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3节
日期:2012-11-1000:41:58
在我们通过各种资料,试图了解天山以北地区的地缘结构时,经常会碰到三个行政标签:伊犁、阿勒泰(阿尔泰)、塔城。由于这些地缘标签,在不同时期又被赋予了不同的行政范围,尤其是在中央之国被迫与俄国人,割裂西北部的一些地理单元时,这些标签到底代指的是哪些区域,就变得更加模糊了。还好这个帖子不是一个讨论行政沿革的贴子,我们更多的是在探究那些行政区域的背景,以寻找出相关规律。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为上述三个行政标签,寻找一下他们所代指的核心地理单元。
在亚洲中部这片干旱之地,一个重要地缘板块必须依附于有相当体量的山地。唯有依靠这些山地所蓄积的淡水,才能保证该板块的人口规模。单纯的因为面积原因,为那些人烟稀少的荒漠化地区,划定一个更高等级的行政区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首先我们来看看“阿勒泰”。不管这个板块叫阿勒泰也好,阿尔泰也罢,阿尔泰山脉都是其存在的基础。我们前面也解读过了。阿尔泰山分水岭以南的山地,以及东至“阿尔泰——北塔山盆地”,西至“斋桑泊盆地”的区域,包括乌伦古河流域、额尔齐斯河上游地区的低地,都可以贴上这个地缘标签;伊犁的合理范围,则应该包括由天山山脉所包裹而成的伊犁河谷和外伊犁盆地。至于“塔城”,它的范围自然就就在天山和阿尔泰山之间了。而它的地理核心,或者说所依附的核心山地,就是我们上一节所提到的“准噶尔西部山地”。
如果说准噶尔盆地南北两侧明白无误的是隶属于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的山体,那么准噶尔西部,为整个盆地封口的这片山地,就很难界定到底是哪条山脉的外延了。不过,地理学家们应该对搞清这点更有兴趣,我们只要明白这个方位独立存在一片山体,有机会衍生出一个与阿勒泰、伊犁同级的地缘板块就行了。
从地理形态来看,被我们命名为“准噶尔西部山地”的这片山地,看起来颇有些与伊犁河谷或者整个准噶尔盆地有些类似。北部的“塔尔巴哈台山”,东南侧的“萨乌尔山”、“齐吾尔喀叶尔山”、“巴尔鲁克山——玛依勒山”,以及隶属天山山脉的阿拉套山东部山体,共同围就了一个夹角结构。比起伊犁河谷和准噶尔盆地来,这个夹角结构的西部边缘要更为开放,几乎没有山体可以影响它与更西侧板块的交流。而从环境的角度来看,这种开放的结构也无疑增加了“准噶尔西部山地”夹角内的集水区,使之更容易从西风带中收获水气,并在腹地形成一条核心河流。在我们的地图上,这条河流叫作“额敏河”。
记得前面有朋友曾经问起,为什么伊犁河那么大的水量,却没有在伊犁河谷乃至外伊犁盆地中形成一个天然大湖。其实这是一个误区了,湖泊的形成跟水量大小并没有直接关系,而是取决于河流经过之处有没有洼地。如果有的话,河流就会在此蓄积成湖泊。如果水量不够大,或者洼地够深够大的话,这个湖泊很可能就是河流的终点了,尤其是在大陆腹地。但要是水量足够巨大的话(相对洼地的容量),这个湖泊就会变成“中继湖”,河水在蓄满洼地后,会在边缘寻找板块继承流向下游地区直至再寻找到下一个洼地(很多时候终点就是海洋了)。比如额尔齐斯河上游的河流,在蓄入斋桑泊之后,就继续向地势更低的西西伯利亚平原渗透了。而同样发源于阿尔泰山南麓的乌伦湖河,最终的归宿就是“乌伦古湖”,并没有成为额尔齐斯河的一条支流。
说这些的意思是告诉大家,虽然一些点缀在河流当中的湖泊,可以让相关河流更容易引起我们的注意,但它存在与体量大小,其实与河流的水量大小并不成正比,甚至有时候会产生矛盾。因巨大的流量也意味着能从上游地区带下更多的泥沙,进而将前进道路上的洼地给填平。想想在我们在春秋战国,乃至秦汉还能看到的,那些黄河下游的巨大湖泊,相信大家就能够理解了。
从河流归属的角度来看,向西流淌的额敏河本来应该和伊犁河一样,注入哈萨克丘陵南部的“巴尔喀什湖”。要是那样的话,巴尔喀什湖东半部也许就没那么咸了。不过在额敏湖还未脱离“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的庇护时,地质运动已经为它准备了一个足够消化掉它的洼地——阿拉湖洼地。
阿拉湖洼地的存在,让巴尔喀什湖几乎无法从“准噶尔西部山地”中得到补给。除了塔尔巴哈台山西端的“阿亚古兹河”,得以绕过这片洼地汇入巴尔喀什湖东端外。那些山地迎风面所收集的雨(雪)水,最终都成为了阿拉湖水系的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如果要再细分的话,我们会发现这块封堵在准噶尔西部山地西侧的洼地,现在已经最少分割出了两个独立一大湖。南边那个较大的被称之为“阿拉湖”,北边那些较小的又被称作“萨瑟科尔湖”。这种情况其实很多了,好像中央之国核心区的一些上古大湖,现在已经破碎成很多独立的小湖了(比如云梦泽)。如果巴尔喀什湖的水量继续下降的话,我们它的东西两部分也很有可能彻底独立。
对于我们来说,现在的阿拉湖洼地,到底有几个湖泊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由于阿拉湖洼地的存在,准噶尔盆地西部山地腹地会更有机会,打造成一个自成体系的地缘板块。这样的结构,即使没有机会诞生出一个以其为核心的独立政权,也应该完整的归属于某一政权。然而无论是在两千多年前的匈、乌博弈时代,还是现在的政治版图中,准噶尔西侧山地都没有机会完全归属于一个政权。无论是在匈、乌两族南北向的分割中,还是在中、俄两国东西向的划分时,准噶尔西侧山地都被和稀泥般的分属两边。至于说对于相关政权来说,这两次分割是否能帮助双方维持平衡,我们明天再接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