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节

    日期:2012-01-1823:45:05
    在1947年11月29日,那个可以称得上是,经过全世界主要政治家集体讨论,并结合各种因素而决定出来的巴勒斯坦分治方案中,整个巴勒斯坦地区成为了六个区,双方各占三区。前面有朋友说了,这神一般的划分方案,用一句成语来形容的话,就是“犬牙交错”。而我个人脑海中最初闪过的成语是“梅花间竹”。我承认,用“犬牙交错”来形容巴勒斯坦地区,阿犹两国的地缘关系,应该是最为贴切的。这充分反映出了两国那种紧张状态,相比之下“梅花间竹”就显得太过诗情画意了。因为自从犹太国获得这张出生证后,巴勒斯坦地区所发生的一切都跟诗、画无关,等待双方的,将是血与火的考验。
    在今后的解读中,我们应当可以正式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这个国家概念,来表述巴勒斯坦地区的政治格局了。需要说明的是,不出意外,阿拉伯人继承了“巴勒斯坦”这个,已经明显被打上穆斯林标志的国名(“斯坦”二字的来源及意义,尚有争议。但现在几乎已经成了穆斯林国家的专用后缀)。而犹太人在确立国名时,却并没有象大家之前所表述的那样,定名为“犹太国”,而是“以色列”。说起来这也和犹太人的历史有关,在历史上,犹太人真正在迦南之地建立起来的统一王国,就叫“以色列”。而在经历大卫、所罗门这两个知名度颇高的王之后,统一的“以色列”王国,被分裂成“以色列”和“犹太”这个王国了。对于立志“取回”迦南之地的犹太人来说,他们当然更希望用“以色列”这个名称来讨个好彩头了。至于“以色列”、和“犹太”两词的含义以及来历,那就属于神学领域的范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一下。
    名字只是一个代号,阿、犹两族用什么样的国名,都不会对双方的地缘关系有影响。不过相信经过我们之前那么多内容的解读,大家应该和我一样,不再认为这是一个近乎儿戏的分治方案了。从划分国界的角度来看,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分割方案中,遵循了地理单元完整、少数服从多数等诸多政治原则。从巴勒斯坦地区内部结构来看,似乎也很难找到更合理的解决方案了。但这种从局部来看没有问题的划分方案,整体看来却无法保持平衡。这就好像你将衣柜里最好的外套,最好的鞋子,最好的帽子。。。穿戴在身上,最终却很有可能以一个怪异的形象出身在众人面前一样。整体的平衡,才是最关键的。
    分治之后的巴、以两国,不平衡感是显而易见的。不管是隶属以色列,还是巴勒斯坦的板块,都被对方的国土所包围。当然,你不能说它们各自的国土,就处在完全分离状态,因为每个国家被分割开的三块国土,又都以点状接触的方式串连在一起。不要以为这六块土地,需要很多的连接点,事实上那些“天才”的政治家(他们当中一定有对几何学特别精通的数学家)。仅仅设计出了两个点,就让巴以两国看似处在分割状态的国土,串连了起来。只是这两个被命名为“X”和“Y”点的连接点,是在为双方共同承担连接任务。也就是说,如果有任何一方不愿意和平相处,对方都不可能通过这两个点,连通自己的国土。
    以政治家们的才能,当然十分清楚这样的设计是多么的不稳定。之所以设计出这样的方案,只能说是一种妥协,一种在分割条件尚未完全具备的情况下,帮助犹太人建国所做出的妥协。问题是,建立这样两个怪异格局的国家,需要妥协的问题还不仅仅如此。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他们虽然得到了菲利士平原这条沿海地带。但就这一板块的地理结构,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了,那些尼罗河入海时,还冲积过来的泥沙,使得它的海岸线并没有可堪大用的港口。其实整个巴勒斯坦地区的港口条件都不算好,能够矮子里拔高子,称得算是“大港”的,特拉维夫——雅法算一个。这也是离菲利士平原最近的港口城市了。
