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9节

    日期:2013-03-1100:46:50
    如果我们仅仅把东西方交流,定义为中央之国与地中海文明圈之间的交流,那么兴都库什山脉本身能够引起我们关注的,就只是北麓沿线那些绿洲了。问题是,就欧亚大陆文明之间的交往来说,居于终端位置的并不止于身处东亚的中央之国,以及后来以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几乎和南亚次大陆概念等同的印度地区,同样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终端地区。用我们在国际部分所标定的概念来看,这三个地区代表了三个边缘地区。而处于这三个边缘地区之间的板块,或多或少都会受益于三者之间的交流。
    既然欧亚大陆内部的交流,存在三个平级的终端,那么只从中央之国的角度,把视线局限在有中国参与的“丝绸之路”上就有些失之偏颇了。这会让人有一个错觉,认为在大部分的古典时期,世界上只存在两个国家:中国和“外国”。而实际情况上,在绝大部分时候,中央之国是活在自己的东方世界里。在这个东方世界以外,是更多元、更呈现“世界”属性的,包括印度在内的西方世界。在这个西方世界里,各板块地缘关系紧密,有机会真正影响到其它板块的历史进程(比如来自欧洲的雅利安人入主南亚)。事实上,即使是到了后来大航海时代,欧洲人最初所理解的世界中也不包括中央之国。他们所寻找的目标,是真实存在于“世界”中的印度,或者说曾经让欧洲人真实触摸过的印度。
    之所以做这些解读,是想说明一件事情,那就是虽然我们目前是以张骞出使西域为主线,来解读中央之国在天山南北的渗透,以及东西方交流的路径,但切勿被这个视角所局限了。对于我们目前所试图解读的吐火罗地区来说,中央之国所发生的一切并不会真正影响到它。吐火罗盆地以及它所处中亚农业区的命运,更多的是和旁边的伊朗高原、南亚次大陆联系在一起。
    当我们把中亚农业区、伊朗高原、南亚次大陆(主要是西北部)视作一个关系紧密的地缘圈来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处于这个地缘圈核心位置的,就是包括吐火罗盆地南部地区的,兴都库什山脉地区。无论是这三个板块之间的交流,还是透过这三个板块延伸影响力的其它地区(比如透过中亚向南渗透的北亚游牧民族;以及渗透伊朗高原向东渗透的欧洲民族),都必须经过这片山地。
    与那些隐藏在高原之上的山脉不同,兴都库什山脉在地图上具有很高的辨识度。这是一片轮廓呈叶状的山体,并且与它的邻居伊朗高原在地理结构上完全不同。伊朗高原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形,使得高原腹地(也就是山脉内侧)有机会出现大量绿洲,并且由于这种环境的闭合,而更容易形成统一的文明体。相比之下,兴都库什山脉就是一段纯粹的山脉了,内部并没有形成一个闭合的、有价值的地缘板块。
    作为一段山脉来说,兴都库什山脉的形态有点过于完美了。山体内部没有明显断裂、突陷(象天山山脉中的伊塞克湖盆),周边也没有延伸出明显的突起,来庇护一出一块类似费尔干纳盆地的地理单元。这使得兴都库什山脉本身并没有太多战略价值,无论是承载人类生存,还是打通道路的希望,都寄托在山地的周围。也就是说,那些既能够承接高山来水,又有低地优势的山前绿洲,才是阿富汗的地缘重心所在。只要征服了这些环绕于山地外围的绿洲,你就可以自豪的声称,你得到了整个兴都库什山脉。当然,如果你没有办法彻底让土著民族臣服,得到那些绿洲本身也许会成为一场恶梦。因为兴都库什山脉本身会为那些反抗者提供足够的藏身之处,并他们认为合适的时机对绿洲城市,以及绿洲之间脆弱的交通线进行袭击。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一再上演,以至于为阿富汗地区赢得了“帝国坟场”的称号。
    既然我们认定,兴都库什山脉周边的那些绿洲,才是征服这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山地的重点,那么我们就有必要来看看,它的周边到底存在哪些绿洲,这些绿洲相互之间的地缘关系又是怎样的。根据我们在天山地区得来的经验来看,寻找这些绿洲的关键在于找到河流的位置。每一个从山脉腹地流出的河流,它的山前冲击扇地区都会成为一个人类的聚落区(规模与水量大小有直接关系)。我们刚才曾经把兴都库什山脉的轮廓比喻成一片叶子,那么那些纵横于山脉之间的河流,就是这片叶子上的经脉。至于兴都库什山脉这片叶子上的经脉是怎么分布的,又对阿富汗内部的地缘结构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我们明天再分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