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节

    日期:2011-11-2401:53:46
    到现在为止,中东的四大边缘地区,以及新月沃地东段——两河流域(中、下游),在中东地缘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基本的地缘特色我们都已经分析过了,是该中东的暴风眼——以色列出场了。作为处在阿拉伯风暴中心的“以色列”,是没有办法脱离开中东穆斯林世界这个大环境来单独解读的,所以才会先分析完中东穆斯林大国之后,才开始解读这个“神奇”的国家。不过可能会有朋友感到奇怪,接下来的内容明明指向的是“以色列”,为什么却先上了两张“东非大裂谷”(包括北端的“西亚裂谷”)的图。
    按照地缘解读的基本脉络,地理结构总是我们最先关心的。而要想彻底了解犹太人和阿拉伯人,以及欧洲人的千年恩怨,“西亚裂谷”这个鲜为人知的地理概念,就是我们必须解构的。我曾经不止一次的从环境、人文角度说过,在地缘结构上,阿拉伯半岛其实应该和非洲板块,特别是北非放在一起更为合适。现在我们又多了一个证据,那就是二者之间有一条被称作“地球伤疤”的东非大裂谷串连起来的。说“东非大裂谷”串连起了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可能并不合适,因为正是这条裂谷的存在,才导致了阿拉伯板块和非洲大陆板块分离(也可以说是板块作用,产生了这条裂谷)。从“东非大裂谷”的地理结构来看,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就是纵贯非洲大陆东部,劈裂东非高原(包括马拉维高地,以及东非湖群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接入红海南端的裂谷主体。这部分裂谷由于位于东非,可以称得上是名符其实的“东非大裂谷”了;第二部分就是红海了。在苏伊士运河开通之前,红海其实是和波斯湾一样的,一头通海的“海湾”。现在由于运河开通,能将地中海与印度洋连接起来,所以变身为海峡了。不过不管红海的地缘价值有没有升值,它的地理属性都没有变化,是注入了海水的东非大裂谷。
    第三部分,就是我们接下来内容的主角“西亚裂谷”。之所以为大裂谷的最北端,贴上“西亚”的标签,无非是因为在地理划分中,红海以东地区已经属于亚洲了。尽管在整个东非大裂谷当中,西亚裂谷的体量显得非洲的小,但就是这样一小段裂谷带,却成为了人类文明史以及宗教史中最为重要的区域。直到今天,仍然吸引着世人的目光。正如宗教可以细分出很多级别的教派一样,作为东非大裂谷次级单元的“西亚裂谷”,同样也可以再继续分解为两块:即南部的“大裂谷主体”部分;北部的“大裂谷北延山地”。而二者之间的分割点,则叫作“黑门山”(也有译“赫尔蒙山”的)。
    日期:2011-11-2521:23:53
    我们前面说了,所谓新月沃地是由“两河中下游地区”(准确的说,幼发拉底河中游由于被沙漠隔离,不包括在内),加上阿拉伯半岛沿地中海地区组成的,在这弯新月之外的半岛腹地,基本就是沙漠半沙漠的附干旱地区,其间间或点缀一些绿洲了。也有一种说法,新月沃地还可以把埃及境内的尼罗河谷、三角洲包括进去。单从外形来看,包括这三个地理单元的“新月沃地”,倒是更像一弯写意的新月了。怎么算其实无所谓了,大家知道在本贴中所指的“新月沃地”指的是前者就行了。
    如果说新月沃地的东段,大致可以用“两河中下游地区”这个地理单元来对应的话,那么西段的地理核心就是“西亚裂谷”了。正因为如此,“新月沃地”地理结构的基本特点,可以总结为“西高东低”。就目前的地缘政治格局来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叙利亚,加上巴勒斯坦这个半独立国家,都是依附于这条高地带生存的国家,而它们之间的行政划分、历史背景,也和西亚裂谷带内部的地理结构划分有着密切的关系。上一节我们也说了,西亚裂谷带以“黑门山”这分割点,可以分割成南北两块(参见《西亚裂谷地理结构图》)。假如你手边没有精确的地形图,我们也可以在行政地图上,找到黑门山的大致位置——叙、黎、以三国交界之处(假如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也算作以色列领土的话)。而中东最为焦点的巴、以两国,则是位于黑门山以南地区。
    地缘政治方面的解读,在我们了解清楚地理结构之后会全面展开。现在让我们回到裂谷本身,先来看看它的内部结构特点。既然我们已经把西亚裂谷划分为南北两块,那么这两个地理单元之间势必有着明显的区别。简单点说,黑门山以南是属于真正的裂谷带。可以由北至南再划分为约旦河谷、死海洼地、阿拉伯谷地、亚喀巴湾四个地理单元(如果把已经被海水侵入的“亚喀巴湾”视作红海的一部分,也可以认为是三个地理单元)。其最低点在著名的“死海”,最深处可达“—800米”;至于黑门山以北地区,我们称之为“裂谷北延山地”。内部亦可划分为两块,南部的“贝卡谷地”,以及北部的阿西河谷。在历史上,整条西亚裂谷带,都是欧亚地缘博弈的焦点,如果你对宗教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在其中找到无数有关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三大“一神教”的圣迹。不过要说地缘重要性,也象它们的地理关系一样,南段是核心,北段则是延伸。
