够复制马拉松奇迹的话,那么他们当然也能分享胜利了;要是波斯大军取得了胜利的话,底比斯人也完全有理由说服薛西斯,他们只是被胁迫参战的(出工不出力)。
    现在这样的情况,温泉关之战的结果,除了证明斯巴达人的勇气以外,在战略上的意义已经不大了。不过以温泉关的地形,以及斯巴达战至最后一人的勇气(包括战力)来看,斯巴达人和辅助他们作战的那几千联军,本来应该有机会再多支撑些时日的。要是这样的话,就算后援不给力,“阿提米亚西海战”也应该能有时间,战出个结果来的。然而温泉关之战,最终仅仅进行了三天,就以希腊联军的失败而告终。
    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波斯人找到了一条绕到希腊人后方的小路。这也是无数战役中,经常上演的桥段了。我们经常说,路是人走出来的。即使被称为“自古华山一条道“的华山,以及”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四川盆地,其实也不会只有一条通路。无非是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人们往往只会选择一条主路通行并维护。至于那些可能通行的其它路径,则容易因为自然灾害和植被覆盖的原因,变得难以通行罢了。
    通常情况下,这种有可能通行的“小路“,只有当地人熟悉。让波斯人找到”小路“的,也正是这样一个”内奸“。前面我们也说了,温泉关南侧所依托的,是一座海拔1399米叫做Kallidromo(卡利兹罗莫山)的山峰。波斯人找到的这条小路,简单点说就是一条以半圆形轨迹,沿卡利兹罗莫山绕到温泉关后的”间道“。在历史记载中,这条通道被命名为”阿诺披亚间道“(间道就是”偏僻小路“之意)。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在谷歌地图上,为这条小路做一下精确定位。以地理结构来看,这条小路应该由西、南、东,三条谷地所组成(通常情况下会聚水而成“河谷)。即波斯人先找到一条河谷,切入卡利兹罗莫山后,再沿另一条河谷,绕到山峰的东侧,最终再寻路北出到温泉关守军的后方。实际上,卡抻利兹罗莫山南侧的谷地,就是基菲索斯河上游河谷了。如果波斯人愿意的话,他们完全可以不用管温泉关的守军,顺流而下攻入底比斯所在的“维奥蒂亚”地区。问题是,已经掌握战场主动权的波斯人,也没有必要在自己的后方留下一支战力强悍的敌军。更何况温泉关所据守的,是通过希腊南部的主路,会更有利于大军通行。
    在这种情况下,一万名波斯精锐,通过”阿诺披亚间道“出现在了斯巴达人背后。有历史学家认为,斯巴达人并非不知道这条小路的存在,他们其实也派出了一千人(非斯巴达人)前往驻守。只不过一方面由于兵力和战力不足,另一方面也由于基菲索斯河上游地区过于开阔(不利于防守),这支守军很快就被迫退入了山地。
    至此,温泉关之战已经毫无悬念了。而获知自己即将被抄后路的斯巴达人,除了死战到底,以维护自己军人荣誉之外,也别无所求了。至于那故意被留在身边的四百底比斯人,自然是不会这样做了。他们和他们的城邦,很快就按照之前的约定,归顺了波斯。
    温泉关的快速陷落,让整个希腊联军的防御部署又出现了动摇。正常情况下,联军应该在雅典与底比斯之间的山地中,再次布防以逐级抵抗。然而如果要保护雅典所在的“阿提卡”大区的话,意味着希腊陆军需要在东西纵深达6—70公里的防线上布防。尽管有连续的山地为依托,但可以肯定的是,穿越这条山地的天然谷地,绝对不止一、两条。在底比斯人的帮助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无论希腊人怎么布防,波斯人都可以想办法绕过去。
    基于这种情况,希腊军队的主力,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城邦,并没有再次向阿提卡半岛派兵,而是继续将主力囤于科林斯,以期依托这条最窄处仅5公里的地峡,抵御波斯人的攻击。事实上,从一开始,斯巴达和他的盟友就做好了在科林斯决战的打算。一方面作为唯一连通阿提卡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通道,科林斯地峡在技术上,的确上是最佳的防御地点。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它的最窄处(科林斯城邦北)地势平坦,无山地可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伯罗奔尼撒同盟在战争伊始,就开始修筑一条横贯地峡的防线。如果按照中国人对这类防线的定义,我们可以称之为“科林斯长城”。
    另一方面,伯罗奔尼撒人从心底里也不愿为自己的宿敌雅典流血。尽管他们更不愿被波斯帝国征服,但如果能够选择的话,伯罗奔尼撒人更愿意在自己的家门口战斗。这样的话,即使科林斯地峡失守,他们也能够退回各自的城邦,依托卫城与波斯人打持久战。
    为了保卫伯罗奔尼撒,斯巴达和他的盟友们,甚至准备将自己的海军从联合舰队抽出,也撤至科林斯地峡,以避免自己的防线侧翼,被波斯海军包抄登陆。如果他们真这样做的话,雅典实际上就被完全放弃了。对于这种情况,雅典当然是不愿意看到的。他们需要做的,就是说服斯巴达人,固守科林斯地峡是一个错误的选择。至于雅典有没有说服斯巴达,我们明天再来揭晓。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