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9节

    日期:2013-07-0117:24:56
    克什米尔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地缘板块。说它熟悉,是因为这块土地曾经在新闻中高频率的出现过。并且至今仍在中国的西北边境之外,以一条虚线的状态分割于地图之上;说它陌生,是因为几乎没有多少人能够弄清这片土地的地缘结构,以及它与周边板块的地缘关系。即使我们在将近四年前的国际部分,从国家安全的角度,对它进行过解读,那些文字和地图也依然不能作为大家,阅读历史、分析时政的有效工具。
    既然今天随着张骞的脚步,我们已经无限接近到这片山地了。那么再花点时间对克什米尔做一个详细解读,就非常有必要的(所以才会花上二十多个小时,做张42M的高精大图)。相信不管是喜欢回顾历史的朋友;还是更愿意立足当代,展望未来的朋友,都能够从中得到足够的信息。
    单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帕米尔高原无疑会显得更为重要。单看亚洲腹地那几条重要山脉,都与之对接的架势,将其定位为“万山之祖”、地理中心也不为过。然而这种地理上的优势,并不一定就会显现在地缘价值上。因为对于人类来说,一片土地能够多大程度被重视,取决于它能够为人类作出多大的贡献(就象我们会根据自己的标准,把昆虫判定为“益虫”和“害虫”一样)。如果一片位置看起来非常重要的土地,基于自然环境的原因,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承担战略通道的作用,那么它的地缘价值无疑将大打折扣。
    帕米尔高原就是这种情况,即使不考虑通行难度。与费尔干纳、粟特地区那上千万人口的市场相比,帕米尔高原上那以几十万人口(今天的数据对比),也不足以对过往商族产生吸引力。这种情况也影响到了丝绸之路南线的选择。这就是说,如果从塔里木盆地南沿而来的商旅,希望选择一条以南亚次大陆为目的地的路线时,也不一定非要从帕米尔高原腹地穿行的。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在帕米尔高原南侧,有一个无论在人口承载力还是在通行条件上,都优于帕米尔高原的板块。就象费尔干纳盆地在北线的相对位置一样。那么这个地理单元到底有没有呢?答案是肯定的。它就是我们今天的主角——克什米尔。
    在地形图上看,很多朋友会感觉克什米尔所处的这片山地,和帕米尔高原几乎连成一片。很难想象帕米尔高原人口承载量,会优于帕米尔高原。不过事实是,不管是巴控克什米尔还是印控克什米尔,都有数百万的人口。相比于帕米尔高原的人口数量,这已经是数量级上的差异了。
    我们先从地理结构入手,来看看这种差异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所谓“帕米尔高原”,也被称之为“帕米尔山结”。这片高原就象是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脉纠结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结。之所以会这样,源自于四千万年前的一次剧烈地质运动。板块碰撞造就了这个山脉交汇的突起。这次碰撞也使得帕米尔高原的平均海拔,要比周边这几条山脉更高。
    对于高原塔吉克人来说,他们固然可以因此而自豪一把,并认为自己所生存的这片屋脊之地,是最接近蓝天的地方。不过在享受纯净空气的同时,帕米尔人在农业开发上却遭遇到了高海拔所带来的困境。这意味着那些能得到融雪补给,最有机会开发灌溉农业的的河谷低地,无霜期也会短的可怜(绝大部分地区不足百天)。在这种情况下,除了东、西两侧部分海拔相对较低的河谷底部以外(水往两侧流,固越往边缘,河谷海拔越低),高原上大部分有机会生长出植被的土地,还是只能被粗放经营的游牧民族所利用。
    帕米尔人遇到的这个温度困境,在克什米尔地区的河谷当中,就变得没那么严重了。如果我们把帕米尔高原视作一个山结的话,那么克什米尔山地就是几大山脉边缘坡地的相汇之处。之所以看起来象是连成一片的高原,主要是因为这几大山脉之间的距离过于接近,以至于我们很难看到它们之间的地理分割线。为这片山地形成提供赞助的山脉,计有西北侧的兴都库什山脉、东北侧的喀喇昆仑山脉,以及东侧的喜马拉雅山脉。从这种结构我们也可以看出,将喜马拉雅山脉也视作与帕米尔高原相接是不正确的(尽管在地图上,它们看着很接近)。也就是说,一定要说帕米尔高原是万山之祖的话,喜马拉雅山的山神有权提出异议。
    虽然喜马拉雅山脉,并没有直接为帕米尔高原的形成作出贡献,但它的西端边缘山地,却实实在在的成为了克什米尔的一部分。不过,既然大家彼此之间的地理联系是如此紧密,以至于能够形成一个整体,那我们其实也没不需要一定要分辨出,哪一片山地是属于哪一座山脉的(就象我们不必去分析帕米尔高原内部山地的归属一样)。将之整体命名为“克什米尔高原”或者“克什米尔山地”,会更准确显示它的地缘状态。
    从内部结构来看,克什米尔高原就象一个南面开口的簸箕。三大山脉就是这个簸箕的三条边。这意味着,从这三大三脉中收集而来的淡水,最终会向南注入南亚次大陆的西侧。事实也的确如此,只不过这些来自克什米尔的河流,并非全部在克什米尔山地中完成合流的。它们实际是是呈伞状流入南亚次大陆的西北部,并最终在合流成一条河流注入印度洋的。这条河流就是我们之前所触及过的印度河,而印度河合流前后所形成的冲积平原,就是上印度平原(五河地区、旁遮普地区)和下印度平原(信德地区)。
    这样看来,所谓克什米尔高原其实也可以被定义为“印度河上游山地”了。如果不那么严谨的话,的确也可以这样理解。然而这样的理解,却有可能造成地缘概念上的偏差。因为印度河之水的源头,并不是在这片缓冲山地,而是在另一片体量更大的高原之上。这片高原就是世界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也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中国和印度在中、西段边境线上,才有了至今无法厘清的边境纠纷。至于青藏高原与克什米尔,乃至南亚次大陆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地缘关系。我们从西域拉过来的这条主线,又与这三者之间又互相有什么影响。我们下一节再接着分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