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9节
日期:2013-05-0701:01:15
今日流经轮台县城的那条河流,叫做“迪那河”,然而就整个轮台县的县域,或者说轮台国故地来说,却也不能说迪那河就是母亲河。这是因为这片位于孔雀河以西,东西纵深约百公里的山前绿洲带,是由九条流量不大(目前轮台九溪的年径流量,总计约在5亿多立方米),水流湍急的山溪性河流所共同塑造而成的。而受流量所限,虽然这些河流因地形的原因,都有向心合流的趋势。但这些河道不长的溪流,最终还是未能合流并注入塔里木盆地。
位处“轮台九溪”中最西部的迪那河,目前算是它们当中流程最长、滋养绿洲面积的河流。这也是它成为今日轮台行政中心的环境原因。不过,二千多年前的情况,可能会略有不同。轮台县东部的“策得尔艾肯河”的周边环境也许会更好些,以至于西域都护府选址在它的附近。不过,对于我们来说,西域都护府的选址到底在哪个点上;之前的轮台国,之后的乌垒国,又曾经把政治中心设在哪条河流周边已经不太重要了(可以肯定的是,汉军在迪那河流域也有屯垦点)。如果不是想去考古或者盗墓,通过地理与历史的结合,了解这个板块在整个西域的地缘地位以及潜力就已经足够了。
一个地区有多大潜力,很大程度可以通过人口数量体现出来。在汉书的记载当中,复国之后的乌垒国人口为1200人,与孔雀河中上游地区的尉犁国9600人相比较,二者之间的比例为1:8。这与今日轮台县之于“库尔勒市+尉犁县”的人口比例大致相当。从这些数字当中,我们其实已经很容易判定,轮台绿洲原始的人口潜力并不大。不过,就地缘潜力这个概念来说,从来不能单看它的土地产出,能够为食物链顶端的人类提供多少热量。与之相比,区位要重要的多,而这也恰恰是轮台绿洲的优势。
轮台的区位优势,对它来说既是福也是祸。如果不是处在这样一个交通要道上,轮台也不会成为汉军杀鸡骇猴的对象;但这也轮台成为了西域都护府的治所,并因此而闻名中原,成为了西域的代名词。然而轮台的这种区位优势,并不是无可替代的。毕竟它只是一条交通线上的一个点,而不是一个两线相交的枢纽点。即使因为故轮台国被屠,而空出空间成为了汉帝国在西域的行政中心,其本身的实力也还是不及周边绿洲的。换句话说,仅仅依靠轮台这九条溪流,是没有办法建立起一个能在西域显山露水的“大国”的。
一个人能够取得多大成就,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实力,更取决于你周边人的表现。与东面的孔雀河绿洲带相比,轮台绿洲已经是有了数量级的差距了。这使得轮台国在与尉犁国的竞争中,无法占据优势。轮台人想要扩大领地的话,看来只有沿山麓往西边走了。当我们跨过迪那河继续向西进发之后,很快就会发现一片体量比尉犁之地还要更大的绿洲。不过,当年的轮台人并无法窥伺这片土地。因为在他们所处的时代,这片绿洲并不是无主之地。而对于我们中的很多人来说,建立于这片绿洲上的国家——龟兹,比起轮台或者乌垒来说要更为熟悉。
日期:2013-05-0723:55:00
龟兹在中央之国的名气与影响力,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要素,一为“佛”;二为“乐”。很多时候,这两个元素又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为此,唐人称龟兹为“佛音圣地”。虽然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难再聆听到当日的佛音盛况。但如果你有机动去龟兹故地中的新疆拜城县,还能够在“克孜尔千佛洞”中,用眼睛感受到这些千年之前的声音。
