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节
日期:2012-12-1823:42:06
“怛罗斯之战”之所以在世界历史中拥有席之地,并不仅仅因为这是亚州两大帝国之间的一次战争,更因为阿拉伯帝国属于地中海文明圈。而在此之前或者之后的古典时期,欧亚大陆两端的两个文明圈,都没有再这样直接军事接触过。仅仅从两个文明圈之间的地理距离,以及欧亚大陆腹地那恶劣的环境,我们也能判断出做到这点有多难。事实上,在绝大部分的古典时期,为欧亚大陆两端传递能量、信息的,通常是那些活跃于欧洲大陆腹地的,带有明显游牧基因的族群。无论他们是以商人,抑或军队、帝国的形式。
不过从地缘意义上看,怛罗斯之战的价值其实并没有评价的这么高。很多网友认为正是因为这场战役的失败,才结束汉民族乃至华夏文明,在天山南北的扩张。而亚州中部的YSL化,也正是源于此。这其实是一种误读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失败与否,并不能决定文明的进程,至多是对微观历史中的政权结构产生影响罢了(这点怛罗斯之战也还做不到)。华夏文明与YSL教在天山南北,能渗透到哪一步,最终还是取决于文明的属性,以及更基础的地理关系。
全面解答上述问题,需要很长的篇幅,并对从尼罗河到黄河之间的诸多地缘板块有充分的了解。好在我们现在所进行到的阶段,应该已经足以让大家认识到,古典时期的中央帝国,实际上并没有能力,长期控制河西走廊以西地区,尤其是天山以北,中亚北部的游牧之地。在大多数历史时期,来自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才是这片游牧之地最有力的争夺者。不过对于这片土地来说,蒙古高原并非只是唯一的威胁。游牧民族的入侵方向,也并非总是来自于东北方向。在我们过往的内容中,已经无数次的提到,尽管我们意识中的亚洲,在人种属性上更多呈现为黄皮肤的“蒙古利亚人种”;尽管现在中亚北部,更多的呈现出偏黄种人的黄白混血状态。但事实是,来自欧洲的游牧民族才是最早经营这片土地的土著。
这些曾经以亚洲为扩张方向的游牧民族,最初形成于东欧平原南部。具体说也就是俄罗斯南部,黑海以北的草原地带。现在分布于南亚次大陆北部——兴都库什山脉——伊朗高原的所谓“印度——伊朗雅利安人”,最初都是来源于此。所谓“雅利安”一词,最初本来只是一个语言学的分类。不过由于那位“元首”的狂热,现在这个概念已经“不严谨”的扩大到,代指那些以南俄草原为起点,向欧亚大陆两端扩张的早期欧洲游牧民族了。
不管我们是用雅利安人,还是“欧洲游牧民族”这个标签,来代指这些至今仍然能够以族群的形态,完整存在于伊朗高原、南亚次大陆北部的,来自3000多年前的高加索人种。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中亚地区是他们迁移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环。在蒙古高原游牧民族,以及来自东亚的华夏农耕民族到来之前,他们都是从黑海到河西走廊西部,当之无愧的土著。
当以伊犁河谷为中心,建立游牧王国的“塞种人”,被迫向南迁移后,意味着中亚的“黄祸”时代也由此到来了(即使此时进入天山北麓的月氏、乌孙两族,是回流的欧洲游牧民族)。不过刚刚崛起的蒙古高原游牧帝国,暂时还不能对欧洲游牧区造成威胁。而进出欧亚大陆游牧区的通道,也还是掌握在欧洲游牧民族手中的。这一代表当中,就包括我们正在解读的“康居”
作为一个战士数量在十万级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塔拉斯河流域当然是无法满足康居人的游牧需要的,事实上他们在进入塔拉斯河流域之前,已经拥有了大片条件不算太好的游牧地带(至于是哪,后面会解读到)。不过无论是对于哪一支游牧部落来说,紧靠天山的草场都是最有价值的。如果觉得向东北方向与塞种人、月氏人、乌孙人争夺楚河、伊犁河流域有困难的话,康居人还可以选择沿着天山北麓草原向西南方向扩张。那样的话,康居人会先遇到一条源出天山山脉,并向西北方向延伸的山地——卡拉套山。