    就黑门山以南地区而言,在圣经中有一个专门的地缘标签进行概括,那就是“迦南”之地。在犹太人看来,这是一块“流奶与蜜的土地”。当然,土地本身是不可能产出奶与蜜了,所指的无非是当地农业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罢了。说到人类眼中的肥美之地,首要素就是需要有“水”了。能够有足够水资源的地区,才有可能成为重要的农业产区。不过有水也并不代表农业潜力巨大,因为如果这些水不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话,还是无济于事。在我们的地理解读中,冲积平原之所以总是会成为重点,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这类低地本身就是由河流自然作用而成了,不仅有高地流淌下来的河水补给,还能够凭借较低的成本,形成可受人类控制的灌溉网。如果象横断山脉那种地形,因为地形所限,河流边上没有形成安全的冲积平原,那些大部分散居于高地之上的居民,就很可能在降水减少时,眼睁睁的看着山脚下的河水奔涌而去了。(作为人均水资源超全国均值四倍的水资源大省——云南,去年遭受大面积旱情,原因也在于此)。
    虽然从农业生产的角度来看,如果有足够水资源补给,低地无疑是有更优的农业条件,并聚集更高密度的人口。但这并不代表在地理特征中,低地是最重要的板块。事实上,假如没有高地孕育河源,并通过河道向低地输水的话,你所能看到的,并不会沃野千里的良田。这一点,北非和阿拉伯半岛,大片低海拔的沙漠地带,就是明证。要不是靠着东、南非高原蓄积的巨量淡水(特别是埃塞俄比亚高原,这块突出东北非的高地),尼罗河也不可能有力量穿越撒哈拉大沙漠(一般这类河流,都会成为流不到海的内陆河),为北部非洲争取到一条绿色带。
    既然水资源供给的决定权在高地,更有利于人类开发使用的地区是低地,而将两者串连起来的又是“河流”。那么从地缘安全的角度来看,一个国家如果仅仅拥有农业条件优越的中下游地区,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下游地区的国家来说,只有在将上游高地并入国土之后,才算拥有完整、安全的地缘结构。当然,这种整合也可能是逆向的,即由高地民族反过来征服低地。在这种整合当中,谁搞掂谁并不重要,能够拥有完整水系的国家,会更有竞争力。我以前曾经说过,青藏高原是中央之国所获得的,最为重要的边缘地区,也正基于这个原因。
    因为不能控制上游高地,而不得不受到邻国掣肘的例子比比皆是(想想中南半岛),而在阿拉伯地区,身处两河中下游地区叙利亚、伊拉克应该最有感受。在高地上控制两河源头的土耳其人,已经不止一次将水源的“开关”作为影响两国政局的武器使用了。回到我们这节的主角“迦南”之地来,与两河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供给,必须依靠安纳托利亚高原——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这条高原带不同。生活在西亚裂谷带上的族群,倒是不用在地缘结构的完整上,接受如此之大的外部压力。依靠拦截地中海吹来的水气,裂谷两边的高地就能够为裂谷和沿海平原,提供淡水。也就是说,尽管和其他地理单元比较,“西亚裂谷”的体量是如此的微不足道,但你仍然有机会在如此狭长的地带中,建立一个拥有完整地理结构的国家。只是问题在于,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地缘博弈激烈程度的高低,并不取决于板块大小,而是取决于内部地理结构的复杂程度。象西亚裂谷带这样小的地理单元,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其内部地缘博弈的激烈程度,并不亚于全球性大国之间的博弈。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博弈,亦同样在当代的地缘政治中延续,并影响到世界政局的稳定。
    前面我们也说了,黑门山将西亚裂谷带分割为南北两部分,而南部的“迦南”之地,又是处在核心位置。那我们就不妨来看看,上帝在二千多年前,指定给犹太人的这块“应许之地”(圣经中是这样说的),在地理结构上具不具备完整性。纵向解剖“迦南”之地,我们可以看到明显的“两高两低”格局。“两高”指的就是裂谷两边的山地,两低则包括面向地中海的沿海平原,以及裂谷中的谷地。按照一般规律,裂谷西侧高地,应该会有多条平行的河流独流入海,供给沿海平原。只不过如果山地和沿海平原的纵深太小的话,我们很难在一般比例的地图上,看到它的存在(有一天沿海平原延伸到足够的纵深,这些河流最终会汇集成一个水系的);而在峡谷中间,两侧高地所收集的雨水,则会自然在峡谷之中汇集成一条河流,并沿河流两岸冲程出狭长的平原带。那么迦南之地的情况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下一节继续分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