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8节

    日期:2011-11-1101:17:06
    按照中东的地缘格局来看,占据四个边缘地带的土耳其、伊朗、沙特、埃及,肯定是地区主导权的有力争夺者了。当然,既然大家都需要通过控制新月沃地,来取得地区霸权,那么这块位于这块“中原”之地的国家,本身也不可能没有想法的。在这块四战之地中,拥有中东最稀缺的水资源;又掌握世界最需要的“油”资源的伊拉克,是自认为最有实力争霸中东的。
    除掉伊拉克以外,叙利亚也自认为是中东大国。单从人口来说,同处新月沃的的叙、伊两国倒是相差不多(都在2000——3000万这个数量级),只是相比伊拉克,叙利亚在石油资源方面显然处于劣势。而叙利亚可以自持的,则是即可以通过地中海对接欧洲,又处在亚非交通线上的区位优势。这也是新月沃地西段的传统地缘优势,单从经济上来说,这种区位优势,也能够为之带来更多额外的商业利益。
    既然新月沃地内部可以划分为东、西两部分,那么它们之间也不免形成竞争。当年和阿里争夺哈里发位置,建立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白衣大食)的穆阿维叶,就是以叙利亚为基地(他是叙利亚总督),斗败了以两河平原为后盾的阿里派,并把都城建立在了大马士革(现在的叙利亚首都);而倭马亚王朝之后的阿拔斯王朝(黑衣大食),则把都城建在了两河平原之上的巴格达。新月沃地内部的这种东西博弈,投射到现在的国家竞争上,就造就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竞争了。
    当然,根据地区霸权=“边缘地带+中原”之地控制权的理论,仅仅控制一半或者全部新月沃地,都无法跃升为地区领导者。只不过自从伊斯兰教创立以来,阿拉伯人就已经在新月沃地的争夺上占据了优势,并将其变成为“阿拉伯”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新月沃地国家如果能够在阿拉伯国家内部,取得领导权的话,那么它就能够取得一块,甚至两块边缘之地的支持,进而成为中东地区的霸主。这也是萨达姆当初抱死“阿拉伯复兴”这杆大旗的根本原因所在。
    能不能让中东两大边缘国家埃及和沙特,听命于自己,是萨达姆试图成为阿拉伯领袖时所需要面对的最大困难。另一个难题,就是叙利亚并不愿意伊拉克凌驾于自己之上。基于双方紧密的地缘关系,在叙利亚率先树起“阿拉伯复兴”这杆大旗时,叙、伊两国的革命者们,是寄希望于新月沃地国家先组织一个阿拉伯国家(加上埃及,整个阿拉拉世界最肥沃的土地,就联合在一起了),然后再吸收其他阿拉伯国家,最终实现阿拉伯民族复兴的。问题在于萨达姆执政之后,伊拉克的国家主义显然压倒了民族主义。换句话说,萨达姆更希望以伊拉克来主导阿拉伯的民族复兴大业。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叙利亚的民族主义者,是否还怀揣着无国界的“民族复兴”梦想,都不得不从国家的角度,来审视与伊拉克的关系了。
    虽然我们刚才说过,就新月沃地东、西两区的地缘竞争力来说,是各有千秋。双方都不能对对方,形成压倒性优势。但从国家竞争来说,叙利亚的地缘潜力,却没有伊拉克强。这其中最主要的地缘背景,是叙利亚并没有得到全数的新月沃地西部的土地。尽管早在公元一世纪的罗马时代,帝国就将地中海沿线的“新月沃地”整合为“叙利亚”(行省)。并且在之后将近两千年的历史中,“叙利亚”这个地缘标签,所涵盖的范围也一直涵盖了整条地中海沿岸地区,但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叙利亚所控制海岸线,却只占大约四分之一的比例。其余部分则分别被北部的土耳其,南部的黎巴嫩、以色列、巴勒斯坦所瓜分。之所以会造成目前这个局面,还是和叙利亚地区的区位有关。基于它的地缘重要性,无论是来自欧洲的殖民者(不仅是后来的英、法两国,也包括罗马帝国和十字军),还是来自北方的突厥人,都叙利亚地区日前的国家结构,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基于这段历史太过复杂,我们并无可能在这里展开解读(以后在欧洲部分,会有机会的)。问题关键在于,这些曾经的历史和地缘博弈,让叙利亚人一直怀有一个统一新月沃地西部的“大叙利亚”梦想。而就“大叙利亚”这个概念而言,它的最大范围可以包括现在的黎巴嫩、巴勒斯坦、以色列,以及约旦。如果说叙利亚希望体现自己的地缘影响力,那么上述地区就是叙利亚为自己划定的地缘利益区了。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