这条海拔并不高,内部也有明显断裂痕迹的山地,并不能对往来的商旅,以及游牧民族的扩张造成障碍。不过,在中亚的地缘结构中,它却成为了一条非常关键的分水岭。单纯从地理角度来理解的话,阿拉套山山脊,所分割的是塔拉斯河与锡尔河流域。而从地缘属性的角度来看待这条分水岭的话,它分割的就不仅是两条河流了。我们完全可以认为,这是一条文明的分割线。因为阿拉套山北部,直至塔尔巴哈台山的中亚北部地区,在古典时期完全是游牧民族的乐土。而那些从蒙古高原逾阿尔泰山进入斋桑泊盆地(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北亚游牧民族,真正能够在文化、种族上作出显著影响的区域,也正是这一区域。
整个区域的相似之处在于,它的各部分都是由源出天山、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并向西北方向流淌的河流所滋养。这些河流主要有:最终注入巴尔喀什湖的阿亚古兹河、阿克苏河、卡拉塔尔河、伊犁河;以及没有注入巴尔喀什湖,消失在沙漠中的楚河、塔拉斯河。这七条河流所滋养出的山前草原带,由于彼此之间的连续性,以及地理结构上的相似性,从而合成了一个更高一级的地缘板块——七河地区。
从七河地区的结构,以及河流的体量上来看,伊犁河都很明显的是七河地区的地缘核心。即使不能完全控制中、上游的伊犁河谷,最起码也要将外伊犁河谷(盆地)控制在手,方有机会争夺整个七河地区。在我们所解读的年代,七河地区的控制者无疑是乌孙人。除了北部的阿亚古兹河,以及南部的塔拉兹河,被两个游牧竞争者匈奴、康居所渗透以外。中亚那些能够充分享受西风和高山雪水的草原地带,大都都被乌孙人所控制了。而在近现代的地缘政治结构中,七河地区的控制者则是哈萨克人了。
最先从地缘政治角度,为七河地区划出行政边界的是沙皇俄国。在他们渗透中亚,并成功与中央之国划界之后,整个中亚被依地缘背景划分为了两大块。包含七河地区、伊塞克湖盆等游牧地区被划归了北部的“草原总督区”(七河州的行政范围,还包括伊塞克湖盆);而卡拉套山西南方向那些以农业为主的绿洲,则组成了“突厥斯坦总督区”(也称“土耳其斯坦总督区”)。
尽管俄国人为中亚划定的行政边界,以及后来所做的民族划分,总体上是遵循地缘规律的。但在细节上,想做到面面俱到总是很难的(包括中国所做的类似划分,也同样存在问题)。最初俄国人把高地游牧的吉尔吉斯人,和低地游牧的哈萨克人混为一族,并把他们游牧的伊塞克湖地区也划入了七河州就是一个错误。而目前所做的工作,其实就是让大家参透这些行政变迁背后的地缘背景。
如果七河流域以西,一直到东欧平原完全是一片类似撒哈拉沙漠那样的荒漠地区,那么七河中下游所滋养的草原,几乎就可以被认定为是中亚草原(低地部分)的全部了。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在这片占据中亚半壁江山的游牧之地中,七河流域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也就是说,还有两个独立的地理单元,与之共同组成拼合成了东欧平原与西域之间的中亚草原。这两个区域就是:哈萨克丘陵,以及“里海——咸海北部低地”。当年沙皇俄国在中亚的“草原总督区”,以及现在的“哈萨克斯坦”,都在是这三个亚板块之间做行政整合工作。
并非所有地理相接,文化相似的土地,都一定要被划入一个国家。这很大程度取决于生活在这些土地上的族群,是否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意识。从这点上来说,俄国人倒是没有拉郎配,为中亚草原上的部落做整合。中亚低地草原的三个亚板块之所以被整合为一个国家,是因为早在蒙古帝国走向衰弱之后,准噶尔蒙古人重新崛起天山之前的15世纪中叶,生活在这三片游牧之地上的族群,就已经形成了共同的民族意识,并诞生统一的“哈萨克汗国”了。也正是在那时候,中亚北部的草原地带,有了一个新的地缘标签——哈萨克草原。而在汉帝国开始经营西域时,中亚的这三个亚板块,则分别是被我们已经充分解读过的乌孙人;正在解读的康居人;以及将要解读的阿兰人所分别控制。
然而,不管是否统一在一个政治体内,也不管是叫中亚草原还是叫哈萨克草原。这片草原内部依地理结构差异而产生的三个亚板块,始终是存在的。这一点,并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并同样会反映在哈萨克斯坦内部的地缘结构中。替代乌孙、康居、阿兰三族之名,以七河、哈萨克丘陵、里海——咸海北部低地为立身之地的,是哈萨克族的三个“玉兹”(哈萨克语中“地区”之意):大玉兹、中玉兹、小玉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