    关于特拉维夫和雅法的地缘关系,我们之前也解读过了。相比有二千多年历史的雅法古城,特拉维夫的历史要短的多,是犹太移民在雅法边上全新建立的一座新城。而建造这座新城的原因,就是因为无法从阿拉伯人所控制的雅法购买到足够的土地,并控制港口。精明的阿拉伯商人,更愿意把房子高价出租给犹太人,以细水长流的方式,笑看那些源源不断由雅法登陆的犹太移民,为他们创造新的财富(现在肯定笑不起来了)。
    不管现在阿拉伯人,有多么后悔没有在犹太人最初开始移民时,就主动采取措施阻止,但在巴以分治之时,犹太人转而建造新城的举动,还是让雅法老城的阿拉伯人在数量上保持了绝对优势的。其实只要看看以色列建立以后,国内犹太人所占的比例之高,就知道象雅法这种情况,并不少见。只是对于巴勒斯坦来说,再想细分犹太人所占据相对优势的板块是不现实的。他们所能做的,就是力保雅法这个出海口,能够以飞地的形式留在巴勒斯坦的版图内。当然,在随后的中东战争中,整个巴勒斯坦都丧失了独立地位。象雅法这种飞地,肯定是第一个被解决掉的目标了。不过最起码在当时,阿拉伯人的这个要求,还是被接受了。那些决定两国命运的政治家们,应该也觉得,出于平衡的原因,基本可以被归类为高地国家的巴勒斯坦,有个出海口也并不过份。
    相比雅法的归属问题,更让所有人头痛的,是耶路撒冷的归属问题。参照雅法的解决方案,以及阿、犹两族都不可能放弃这座圣城的态度。这座被巴勒斯坦领土所包围的圣城,同样也应该可以划出一半来(怎么划,又是个技术问题了),以飞地的形式置于以色列的管辖之下。如果犹太人希望采用这种方式分割耶路撒冷的话,他们倒也是有足够的话语权。因为在这延绵半个多世纪的渗透过程中,尽管整个中央高原并不属于优先突破的板块,但就耶路撒冷这个点来说却是例外。在犹太人终于可以拿到以色列的出生证时,他们渗透至耶路撒冷的人口,已经可以占据耶路撒冷总人口的半壁江山了。
    不过耶路撒冷问题从来就不是阿、犹两族的问题。在长达数百年的过程中,由欧洲基督徒所组成的“十字军”,也同样以夺回这座浸透了耶稣鲜血的圣城为号召,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东征。当基督教世界有机会又一次决定耶路撒冷命运的时候,将之完全交给两个异教徒国家分割的方法,并不是最佳方案。唯一能够让基督徒们觉得没有浪费历史机会,又看似兼顾了阿、犹两族矛盾的方案,就将耶路撒冷归属为由联合国托管的“国际共管城市”。
    如果说耶路撒冷的国际共管问题,基督徒们还可以用避免激化双方矛盾,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提出来。那么将耶路撒冷南部的“伯利恒”,从巴勒斯坦分割出来,也划入以耶路撒冷为中心的“国际共管区”,就明白无误的显露出这种私心了。这座被认定为是耶稣出生地的城镇,对于基督徒来说,和耶路撒冷一样具有圣城的地位(耶路撒冷是受难、复活地)。
    6块被分割的国土,两座处于国际共管的城市,加上一块飞地,这就是巴、以分治之后的地理格局。相信任何一个有独立判断能力的人,从地图上看到这种结构,都不会认为这种结构能够和谐的存续下去。只不过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战争来临的这么快。在英国在方案规定的最后期限到来之时,提前结束在巴勒斯坦地区的统治之后(1948年5月14日,最后期限为8月),犹太人没有浪费一天时间就紧接宣布了“以色列国”的建立(在此之前,大家一直以为是“犹太国”)。而同样连一天时间也没有浪费的,还有阿拉伯人。如果不是考虑到凌晨更适合发动一场突袭,他们也应该会在同一天,就向这个新生的国家发起攻击,将之扼杀在摇篮之中。而这种战术上的考虑,也仅仅为新生的以色列争取了十几个小时的时间。1945年5月15日凌晨,由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所组成的阿拉伯联军,相继进入巴勒斯坦地区,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爆发。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