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节

    日期:2011-08-1901:26:07
    长三角都市圈地缘结构
    这两天关于“巢湖市”被分拆的消息,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既然这件事情跟地缘有关,那么我也不妨做个背景分析,也以此为例,解读一下中国近年来愈演愈烈的行政重组风。
    就这件事情本身来说,似乎只是安徽省内的一件行政事件,但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安徽这次“大手笔”的,把一个地级市给拆分了,却和南京、上海这两个城市有关,或者说这是长三角内部的一场地缘博弈。首先我们要来解读一下“长三角”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经济的三大重点地区中的一员,长三角和珠三角、环渤海地区,这三个地缘概念,应该说出镜率都非常高了。而对这三个地缘板块的具体描述,也因角度不同,不尽相同。有时它们被称之为“经济圈”;有时又以“城市群”、“都市圈”的面目示人。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几种表述并没有太大差别,毕竟就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来说,城市就是一个地区的经济重心。
    无论我们单从地理的角度,来探讨长三角的范围;还是把视线锁定在城市上,并以此来数字化“长三角”的行政边界,都会发现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不同的视角总是会为这个概念,带来不尽相同的容量。按所谓“泛长三角”的概念来看,你甚至可以把长江中游的江西,纳入这个范围当中。不过如果我们参照历史当中的地缘博弈情况来看,如果你试图以江东平原为核心,向外进行地缘辐射的话,那么把北至淮河,西至江南丘陵(合肥以东)地区,作为一个大板块进行整合,是最符合地缘规律的。
    在这个帖子的中国部分,曾经专门分析过的“江东平原”这个地理概念,其实也是目前长三角的核心所在。只不过在古典时期,太湖——杭州湾一线,一直是江东平原乃至整个江东地区的中心所在,而现在,随着海洋文化的兴盛,更靠近长江出海口的“上海”,成为了江东平原的核心所在。不过内部地缘中心的转移,并不影响整个板块的地缘属性。从整体的地缘结构来看,如果上海希望以自己为核心,打造一个世界级的都市圈的话,苏南、浙北的这块平原之地,正是它需要最先连接的通勤区。具体到“都市圈”这个概念来看,苏南的苏州、无锡、常州,以及江北紧邻长江口的“南通”;浙北的湖州、嘉兴、杭州、绍兴、宁波,乃至外海的“舟山”,都会是以上海为核心,打造都市圈的一级伙伴。从技术上来看,这个都市圈需要解决的是,如何补上北端的长江口,以及南端的杭州湾两个缺口,以让这个都市圈在地理结构上完整化。同样的问题,也是珠三角所需要解决的。只不过在这个问题的解决上,长三江要走的更快些,杭州湾大桥已经建成,长江口的桥隧工程,最迟在2012年,也可全面贯通。
    在上海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热点地区时,有一个城市的地缘定位,就有些尴尬了,这个城市就是“南京”。从历史来看,以六朝古都自居的南京,仅仅在60多年前,还是整个中国的政治中心。而现在,在面临上海的地缘压力时,已经降格为江苏省省会的“南京”,一直在纠结自己究竟是甘为上海的小弟,还是找机会作大自己,以和上海抗衡。
    单从行政划分的角度来看,如果南京能够把自己行政中心的地位,延伸到经济影响上,以自己为中心整合规划江苏的话,南京是具备与上海抗衡的实力的。即使是不能象上海那样,因沿海而具有的国际影响力,起码也可以在国内,与之同级对抗。问题是,从地缘属性来看,江苏的经济重心,位于江南的苏锡常地区,更愿意与上海连成一片,共同规划自己未来的蓝图。这种尾大不掉的格局,让身为省会的南京感到难堪。事实上南京的这种尴尬地位,早在当年纵向切割“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时,就已经埋下了。在这个原来为拱卫都城南京而设立的直隶省(江南省的前身)中,南京是当然的地缘中心。而现在纵向一划,不仅让江苏、安徽两省,都横跨了三个地缘文化截然不同的板块,更让南京成为了江苏省的边缘城市。即无法掌控尾大不掉的苏南地区,又很难帮到淮河以北的苏北地区。富的管不了,贫的带不动,南京要想突围的话,只有无视那不合理的行政边界,依照自己的地缘属性,来重新定位自己的腹地,唯有如此,南京才有可能恢复自己的江湖地位。而具体到行动上,这个地缘规划就是横跨江苏、安徽两省的“南京都市圈”。
    曾经不止一次,有朋友问我,中国下一个直辖市会是哪个城市,南京的可能性大不大。政治上的事,要考虑的情况很多,有的时候不是你的经济或者体量到了,就一定能够升级的,行政、地区平衡等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不过这倒也不妨碍我们,从技术的层面来分析一下,南京如果要想直辖的话,会有可能切割出那些区域,作为自己的辖区。而目前南京为自己量身定作的“南京都市圈”,其实就可以看作这种设想的预演。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