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7节

    日期:2013-07-1301:23:55
    以青藏高原的海拔来说,任何一个与之相邻的板块,都是会有机会在它上面获得一片集水区的。位于高原西南部的上、下印度河平原也不例外。在开启克什米尔部分之时我们也说过了,印度河的源头部分正是指向这片高原之地。当我们沿着雅鲁藏布江河谷一路上溯到它的源头处时,很快就会发现,冈底斯山脉与喜马拉雅山脉之间所包夹而成的这条谷地,并没有走到尽头。而接下来从两大山脉中收集而来的淡水,将沿着一条与雅鲁藏布江方向完全相反的路径,从南亚次大陆的另一面:阿拉伯湾注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注入的是孟加拉湾)。
    鉴于大家同处于一条低地带中,雅鲁藏布江与印度河之间的分水岭并没有成为一条难以逾越的障碍。这片位于雅鲁藏布江源头处的山地,被称之为“马攸木拉山”。穿越它的道路(219国道),修筑于马攸木拉山的北侧。相应的,分水点位置的山口,也就被称之为“马攸木拉山口”了。不过,将这个分水点定位为雅、印两江的分水点,其实还是不够严谨。因为当你兴冲冲的翻越马攸木拉山口,兴冲冲的准备尝一尝印度河水时,却会被告知还不是时候。
    这并不是说,马攸木拉山口之西就没有水了。相反,你马上就能看到一个高原湖泊“公珠错”。只是湖水的味道会告诉我们,这是一个封闭的内流终端湖。也就是说,公珠错作为一个小型断陷盆地的最低点,并没有将从周边山地收集到的淡水,送给印度河或者雅鲁藏布江。那么,当我们很快沿着公路,从公珠错北部掠过后,是不是就能马上看到印度河之水了了?答案是否定的。
    其实在青藏高原之上,两条外流河流之间,因为地形关系出现一个内流盆地过渡一下,是很常见的。象我们在分析亚东谷地时,就会发现在雅鲁藏布江流域上游支流“年楚河”,与下游支流“亚东河”之间就有一个“多庆错”作为过渡。公珠错的情况也是如此,只不过它并不是唯一的过渡区,在它的西侧还有一个内流盆地区:拉昂错——玛旁雍错盆地。
    对于绝大多数到此旅游(或者朝圣)的人来说,他们终极目标其实并不是印度河水,而是位于公错错与拉昂错之间的“玛旁雍错”。在青藏高原那些被戴上宗教光环的湖泊中,玛旁边雍错可以说是最为神圣的湖泊了。但凡到此一游的人,一般都会采取“转湖”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圣湖的崇拜之情。而除了那些在神秘环境中寻找精神寄托的小资、伪小资以外,来这片圣湖朝圣的主要还是真正的宗教信仰者。
    在青藏高原这片藏传佛教覆盖地,一个湖或者一座山被标注上特定的宗教含义,并为朝圣者所关注并不稀奇。然而玛旁雍错的影响力,却并不仅仅限于藏传佛教的信仰者。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本土宗教“苯教”,以及来自南亚的印度教徒、耆那教徒也同样将玛旁雍错视为神圣之地,并前来朝圣。
    玛旁雍错之所以能够成为多种宗教体系的圣湖,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位置。我们在《雅鲁藏布江河谷地缘结构图》或者《克什米尔及其周边地区地缘结构图》中可以看到,这个盆地区正好位于四条外流河中间。这四条河流分别是,东部的雅鲁藏布江;北部流经克什米尔的印度河上流;西部的萨特莱杰河(印度河中游,最东侧的一条支流);以及南部的卡尔纳利河(恒河中游支流)。
    上述四条河谷的存在并非只有地理学上的意义。从地缘结构上看,它们分别可以指向“两高两低”,共计四个非常重要的地缘板块。这四个地缘板块分别是印度河上游的“克什米尔”地区;雅鲁藏布江河谷的“卫藏”地区;印度河中游,上印度河平原的“旁遮普地区”;以及印度的核心板块“恒河平原”。如果我们从宗教角度地来看,上述四个板块又“恰好”是将玛旁雍错视为圣湖的四大宗教的兴起之地。这也就是说,从克什米尔地区传播而来的苯教、成型于卫藏地区的藏传佛教、定型于上印度平原的印度教,以及起源、发展于恒河平原的耆那教,都拥有自己独立的朝圣通道。而这也使得它们,能够殊途同归的,将玛旁雍错定位为自己的圣湖。
    在人类自然、宗教崇拜的心理中,将高山以及高山之上的某一处自然特征,作为神圣之地是一个普遍现象。作为人类难以大规模生存的高地,很容易被推定为是神居住的场所。事实上,也曾经有来自中央之国核心区的旅行者,试图沿着这一逻辑将玛旁雍错及其所属板块,纳入华夏文化体系。这和张骞从理论上论证塔里木河与黄河相连,并将华夏上古神话中具有重要坐标意义的“昆仑”标签,贴到塔里木盆地的推定非常相似。而在这次文化扩张的尝试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那位与昆仑概念紧密相连的西王母。至于玛旁雍错,当然就是西王母沐浴用的“瑶池”了。只是在这套逻辑中,玛旁雍错附近缺少一条与东亚半岛相连的河流(哪怕是塔里木河水系也行,反正张骞已经把黄河和塔里木河连上了),就象那四大宗教所拥有的朝圣通道一样。
    如果中央之国在古典时期,就已经直接经营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话,相信一定会有官方的理论家,完善上述推理的。可惜的是,现在的中央之国已经不需要这样的“地缘理论”这扩张华夏体系了。所以这类牵强附会的说法,主要是为当地的旅游业添点彩头罢了。对于我们来说,玛旁雍错及其所属板块的地缘结构,才是需要真正了解的问题。
    四大板块同时指向玛旁雍错所属的地理单元,固然是它成为众方朝圣之地的地理背景。然而就这四大水系所指向的这一断陷带来说,玛旁雍错并非是唯一的湖泊。如果说它东部的公珠错,是因为体量相对较小而退出了争取圣湖头衔的竞争,那么看起来与玛旁雍错亲密无间,体量也相差不大的拉昂错呢?以这个高山湖泊的地理位置来看,它最起码应当有机会与玛旁雍错共享圣湖之名的。然而悲剧的是,这种情况并未出现。在信仰者的眼中,拉昂错非但没有机会共享圣湖之名,还被作为一个反面典型树立在了玛旁雍错的对面。人人避之为恐不及的“鬼湖”,才是它的宗教标签。
    从表面看,拉昂错的命运之所以和玛旁雍错的反差这么大,直接原因是因为它是一个人畜无法饮用的咸水湖,湖内及周边地区都没有生命的迹象。其实作为一个咸水湖,也并非没有机会成为圣湖。高原四大圣湖中的青海湖、纳木错都是内流的咸水湖。只不过这两个咸水湖的咸度不算太高,还能够养育出鱼类等动植物。对于想跻身“圣湖”行列的竞争者来说,这一点很重要。很难想象一片死亡之地,会被人类和“神”选中戴上神圣的光环。
    相比拉昂错黑暗形象,玛旁雍错就完全是另外一副阳光的形象了。最为让人称奇的是,它居然是个淡水湖。在一个内流区寻找到一个淡水湖,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而这也与它成为四方朝拜的圣地,有着莫大的关联。至于这是为什么,我们明天再接着分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