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节

    由于伊塞克湖盆内的河流,都是内流入湖盆,那么与它相邻的地理单元,河流很自然的就应该与之反相相流了。当我们从河流、水系的角度来解构天山之巅的这些山地时,这些板块它清晰结构以及相互之间的地理分割线,就能够清晰呈现出来了。以流域为地缘核心来划分板块的话,伊塞克湖盆南部的山地,可以被称之为“阿克苏上游谷地”;而湖盆西部的山地,则叫作“纳伦河谷地”。
    日期:2012-12-0100:09:36
    我们先来看看,与中央之国现有国境线形成有密切关系的“阿克苏河上游谷地”。在之前的内容中,我们曾经在巴尔喀什湖与阿拉套山之间,标示过一条“阿克苏河”。不过对于我们来说,更为熟悉的阿克苏河还是塔里木盆地北缘阿克苏河。在现有的行政区划中,塔里木盆地北部中心城市——阿克苏市,就是由这条河流在天山南麓的冲积扇滋养出的。而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代,这片冲积扇主要是被一个叫作“姑墨”的小国所控制的。
    假如阿克苏河所流入的塔里木盆地,也是一片草原繁盛的游牧之地,那么游牧于塔里木盆地的部落或者部落联盟,最起码会试图沿阿克苏河而上,为自己的牲畜寻找换季的山地牧场。这样的话,乌孙人也好,后来的吉、维两族也罢,之间的地缘分割线,很可能就是阿克苏河与伊塞克湖之间的分水岭了。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草原更大、部落联盟实力更强的一方,越过分水岭将整片游牧之地连成一片,置于一个游牧政权之下。就像匈奴人越过阿尔泰山控制阿尔泰山南麓;乌孙人北上,将准噶尔盆地西南部,纳入自己的游牧范围一样。只不过,不管历史如何发展,后来中、俄(吉)两国的国境线,都不会是今日之走向了。
    然而这一假设的前提,是塔里木盆地能孕育出游牧文化来。问题在于,在人类可以涉足塔里木盆地时,塔里木盆地的环境就已经定型了。天山——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的完美对接,不仅将塔里木盆地隔绝在西风带之外,也同时断绝了温润的印度洋水气,进入盆地腹地。干旱少雨的气候,让塔里木盆地腹地,成就了中亚——西域板块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与那些混杂了戈壁形态的“沙漠”不同,这可真是片黄沙漫漫的沙漠之地。在这种恶劣环境下,唯一能够支撑人类规模化生存的土地,就只能是那些山前种积扇了。
    早在汉帝国凿空西域之前,迁入塔里木盆地的部落就已经意识到,在这些点缀在山地——沙漠之间绿洲中,尝试他们曾经熟悉的游牧生活是没有前途的。依靠充足的光热资源,进行农耕生产,才有机会让自己的部族稍具规模。这样所孕育出来的“国家”在纵深上的缺憾,使得它根本无力抵御强大政权的入侵。只不过对于乌孙和其他从天山北麓而来的游牧民族来说,直接占有阿克苏下游这样的没有太大游牧价值的绿洲意义并不大。一定要进入的话,时间一长也是和当地土著融合为一支有别于山北游牧体系的新族群(现在的W族,就是这种情况)。
    游牧文化在天山腹地的几千年来的优势地位,以及塔里木盆地边缘更适合农业开发的现实,直接影响到了今日中、吉两国的边界形成。当俄国人渗透中亚,并使吉尔吉斯人臣服于他们时,那些原属吉尔吉斯人游牧的土地,也自然被俄罗斯帝国接收了。相信俄国人对于这条边境线整体还是很满意的。毕竟伊犁河谷及其以北地区,俄国人没能全流域的控制伊犁河、额敏河、额尔齐斯河三条核心河流。仅仅是在特克斯河谷的西部,俄国勉强算是有一点上游优势。现在,俄国人最起码可以通过控制“阿克苏河上游谷地”,来缓解他们在北部的遗憾了。
    也许有朋友还是会为中吉两国的分界线,没有处在真正的天山分水岭上而感到遗憾。然而我们应该看到,这条分割线其实是一条农牧分割线。除非你能从伊犁河谷方向控制整个伊塞克湖盆,否则阿克苏河上游河谷的地缘属性,会让它几乎没有与塔里木盆地连成一片的可能性。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对当年负责与俄国人交涉的外交家们,提出过高要求了。
    事实上,纵观历史,这样一条农牧分割线,最起码在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准备经略西域时就已经稳定存在了。即使我们无法获知,当年的赛种、月氏两族,是否在控制了伊塞克湖盆之后,将触角伸及到阿克苏河上游谷地,但可以从历史记载中得到验证的是,乌孙和塔里木盆地北缘绿洲小国之前的领土边界,基本就是这样一个走势。也许是看中了此地的冬牧场,也许是希望藉此从丝绸之路受益。乌孙王室曾经在阿克苏河上源地,现在中吉边境附近(吉境内),营建过一个都城——赤谷城。这对于以迁徙不定的乌孙人来说,是很不寻常的。
    当然,以乌孙之地的结构来说,赤谷城绝不可能是乌孙的地缘中心。实际上,以游牧国家的属性来说,他们在不同的季节游牧于不同的板块是一种习惯。在这种生活背景下,所谓的都城通常也会有几个,并且不会限于一个板块(即使这个板块能够提供四季牧场),以让王族和核心贵族们,能尽可能多的扩大巡视范围。乌孙王族真要锁定一人在环境、板块纵深、辐射力等诸多地缘指标上都占优的板块,作为自己核心活动区的话,也会选择特克斯河谷。
    将领土范围延伸到阿克苏河上游谷地,已经是乌孙人在这个方向上所能做到的极限了。如果他们还想寻找新牧场的话,就必须切换方向了。前面我们也说了,在伊塞克湖西面的天山之巅,还有一片河谷之地。那些从雪线上融流而下的雪水,在滋养过一条条谷地之后,最终万宗归流的汇集成了一条河流——纳伦河。整个纳伦河流域覆盖的这片土地,可以称之为“纳伦河谷”。那么乌孙人到底有没有象控制阿克苏河上游河谷那样,控制纳伦河谷呢?我们下一节再解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