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1节

    日期:2012-01-1500:59:49
    关于犹太人渗透巴勒斯坦地区的策略和方向,我们在前面已经分析过了。到1947年为止,犹太人所购买的土地,已经足以让他们在北部那些水量相对充沛的低地,占据优势了。这些板块包括:沿海的“沙仑——亚柯”平原;加利利山脉和中央高原之间的“以斯德仑谷地”;约旦河上游的“加利利湖”沿岸地区,以及胡拉盆地。而阿拉伯人仍然占据优势的也有四个板块,即加利利山脉和中央高原两块高地,以及南部沿海的“非利士平原”以及加利利湖以南的半条“约旦河谷”(另外半条属于约旦)。
    最终的分治方案,也正是依照上述结构划分,即犹太国得到了他们努力渗透,并占据优势了四个板块;而阿拉伯国则保住了,犹太人基本还没有渗透进来的那三个半板块(约旦河谷只能算半个了)。需要说明的是,犹太人在上述四个板块中的优势,其实只是相对优势,从人口上来看,在这些板块的阿拉伯人并不比犹太人少多少(分治之时,犹太国土地上犹、阿两族分别为49.8万和40.7万)。而阿拉伯人占据优势的土地上,阿拉伯人所占据的就是绝对优势了(阿、犹太两族人口分别为72.5万和1万)。也就是说,按照公平原则,阿拉伯人其实是吃了大亏了。对于阿拉伯人来说,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本来并无所谓,一定要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除了少数有政治野心的人)。如果没有犹太人横插一脚的话,整个约旦河两岸的巴勒斯坦、外约旦地区的民意,并不介意共同接受哈希姆家族的领导成为一个国家。说穿了,这次分治方案,就是各国出于不同目的(有的是为了利益,有的纯粹就是想补偿犹太人),共同扶植出一个犹太国来。在这种情况下,犹太人在那些板块的微弱相对优势,也就变成他们获得整个板块的绝对优势了。
    假如不考虑那几十万被划在犹太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纯视阿、犹两族为两个分家的兄弟的话,目前这种分配方案也算差强人意了。犹太人在土地质量上占优,阿拉伯国则在土地面积上多过犹太国。不过从后来的舆论风向来看,一般都认为犹太人在分治当中占了便宜,除了前面所说的原因以外,最明显的证据就是,犹太人分得了更多的土地,而这些土地占据了巴勒斯坦地区56%的比例。
    刚才我们也说了,以上述板块的面积来说,阿拉伯人所分得的土地,明显是多过犹太人的。那为什么最终结果,会是以色列占优了呢?假如我们把刚才所列的那七个半板块拿到地图上去做拼图游戏的话,就很快能够得到答案了。因为还有一个最大的板块:占据巴勒斯坦地区40%强的南部“内盖夫荒漠”地区没有归属。仅这一块沙漠地区的面积,就基本相当于阿拉伯人所分得的土地面积了。
    如果说北部和沿海那些板块,还能够用人口及双方所控土地比例,来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确定归属,这片荒漠化的土地,就很难用这个原则来划分了。从阿拉伯人的角度来看,鉴于这片土地的荒漠化程度,能够活动于上面的,也只是少数“贝都因人”。说到这里,我们就需要对“贝都因”这个概念做个解读了。很多人可能是从与卡扎菲相关的新闻中,听闻这个名称的。那位在几个月前殒命的阿拉伯枭雄,总是喜欢自诩为“最后一个贝都因人”。他口中所说的贝都因人,其实指的就是那些还保持原始阿拉伯人游牧生活方式的,游走于沙漠当中的部落。卡扎菲的这种说法,是在向阿拉伯世界表明,他才是最正宗,最能坚守阿拉伯原始文化的领导者(本人也的确是牧民之后)。为了证明这点,他出现在世人面前时,总是带了一顶帐篷,并住在里面(虽然听说他那顶帐篷里面的设施十分豪华)。
    不过在现在的阿拉伯文化中,这些坚持在荒漠中游牧,并且没有现代国家观念的“贝都因人”,很多时候已经是落后文化的代名词了。尤其是在那些可以借助石油美元,舒舒服服的住在城市里,享受现代化生活的阿拉伯兄弟看来,这些人就是一群“乡下人”。所以说,虽然很多时候,有人喜欢用“贝都因”来代指正宗的阿拉伯文化,但如果你遇到阿拉伯人,千万不要认为他们都会喜欢别人称之为“贝都因人”的。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