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2节

    日期:2013-03-1703:42:03
    鉴于捷詹河、马雷绿洲处于波斯高原与粟特地区之间的地缘位置,它们和其所依附的河流,很容易成为中亚、波斯两大板块的争夺焦点。这一点,无论在是古典时期,还是现实的地缘政治结构中都有所反映。我们在地图上可以看到,赫里河西出兴都库什山脉之后的部分河道,已经成为了伊朗、阿富汗、土库曼斯的行政分割线。而在古典时期,争夺这两个绿洲,尤其是马雷绿洲的控制权,也是波斯——中亚博弈的焦点。
    在我们所参考的历史当中,马雷绿洲的战略价值已经得到了体现。在中国的史书当中,它被音译成为了“木鹿”。被视为帕提亚与粟特地区的地缘分割点。至于控制权在哪一方手中,倒不一定了。比如在帕提亚王朝兴盛的年代,他们使从吐罗火人手中夺取了木鹿的控制权;而到了唐帝国渗透中亚的年代,马雷地区则是被以大月氏人后裔自居的,粟特人所控制的。
    事实上,马雷绿洲及穆尔加布河所能够分割的,并不仅仅是帕提亚、粟特两大板块。在粟特与吐火罗地区交往的线路中,穿越天山西端的“铁门关”线路并非是唯一的选择。经由马雷绿洲,再沿着穆尔加布河南行至兴都库什山脉西北部,同样也可以进入吐火罗地区。如果要在粟特和吐火罗之间,再找一个分割点的话,那就是马雷绿洲了。也就是说,如果我们一定要为地缘概念的吐火罗,划定一个边界的话,那么穆尔加布河下游——马雷绿洲——阿姆河——铁门关之间的连线,就是吐火罗地区的西、北部边界。也是它与帕提亚、粟特两大板块的地缘分割线。
    鉴于在历史中,无论是波斯高原还是兴都库什山脉,更多的是在承受北方压力,也就是来自中亚草原的游牧民族的入侵。现在的马雷绿洲、捷詹河绿洲,甚至波斯高原北麓的山前绿洲带,都已经成为突厥人的领地了。具体到族群和国家来说,就是土库曼斯坦。对于土库曼人来说,阿姆河南岸绿洲带和波斯高原北麓绿洲带,是支撑他们国家存在的两大核心板块。我们很容易感觉到,这两条线性存在的核心区,被广袤的卡拉库姆沙漠隔绝成路人的风险。这种风险在古典时期相对较低。因为在游牧时代,卡拉库姆地区并非一无是处。与大部分被统称为“沙漠”的地区一样,卡拉库姆沙漠其实更应该被称之为“卡拉库姆荒漠”。除了我们印象中那种典型的黄沙漫漫的地貌,荒漠中的很多区域还是能够稀疏生长一些草、灌木的。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尽管这点荒漠中的植被比不上连片的干草原,但它存在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支撑游牧生活方式,在卡拉库姆荒漠,乃至整个图兰低地的存在(一般用做冬牧场)。
    现在的问题是,在游牧经济已经完全边缘化,绿洲农业区所支撑的人口,占据绝对优势的今天,卡拉库姆地区的那点游牧经济,已经无法承担地缘联系的功能了。真正能够为土库曼斯坦结构稳定做出贡献的,还是捷詹河、马雷这两个有农业价值的绿洲。与前人相比,土库曼人促使国家地缘结构稳定的方式,并不仅仅在于经营好捷詹河、马雷这两个绿洲,以及经由它们连接阿姆河——波斯高原的通道。他们更有机会,在阿姆河与波斯高原之间,开拓一条绿色农业带,以使自己国家的人口密集区出现呈现不间断的连续状态。而支撑这种改变的基础则在于一项重大的水利工程——卡拉库姆运河。
    简单点说,卡拉库姆运河就是从阿姆河中游引水,灌溉波斯高原北麓绿洲带的调水工程。无论是出于政治(首都阿什巴哈德的位置所在)还是农业需要,土库曼人希望用阿姆河充沛的水量,来滋养相对干旱的,波斯高原北麓地区,尤其是为首都所在的阿什巴哈德绿洲供水。然而这条运河的价值并不仅限于此。与绝大多数山前绿洲一样,波斯高原北麓诸绿洲也是由一条条河流,独立支撑存在的。修建这条运河的苏联人意识到(1962年开始兴建),如果将卡拉库姆运河继续沿波斯高原北麓向西延伸到里海之滨,那么红色帝国的南方边境,将会变得更加的安全和稳定(土库曼斯坦是苏联帝国最南端的板块了)。为了完成这一战略设想,苏联人默默的进行了三十年的施工,而这一工程最终也最终让独立后的土库曼斯坦受益匪浅。
    对于土库曼人来说,卡拉库姆运河的价值并不仅仅在于均衡了自己国内的水资源,更在于在卡拉库姆地区拉出了一条绿色长廊。也可以说,在地缘上本应面临被分割风险的土库曼人,拥有了一条贯穿全境、沟通南北的“龙脉”。相比古典时期单靠两个绿洲的断续状链接方式,卡拉库姆运河两岸那些连片农业区的地缘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唯一的风险在于,阿姆河并不是土库曼人所独享的。从地理角度来看,土库曼斯坦的领土本身,并没有对阿姆河和卡拉库姆运河之内,作出任何贡献。这一点,放在地缘政治层面上就是极大的隐患了。在苏联时期,有了帝国中央的统筹安排,土库曼斯坦作为一个水资源的纯粹消费国,并没有什么不妥。但现在,谁都知道为了维护各自国家的利益,上游国家可能会做什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