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9节
日期:2012-07-0908:23:21
在匈奴帝国与汉帝国刚开始碰撞时,作为欧系游牧民族的代表,大月氏人已经在河西走廊生活了很久了。从位置上看,从天山南北到河西走廊的区域,都是匈奴右贤王经营的范围。单从面积上看,这个任务似乎很重,所遇到的压力也会很大。不过当我们仔细观察这片土地时,会发现真正值得匈奴人出手的地方,并不多。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还是干旱。这片远离海洋的土地,整体的干旱状态,比之蒙古戈壁有过之而无不及。如果没有一些高大山脉拦截水气,并形成坡面雨的话,整个区域估计就是亚洲的“撒哈拉沙漠”了。不过,比之撒哈拉荒漠区,这片处在青藏高原、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三大高原包夹中的土地,还是幸运的。因为除了蒙古高原边缘的阿尔泰山脉,青藏高原边缘的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以外,还有天山山脉横亘其间。这些高大山脉为这片荒漠之地所铺设的绿色通道,为之登上地缘博弈的舞台提供了基础。
事实上,造成黄土高原以西地区,如此干旱的重要原因,是因为青藏高原的存在。对于华夏文明来说,青藏高原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尽管被我们称之为“东亚核心区”的这片土地并不缺水(有太平洋水气所形成的“锋面雨”滋润),但青藏高原仍然愿意锦上添花的,将高原之水,汇成黄河、长江等河流帮助东亚核心区,变身为这个星球上最重要的农业区。虽然这些河流所带来的洪水,也曾经让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华夏族苦脑不已,但没有人会认为,没了这两大河流,东亚核心区会变得更适合人类生存。相比之下青藏高原对于它的北面之地,就非常吝啬了。正是由于青藏高原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亚洲中部的这片腹地,才会如此的干旱。虽然我们在之前,着重介绍了蒙古高原东南部的荒漠之地——蒙古戈壁,但实际上,这片成为蒙古高原地缘分割线的荒漠,只是亚洲腹地荒漠带的一部分。在它的西部,与青藏高原同经度范围的区域时,存在着大片连续的荒漠地带。
如果说蒙古戈壁,是阻碍在蒙古高原中部,色楞格河流域的游牧民族向南自然渗透的障碍的话,那么当蒙古高原西部的游牧部落,准备向南渗透时,他们会发现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并不亚于中部地区。在翻越阿尔泰山分水岭之后,除了在呈西北——东南走向的阿尔泰山西段,能够满意的看到一片,被西风润泽的绿色之地以外,在其他地区他们都将直接面对我们刚才所提到的这条荒漠带。这片荒漠之地,从额尔齐斯河上游河谷之侧,一直向东跟着了阿尔泰山脉的走向,延伸到了贺兰山——阴山山脉。
由于山地的分割,这条荒漠带也被打上了不同的地理标签。最西侧的,是阿尔泰山也天山之间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这个名字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陌生,它的位置其实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准噶尔盆地”的腹地。虽然阿尔泰山西段和天山北麓拦截了不少水气,但它们所造成的降水,还不足以将整个盆地变成绿色之地。
顺着阿尔泰山东行,荒漠地带仍在延伸。而天山山脉的走势,也开始出现了变化。一方面由于阿尔泰山的西北——东南走向,两大山脉渐行渐近;另一方面天山山脉东段,开始出现明显橄榄形凹陷区。由于两大山脉都开始走低,且与西风呈平行走向,因此山脉边缘的植被状态,比之西段要差上许多。北部天山山脉与阿尔泰山脉之间的荒漠带,被称之为“外阿尔泰戈壁”;南部天山东段凹陷区的荒漠带,则被称之为“哈顺荒漠”。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尽管整个天山东段有大片戈壁存在,但山脉流向腹地的雪水,供给出小块绿洲还是没问题的。从地理结构上看,这块凹陷区被分割为西低东高的两个盆地。而两个盆地中的绿洲,相信大家也都非常熟悉。一个就是盛产葡萄的“吐鲁蕃”,一个就是以哈密瓜闻名天下的“哈密”。
当阿尔泰山脉和天山山脉向东即将走到尽头时,荒漠带仍在延伸。北部结构上属于阿尔泰山延伸山地的“戈壁阿尔泰山”,名字本身就表明了他的地理属性。南部位于天山山脉以东的,是一片位于戈壁陈尔泰山之南,河西走廊之北,贺兰山以西的高地——阿拉善高原。不过它还有着另一个地理标签——“阿拉善戈壁”。
戈壁阿尔泰山再往东,就是蒙古戈壁了。如果没有阴山、贺兰山这两座体量不大的山脉阻隔,以及黄河水的补给,这条戈壁带势必会与陕北、陇东高原对接。也就是说,在阿拉善戈壁、蒙古戈壁的共同压力之下,鄂尔多斯一定会被打上“鄂尔多斯戈壁”或者“鄂尔多斯沙漠”的标签。尽管如此,那些从贺兰山、阴山之间吹过来的风沙,也已经加剧了鄂尔多斯高原的干旱状况,并制造了大片土地的荒漠化了。
从蒙古高原西部的游牧部落来说,当他们无缝渗透到阿尔泰山西南麓的高山草场,以及额尔齐斯河上游之后,他们比较自然的选择,应当是沿着准噶尔盆地西侧,天山山脉与阿尔泰山之间的断续山地进入天山山脉,并将天山南北的绿洲作为帝国的下一个经营板块。由于这些被称之为“塔尔巴哈台山”、“玛伊利山”的山体存在,匈奴人从阿尔泰山向天山山脉的转进过程,并不会显得很困难。而当他们,进入到天山北麓时,会很快发现一个由天山北麓山体包夹而成的河谷——伊犁河谷。单从游牧的角度来看,伊犁河谷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板块(至于为什么不错,在汉通西域部分会详细解读)。事实上,匈奴人也的确会把影响力渗透到包括伊犁河谷在内的天山南北绿洲。不过,在控制的方式上,他们更倾向于间接控制,既生活在天山南北的部落,只要认可属于匈奴势力范围,并不对其造成威胁就可以了。就直接控制这一点来说,匈奴人更愿意把目光投向东部。
由于戈壁带的存在,匈奴右贤王如果放弃重点经营,以伊犁河谷为核心的天山北麓草场的话,他们再想渗透到任何一个绿洲,都必须面临大片戈壁的阻隔了。匈奴人这种看似不太合理的选择,其实就是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用一句话形容就是“好钢要用在刀刃上”。毕竟对于高原游牧民族来说,人口资源是有限的。一定要放在能产生最高效率的板块。将资源投向东部,在接近黄土高原的地区寻找一片游牧之地的诱惑在于,可以让匈奴人更接近农耕区。在匈奴人已经知晓可以从农耕区获得额外资源时,这种诱惑是不可阻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