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0节
日期:2012-03-2216:46:03
仔细研究几次中东战争的过程,我们会发现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战争的时间都特别短。除了双方都没有准备的第一次中东战争,打打停停的持续了半年时间以外。其它几次战争大都一周时间内就终结了主要战事。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前后也不过进行了不到二十天时间(1973年10月6日——10月24日)。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固然与双方的战略纵深、地形有关,但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原因,决定了战争的效率,那就是——武器。
由于技术的发展,现代战争所使用的武器在杀伤力和远程投送能力上,都比之前了有质的突破。在这种技术背景下,一场高级别的战争,不仅能够迅速消耗掉战争双方的战争能力,更会缩短双方的战略纵深。也就是说,如果一方能够迅速取得军事优势(特别是制空权),让对方的核心圈(体现为政治中心、政治领袖等)直接感受到战争威胁的时间,被大大压缩了。而如果政治家和国民不是一定抱着你死我活的决心,主战场的失利就足以让他们作出妥协的决定了。
在现代战争中,来自外部势力的干涉,也更多的决定了战争的走向。由于阿、以双方都没有完备的工业体系,自己制造武器,必须从外国进口大量军用物资,更为大国影响战争的走向,提供了途径。换句话说,就是谁能够从外部获得更多的武器补给,谁就更有机会赢得战争。而大国对于交战双方的政治态度,也能够从武器供给的角度看出来。从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出,一个国家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是多么的重要。否则战端一开,你根本没有机会把你在人口、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实力,转化为连续作战的军事能力。一旦之前储备的军事物资耗尽,又得不到补充的话,即使你的体量再占优势,也只能接受失败的结局。从这点来看,犹太人就看得比阿拉伯人清楚多了。最起码你现在能句在国际武器市场上,买到以色列出产的尖端武器以及其他高科技产品。至于阿拉伯国家,除了石油和宗教极端主义者,估计大部分人想不到其他东西。
在阿、以双方热衷于通过战争解决矛盾时,这个世界是被一道铁幕一分为二的。也就是说,如果他们双方希望在政治、军事上获得支持的话,就必须在苏联和美国之间做出选择。当然,也不是所有国家都对这个双分世界感到满意的。一开始就和西方世界存在结构性矛盾的红色中国,以及因强烈的地缘矛盾,导致交恶的中、苏关系,使得红色中国希望能够在这个两分的世界,以“第三世界”为基础突围,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来。只是鉴于当时的实力所限,这更多表现在外交事务和经济合作上。具体到军事方面的全面支撑,也就只有越南、阿尔巴尼亚少数几块实验田了。
以中东这种强度和广度的博弈来说,中国显然不是双方所考虑的后台。而中国所能够选择的,也无非是根据政治多数的原则,选择站在“正义”的阿拉伯人一方(要是犹太人有十几个国家,而阿拉伯人只有一个,“正义”的一方应该就是犹太人了)。如果不是以色列和美国那盘根错节的复杂关系,阿拉伯国家并非不愿意让美国人来帮助自己,但现状是,他们如果想置以色列于死敌的话,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苏联了。其实我们昨天也分析了,如果有得选择,苏联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中东再燃战火,因为那样会让大家的利益都受到损害。只是大国固然可以因为自己的利益需求,“绑架”小国进入自己的阵营,拥有地缘价值的小国,也同样可以“逼迫”大国,成为自己的后台。
在逼迫大国提供支援的事情上,最先做出动作的是埃及。而具体的战术要求,就是要苏联提供全面的军事支撑(当然也是要花钱的)。由于埃及和阿拉伯联盟,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之后的报复倾向太过强烈,苏联人当然清楚,埃及人这样做是为了重启战端。为了逼迫苏联做决定,埃及在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就开始进行布局了。那场持久了三年多的埃、以消耗战,有一个战术目的就是让苏联人看看,自己的武器有多么落后。这显然会让苏联人面子上挂不住,要知道如果让那些游走在美、苏两大联盟之间的小国,对苏联的军事能力产生怀疑的话,俄国人所损失的,就不仅仅武器出口的收益了。
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逼迫苏联在提供军事支援时,能够毫无保留的把最先进的武器提供给参战的阿拉伯国家。当然,前提还是要苏联人肯铁心做埃及和阿拉伯联盟的军事后台。这点,就不是让苏联武器露拙就能做到了。最终让埃及人如愿以偿的,还是因为博弈中第三方的选择权。简单点说,埃及人向苏联人表示,如果他们真的不愿意帮助埃及的话,那么他们将别无选择投入美国的怀抱。虽然苏联和美国已经达成交易,维持阿、以之间不战不和的现状,但如果埃及的政治风向发生逆转,那这种在美国主导下的平衡,就等于把俄国人踢出局了。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别无选择的必须帮助埃及进行战备工作了。
在搞掂俄国人态度之后,西方的态度变得至关重要了。埃及人倒也没有指望美国人会完全放弃以色列,站到自己的背后。不过作为美国的盟友——欧洲,其态度却并非不可影响的。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板块之一,欧洲人虽然在战略上,已经成为美国领导下的西方联盟的一部分,但并不表示欧洲就不能有自己的意见了。毕竟双方只是盟友,而非一个国家。即使不能指望欧洲成为自己的后台,但最起码可以想办法让他们保持中立,断绝与以色列的军事关系。假如能够做到这点,不仅以色列无法从欧洲购买武器,即使美国在战争期间全力支援以色列,效率上也因此而打折扣。毕竟俄国人的飞机和船船从黑海到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要远低于美国人横穿整个大西洋、地中海的距离。
要想逼迫欧洲人保持中立,用自己的政治态度做威胁就不灵了,毕竟争夺世界的是美、苏两国。小弟们考虑的,更多的是眼前的利益,即使是欧洲这个副手级的小弟也不例外。如果埃及人威胁对欧洲关闭苏伊士运河,是个施压的办法。不过这样做的风险也是很大的,毕竟上一次埃及人做类似举动,引发了第二次中东战争。事实上埃及人有更好的牌可以打,那就是“石油”牌。这当然不是说埃及人自己有油,而是他的阿拉伯兄弟们,地下藏着足以影响世界的石油。向欧洲威胁断油的威胁,在后来的第四次中东战争中,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不仅欧洲人在军事上,断绝了与以色列的往来。其中立的政治态度,也使得战争期间的美国空军在空援以色列时,不得不选择非常精准的航线。以从随时可能对其发起攻击的北非阿拉伯国家,以及不想惹火上身的欧洲“中立”国家的领空中间,穿行而过。
在政治上搞掂苏联,中立欧洲以后,阿拉伯联盟在外交层面上已经扭转了劣势。接下来,一场阿拉伯人期待以久的复仇之战,就将正式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