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1节
日期:2013-03-1601:12:38
对于从粟特方向过来的旅人来说,铁门关——泰尔梅兹——蓝氏城路线,是他们进入兴都库什山脉北麓的最佳途径。当然,沿着阿姆河北岸东行,然后在对应昆都士河口的方位渡河,也是一种选择。不过作为中亚水量最为巨大的河流,越靠近阿姆河上游,沿河行走的风险就越大。那些从周边高地奔流而来的河水,经常会在汛期改变阿姆河的河道。更何况北岸的每一条河流,几乎都能汇流入阿姆河。如果一定要沿北岸前行,将意味着要穿越N多河流。鉴于这些情况,直接从苏尔汗河口(泰尔梅兹)一带渡河,然后穿越沙漠进入巴尔赫绿洲的难度,就相对较小了。只要事前准备充分,早已习惯干旱气候的旅人,在这一小段沙漠中丧生的机率,并不会比被阿姆河水冲走的机率大。
蓝氏城的另一个优势在于,它位于吐火罗盆地的入口处,也就是我们定义的阿姆河中、下游南岸地区的交汇处。鉴于波斯人、马其顿人都是自西从伊朗高原而来的征服者,把新领地的政治中心放在板块的西侧,以使自己更有安全感也是情有可原的。按照这个逻辑,这些征服都征服吐火罗盆地乃至阿姆河北岸的河中地区,都应该是先沿着伊朗高原——兴都库什山脉北麓,然后到巴尔赫河绿洲这个点上做出新的选择。或先向东征服整个吐火罗南部地区;或渡河征服吐火罗盆地北部以及粟特地区了。然而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因为这条路线并非是唯一的选择。
首先对于来自伊朗高原的征服者或者商人来说,如果只是想进入粟特地区的话,并非一定要东行到吐火罗盆地,再折向西北方向进入卡尔希草原、泽拉夫尚河谷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样一条路线明显有些绕远了。单从距离上来说,既然我们把主要包含泽拉夫尚河、卡尔希河的粟特地区,定义为“阿姆河中游北岸地区”,那么从“阿姆河中游南岸地区”穿行并渡河,应该效率会更高
这条线路当中最大的障碍,还是在于沙漠。如果说从泰尔梅兹到巴尔赫的旅程中,沙漠的纵深还很窄的话,整个阿姆河到伊朗高原之间的沙漠规模就很大了。作为降水不足的图兰低地的最南部,阿姆河以南的地区同样是被沙漠所覆盖。被称之为卡拉库姆沙漠的这片土地,也是中亚规模最大的沙漠。当然,我们刚才也说了,既然想在中亚、西域讨生活,就不可能视沙漠为畏途,前提中这段沙漠之旅不能太长。中间要有能够提供中继的绿洲。
以绿洲为中继,打通道路的情况,在低地同样为沙漠所覆盖的塔里木盆地是一种常态。不过塔里木盆地南北的两条丝绸之路,是沿着山麓开拓的。在沙漠边缘行走,意味着风险被大大降低。反观从伊朗高原到阿姆河的这段路程,就没有那么乐观了。你必须在沙漠腹地中穿行将近千里,才能喝上阿姆河水。这样说来,然后就没有办法直接穿越卡拉库姆沙漠,进入中亚农业区的核心板块——泽拉夫尚河流域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前面我们也说了,只要中间有绿洲中继,就有机会让沙漠之旅缩短到可以承受的程度。
既然从方位上来看,阿姆河中游地区在南岸所对应的是兴都库什山脉的西段,那么我们不妨来看看,从这片山地北麓流下来的河流,有没有机会渗透到沙漠腹地,为伊朗高原直通粟特地区的交通打通一条捷径来。而依照这个思路,赫里河和穆尔加布河这两条源出兴都库什山脉的河游,开始进入我们的视线了。这两条河流在兴都库什山脉的谷地纵深都足够长(意味着更多的集水区),且谷地形态都是东西向,略成“西宽东窄”的喇叭形。这种向西张开的喇叭口造型,对于采集西风带的水气是很有帮助的。
在赫里河和它东部的穆尔加河向西流出兴都库什山脉后,伊朗高原成为了它们前进道路上的一大障碍。这迫使它们要么在伊朗高原与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低地上,形成一片湖沼;要么改变方向继续前行。基于地势和水量的原因,最终两条河流并没有止步于山前,而是向西北方向渗透进了沙漠腹地。当然,与阿姆河中游北岸地区一样,沙漠还是耗尽了它们的最后一滴水。也就是说,作为“阿姆河中游南岸地区”的两条核心河流,赫里河和穆尔加河与北岸地区一样,是理论上的阿姆河流域成员(而不是真的汇入了阿姆河)。不过感谢兴都库什山脉所作出的贡献。让赫里河、穆尔加河下游的两个绿洲——捷詹河绿洲、马雷绿洲(也是两个城市的名称),有机会成为横穿卡拉库姆沙漠道路的中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