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0节

    日期:2013-07-2101:08:45
    当象雄人决定要阿里高原驻牧,并依靠这个板块在地缘位置上的优势,帮助自己从部落时代上升至“国家”时代时,也意味着阿里高原中的一些亚板块,将会是这种改变的基础。根据“水是生命之源”这个原则,阿里高原神圣的四条河谷,势必成为象雄王国地缘中心最为有利的竞争者。
    由于年降水量均不到200毫米,阿里高原四条相对条件最好的河谷,在气候上也属于“温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这样的降水量意味着,我们甚至无法在这一地区看到印象中一望无际的草原。然而这样的降雨量,并不代表雨水就不重要了。相反,你越能多从海洋获得一些暖湿气流,就越有机会压倒竞争对手,成为人类的选择(气流带来的不仅是降雨,还有温度)
    我们先来看看马泉河,目前在这条雅鲁藏布江源头地带所设立的行政区叫做“仲巴县”。如果以与印度洋季风的距离来看,仲巴县并无优势。所以这个日喀则地区最西部的县,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以牧业经济为主的行政区。从位置上看,马泉河谷很明显是一个在板块划分上有双重属性的板块(即可归入阿里板块,也可视为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的一部分),在地缘上也会成为东西两大势力争夺的焦点。这一属性在仲巴县的行政变迁上也得到了验证。
    以马泉河谷的地理环境来看,它更应该在地缘板块划分中,被归入阿里板块。事实上,无论是在象雄、古格时期,还是红色政权入主西藏之前。雅鲁藏布江的源头也的确都是被视为阿里板块的一部分,并因此而成为苯教覆盖区。然而在那些习惯于分水岭原则的现代政治家看来,板块的整体安全会更更为重要。那些生活在边缘地区的族群到底是什么想法,本身的地缘属性又是否下同流域其它族群相似并不在考虑范围内。比如基于这个原则,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之上的“高山塔吉克人”,就被分别划入了中国、塔吉克斯坦,乃至阿富汗境内。仲巴县的情况也是如此,1962年之后,原属阿里管辖的仲巴县成为了后藏日喀则地区的一部分。尽管这种看法看似提高了仲巴县的政治地位(毕竟日喀则是青藏高原中心板块的一部分)。但对于风俗、语言与其它三条河谷地区一致当地居民来说,这种变化却需要一个痛苦的适应过程。
    其实作为阿里板块的边缘亚板块,马泉河谷被政治上占据主导地区的卫藏所吸收,几乎是无法避免的趋势。就象中央之国的核心省份,现在也已经顺着河谷,将行政线划上了青藏高原一样(尤其是四川省)。单从位置来看,这样的边缘地区,也很难成为所属板块的核心地区。阿里板块要想成为与卫藏地区相抗衡的板块,还必须在其它三条河谷中挖掘潜力。
    既然马泉河谷在气候和位置上都不太可能成为阿里地区的核心板块,那么其它条河谷当中,谁又能够在综合指数上占据优势呢?我们先来看看与马泉河紧邻的,位于其西南方位的孔雀河。如果说马泉河与印度洋季风的距离过远,是影响它地缘潜力的最大问题所在,那么孔雀河在这个问题上可以说是四条河谷当中最具优势的了。
    从地理结构上看,藏语名“马甲藏布”的孔雀河是最有可能,真正与玛旁雍错相连的河流的。不过,如果当初的地质运动在这个区域稍微作出点变化。最有可能成为孔雀河源头的,应该会是鬼湖拉昂错。要是这样的话,拉昂错也就能够成为一个淡水属性的吞吐湖,并与玛旁雍错同享“圣湖”的光环了。虽然没有与圣湖相连,是孔雀河与拉昂错共同的遗憾。但就孔雀河谷来说,来自印度洋方向的影响,才是它真正能够成为阿里高原内部重要板块的原因所在。
    以诗人的视角来看,阿里高原之所以被视为“世界屋脊的屋脊”、“西藏的西藏”,是因为四条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河流,不甘心被封闭在高原之上成为一条内流河,而选择了绕过、穿越喜马拉雅山脉,奔向了海洋。相比选择绕道的雅鲁藏布江、印度河,孔雀河所指向的“卡尔纳利河”,穿越喜马拉雅山的路程,算是最接近于直线的距离。仅仅在喜马拉雅山脊线以北穿行了100公里出头,它就找到了一个天然缺口,进入到了喜马拉雅山南坡。在纵穿尼泊尔西部地区之后,汇入了恒河平原,成为了恒河左岸的一条支流。