关于龟兹文化到底为中原文化注入了哪些要素,自有相关专家和兴趣爱好者去研究。龟兹的佛音盛况对于我们最直接的感受,应该是这是一个有“文化”的地方。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文化跟经济的发达程度有直接关系。但事实上,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才越有实力的余力,去发展这些与温饱无关的,精神层面的追求。从这个角度看,最起码在西域诸国当中,龟兹很有可能是个实力突出的“大国”。事实也的确如此,在汉、唐开拓西域的时代,龟兹可以说是塔里木盆地北线最大的国家。如果说楼兰是南疆的东部大国,那么北线的地缘政治中心就是龟兹了。
从现有的行政区划来看,龟兹故地的核心板块,包括目前新疆的拜城、库车、新和、沙雅四县。之所以说是核心板块,是因为龟兹最为鼎城的时期,统一了两侧包括乌垒在内的国家。所以,如果周边县市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大旗下,也想从龟兹遗产中分一杯羹,也是没有问题的。只不过,在汉帝国经营西域时,这种情况还未发生罢了。
依据“按河索国”的规律,我们应该顺着河流的脉络,来为龟兹故地寻找可能的绿洲了。相比在轮台故地进行同样的工作,在地图上为龟兹故地寻找河流的工作要容易的多。因为纵横于龟兹的河流,比之轮台九溪的水量更大,流域面积更广。以至于我们在一般比例的地图中,都能够看到它们的存在。
那些从天山主脉汇流而下的河流,并没有马上进入一马平川的大平原地带,而是在一个盆地形的地理单元中,将收集到的天山雪水汇集到了一起。为这个狭长盆地截水的,是一条海拔不过千米的细长弧形山地——却勒塔格(塔格既是山的意思)。我们前面提到的“克勒孜千佛洞”,就是依此山而建的。相比天山的体量海拔来说,象却勒塔格这种规模的山地,在一般的地形图上是很容易被忽视的。不过对于地缘板块的划分来说,这种相对高度不过数百的山地,却足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缘板块了。就现在的行政区划而言,覆盖盆地的行政区叫作“拜城县”,而这个盆地区自然也就叫作“拜城盆地”了。
一般情况下,每个盆地的腹地,都会有一块由众多河流共同作用而成的平原地带。而这块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的平原,往往就是整个盆地区的地缘核心了。只不过由于地势原因,这个地缘核心,不一定就是在盆地的几何中心。就拜城盆地的情况来说也是如此,它最据开发潜力的区域是在中西部。东部的地形则更为复杂些,海拔也更高些。用浪漫点的说法,也可以认为是河流与岁月,还没有把盆地东部的山地打磨出一片成规模的绿洲来。基于地势的原因,拜城县的县治和主要人口聚集地,都是在盆地的中西部腹地。在这里,有一条由西至东贯穿区域的河流,沿途收集了另外五条河流之水,共同打造出了一条河谷平原带。这条河流的名字叫做“木尔扎克河”。
毫无疑问,龟兹故地中流程最长的木尔扎克河,是对整个区域贡献最大的河流。它不仅在拜城盆地中,打造出了一条能够供大规模农业开发的平原带。更在接纳最后一条支流——克孜勒河之后,很快就转而向南穿越却勒塔格。并在下游平原带漫流出了规模更大的绿洲来。只不过,合流克孜勒河之后的木尔扎克河,又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渭干河”。如果大家觉得这个名字不熟悉,太容易忘记,也可以记一下它的古名——龟兹川水。
很明显,所谓的木尔扎克河与龟兹川水,其实就是一条河流。前者算是中上游,后者则是整个水系的下游。在东亚地区,我们一般会看到中下游地区的潜力,优于上游地区。这是因为越往下游走,冲积平原的规模可能就越大。随之而增长的,就是粮食产量和人口了。然而这种规律,在天山南北却不一定适用。假如河流本身的流量有限,不足以在下游地区漫流出一片成规模的湿地来,它最受青睐的地点可能就是紧邻山地的山前平原了。不过,这种情况在龟兹水流域并没有发生,一则是木尔扎河谷受地形限制,本身的纵深有限;二是那些从拜城盆地汇集而来的天山雪水,在却勒塔格以南,漫流出了规模更大的绿洲“渭干河——库车河三角洲”来。而这片绿洲,也正是龟兹国的崛起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