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3节
日期:2012-02-2201:54:12
有朋友问我,如果让我划的话,以色列的国界应该在哪里,才能和阿拉伯人达成平衡,我的答案是无解。因为在技术上,包括以、埃,以、约之间的关系,都有机会达成和解,在双方各取所需的情况下,维持平衡(现在也的确做到了)。但有三个问题,始终在技术上难以解决。这三个问题包括: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巴勒斯坦的国土结构问题。以及我们正在分析的“戈兰高地”归属问题。这三个问题,也就是我之前提到的“中东问题的三大死结”。
那么这三大死结,有没有可能解决呢?这就要看站在谁的立场上了,如果站在平衡的立场上,全世界关心中东政局的政治家,应该都还没有想到答案。但如果只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要么阿拉伯人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去,然后在再内部划分政治版图;要么以色列把这三大死结中,所涉及到的地缘板块,尽数收入囊中。就第一种方案而言,阿拉伯人在第一次中东战争中已经尝试过了,很不幸的事,不仅没能将犹太人赶到海里去,还把巴勒斯坦人分到的土地,丢失了大半。
既然阿拉伯人尝试过他们的终极解决方案,那么在第一、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占据了军事优势的犹太人,也没有理由不尝试下自己的终极解决方案了。我个人一直认为,二战时期的德国人,虽然给犹太人带来了不可弥补的创伤,但却并没有影响到犹太人,在战术上模仿德国军队。其实说起来,以色列数面受敌的战略格局,又何尝不是在中东翻版,永远在思考两线作战问题的德国呢。为了弥补这种战略上的劣势,闪电战也成为了两国军队共同的选择。
在又被称之为“六日战争”的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在战略、战术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前面有朋友问过,既然以色列能够轰炸阿拉伯国家的水利工程,以阻止他们截流约旦河上游水源,那么阿拉伯国家为什么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反制以色列呢。其实如果可以的话,阿拉伯国家当然也会这样做。不过以色列同样清楚,以它的国土纵深来说,如果制空权被对手掌控的话,将意味着什么。即使阿拉伯国家,不那么“恶毒”的往加利利湖里丢生化武器,失去制空权的以色列,也无法在常规战争中坚持下去。因此在以色列的军事战略中,掌握制空权始终是被列为第一位的。这一战略指导思想,在“六日战争”的战术运用中,也发挥的淋漓尽致。
有句话叫作“对付狙击手,最好的手段就是狙击”,制空权也是如此。不过这次以色列并没有试图在空战中,压制阿拉伯联盟,而是釜底抽薪的调动所有的飞机,对所有可能参战的阿拉伯国家进行突袭。至于空袭的战术目标,自然是那些军用机场了。空袭的结果是,阿拉伯国家的25个空军基地、450余架占机被摧毁。在这些损失中,有3/4都是由阿拉伯联盟的老大——埃及所承受的。
说起来,在和以色列相邻的阿拉伯国家中,埃及与以色列的地缘矛盾其实是最小的。埃及人之所以一直想置以色列于死地,更多的是出于战略方面的考虑。即埃及人认为,以色列切断了它与阿拉伯半岛的地缘联系,进而成为了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盟主的拌脚石。记得前面有朋友问过,以色列横在中间,埃及人固然必须经由它,打通连接阿拉伯半岛的陆地通道,但如果埃及人一定不想受制于犹太人的话,完全可以横渡红海,进入阿拉伯半岛。其实这样理解,就是狭隘的理解了“地缘联系”这个概念了。所谓地缘联系,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只是交通线那么简单。分属两个板块的族群,在经济、文化、亲缘关系等方面的联系,都是属于“地缘联系”的范畴。这种联系越频繁,双方的地缘关系也就越紧密。而这一切,在根本上又取决于两个地理单元之间,所拥有地理通道的数量和质量。从这个角度看,无论是水路运输,还是更为先进的空中运输手段,都无法替代陆地通道所能起到的作用。这种一水之隔,所引发的地缘差异,相信很多生活在江边的朋友,会深有体会。
当然,被水隔开的两个地理单元,也并非没有办法弥补地缘交流上的不足。技术上最为常用的方式,就是铺设桥梁隧道,以使两个被“水”分割开的地理单元,有机会增加地缘联系。这种用技术改善地缘关系的方式,在一些被河水分割成两块的城市中,运用的尤其多。为了让整个城市从各个方面看起来,都更象是一个整体,一座被水分割的城市中,往往要用数条甚至数十条过江通道,来融合两岸的地缘关系。
在无可奈何的接受以色列存在的现实之后,埃及人也的确想到了,建设一条跨红海的大桥,来打通与阿拉伯世界的陆地通道。而在红海的另一侧,沙特人也同样希望有这样一座红海大桥,能够让更多的非洲穆斯林,前往两大圣城朝觐。对于沙特人来说,这些朝觐的穆斯林为之带来的经济效应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增强沙特在阿拉伯世界,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影响力。当然,从商业角度来看,这些过桥而来的朝觐者,所支付的过桥费(别以为只有中国才有收费站),也可以保证这是有一项能够保证投资者利益的工程。
其实在技术层面上,建设一条连接埃及、沙特的红海大桥并不难。因为这项工程并不一定要跨越宽度在2、300公里的红海核心区。最佳的选址是在亚喀巴湾与红海的连接处——蒂朗海峡。虽然说,在这条十几公里的海峡上面建桥,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仍然是有难度的。不过只要有人出钱,相信是绝对难不倒伟大的中国路桥建设者的。
虽然从资金、技术、动机角度看,建设红海跨海大桥的设想,都应该很容易被埃及、沙特的政治家们所重视。在现实的却是,这项被双方讨论了几十年的工程,至今仍然是空中楼阁。这其中的直接原因,仍然是那个在陆地上阻路的以色列。因为以色列人认为,在蒂朗海峡建桥,无异于再一次的封锁了亚喀巴湾,使他们面对亚喀巴湾——红海的出海口,又一次成为了聋子的耳朵。相信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潜在的投资者,都不会怀疑以色列人,为了悍卫红海出海权会再一次使用武力。在阿、以没有实现全面和解之前。贸然投资几十亿美元建设这样一条跨海通道,其命运很有可能会象1964年底,约旦河上游的那些水利工程一样。
我个人还是相信,将来有一天红海跨海大桥,还是能够建起来的。毕竟以色列的出海权并不是必须牺牲掉的利益,完全可以通过政治、技术手段得到保证。问题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这种可能性可以说是完全不存在的。对于以色列来说,当时并看不到与阿拉伯国家和解的希望。鉴于埃及是阿拉伯联盟中,实力最强,给予以色列压力最大的国家。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预想中的红海跨海大桥所连接的埃及国土——西奈半岛,成为了以色列势在必得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