    以此来看,孔雀河谷实际相当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中的一个山间盆地。或者说处于喜马拉雅山脉内部,一条西北——东南走向断裂带的北部。今天建制于此的行政区叫做“普兰县”,我们也因此可以将这个狭长山间盆地叫做“普兰盆地”。基于这种地理结构上的特别性,普兰盆地与成为了阿里地区与恒河平面进行直接沟通的交通枢纽地区(这样的结构,非常类似于亚东谷地,整体象是西藏地区切入喜马拉雅山脉腹地的一个突出部)。
    进行这样交流的天然通道,无疑是穿越今天尼泊尔西境的孔雀河——卡尔纳利河谷,然而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印度教徒更希望拥有一条直接通往普兰盆地,并快速接近圣湖、圣山的通道。所谓路是人走出来的,尽管这样做需要在卡尔纳利河右岸的几条支流中转换,但对于朝圣者来说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呢(更何况以今天的技术而言,架桥铺路已经不存在技术障碍了)。问题在于,印度想直接拥有对接普兰盆地的愿望,也使得印度、尼泊尔两国在普兰盆地西南部,出现了一块争议区。如果仔细观察地图,我们会发现在尼泊尔的西北边境,中、印、尼三国交界的这个点上,有一块向尼泊尔方向陷入的,面积75平方公里的区域,是用虚线标注的。这块叫做“卡拉帕尼”土地,正是印、尼两国最重要的领土争议地区。
    对于印度来说,卡拉帕尼意味着通往玛旁雍错的朝圣通道。当然,这并不是说从更西边的点上,就一定不能翻越分水线进入孔雀河谷了。只是当你有能力,控制最佳入口时,为什么不这样做呢?(这个突出部翻越分水线的难度最低)。实际上,回顾历史来看印度这样做其实已经有些得寸进尺了。在古典时期,那些习惯了热带平原环境的印度君主们,本身并没有欲望和能力,去控制在包括喜马拉雅山南坡山地在内的,那些次大陆边缘山地的。印度今天之所以能够在这些山地中存在,并与相关国家发生领土争议,有赖于当年英属印度的身份。
    今天印度在克什米尔和藏南为两片山地的利益诉求,都是源于这种地缘背景。从这个角度说,英国人算是为印度做了件“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好事。只不过,被这一“好事”损害利益的,并不仅仅是巴、中两国。以受损领土面积来看,尼泊尔所受的伤害要大的多。今天中印两国之所以在克什米尔与尼泊尔之间,存在所谓“中段争议区”,是因为在19世纪初,战败于英国人的尼泊尔王国,被迫将萨特莱杰河(象泉河下流)以东的大片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山地,割让给印度的原因(当然是“英属印度”了)。
    对于英国来说,这样做可以保证恒河流域的上游部分,完全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如果不是廓尔喀战士英勇善战的话,相信英国人一定还会想办法依照分水岭原则,让流域上属于“恒河中游左岸集水区”的尼泊尔成为英属英国的一部分。这些给大英帝国留下深刻印象的山地军人,甚至直接影响到了英国陆军的建制体系。直接今天,定期从尼泊尔境内征召“廓尔喀雇佣兵”,并派之执行最为艰险的海外军事任务,仍然是英军的重要传统。基于经济原因,尼泊尔自己通常只能得到三流的廓尔喀战士了(二流的会被印度挑走)。
    好了,回到我们最为关注的孔雀河谷的话题上来。孔雀河谷开口向南,地势相对较低(3700米,与拉萨海拔相当),且直线对接南亚次大陆的地理优势,使得河谷本身成为了阿里板块之中,难得一见的气候湿润地区。这种情况,在之前我们解读过的,正对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林芝地区也出现过。普兰、林芝两个行政区,也因此都得到了“小江南”的美誉(后者名气要大的多,是“西藏小江南”;前者是“阿里小江南”)。
    既然被形容为“江南”,那么孔雀河谷当中的低地,自然也就是阿里板块最具农业开发潜力的板块了。事实也的确如此,虽然普兰县所拥有的耕地数量还不及当年四川盆地“大地主”刘文彩一家所有的土地(刘家有12000亩土地)。但那11000多亩耕地中所出产的粮油,已经占据了整个阿里地区总产量60%的份额。由此可见普兰盆地在阿里经济结构中的重要性。
    基于普兰盆地的地缘位置以及农业潜力,这个板块无疑也成为了象雄、吐蕃、古格,乃至后来西藏地方政府势在必得的边缘板块。问题是,这并不代表孔雀河谷就一定会成为整个阿里地区的地缘政治中心。至于为什么,我们明天再接着解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