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节

    日期:2011-08-1600:28:49
    现在终于该我们的主角刘邦出场了,不管关东是否已经闹得象一锅粥,刘邦这边都必须在马上定下自己的战略了。是偏安西南,把汉中、蜀、巴三郡,经营成自己的王道乐土;还是寻机打回去,和项羽争个短长。如果选择前者的话,那么汉中就不是最适合建都的地方了。相比之下,成都平原会更适合成为政治中心。如果选择的是后者,那么刘邦就必须马上制定下一步的作战方案了。这一方面是因为,刘邦和他的部下,绝大部分都是关东之人,在乡土观念极重的中央之国,被放置到这样一个远离家乡的边缘之地,无异于被流放。因此在刘邦翻越秦岭的过程中,他的军队里就已经出现了逃亡的现象。而反过来,如果刘邦准备马上反攻的话,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就可以转化为战斗力了。
    另一方面,如果刘邦不能迅速的返回博弈中心,而是希望把封地经营好了,再在未来有可能出现的新“战国”格局中胜出,是很困难的。对这一点感触最深的,当属后世的诸葛亮了。这位天才的战略家,之所以在有生之年不断的北伐,就是因为知道,如果不能在他们这代人完成入主中原的梦想(最起码要占住关中),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蜀地本土的人才,逐渐替换掉那些外来人才后,就很难再有足够的动力,去参与中央之国的博弈了。这种情况,并非是在天府之国的蜀地才会有,再另一个适合偏安的板块——江东,这一幕也在历史上,不断的上演着。
    从战略的角度看,北伐关中是刘邦取胜的唯一途径。理论上他也可以由汉中,沿汉水一线的“秦巴谷地”,向东攻击南阳盆地。或者说南下蜀地,然后再由蜀地顺江而下,攻击江汉平原,从东线回到关东。问题是这样做的话,刘邦所遇到的抵抗,将会是最强烈的。正如我们之前所分析的那样,能够被项羽安排到江汉一线的诸侯王,都是他最值得信任的将领。另外,既然大家都是系出楚地,那么在民心向背上来看,刘邦也没有信心在这方向占优。特别是在项羽还没有因为谋杀义帝,让自己在政治上陷于不利地步时。
    相比于东征的这些不确定因素,杀个回马枪,打回关中去,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从战略上来看,关中之地在中央之国内部博弈中的重要地位,已经由周、秦两族充分验证过了。如果刘邦能够占据这块四塞之地,那么就有很大的机会,复制秦人扫灭六国的过程了。其实单就蜀地(包括汉中)的地缘优势而言,主要是在防守上,只有在和关中之地置于同一政权管辖之下时,蜀地在进攻中所发挥的,战略补给作用,才能够发挥出来。从这个意义上看,已经拜项羽所“赐”,得到汉中、巴蜀的刘邦,和当年准备南征巴蜀的秦人,所面临的战略机会是同等的,只过二者的方向正好相反罢了。
    虽然说在战略上,将秦岭南北连成一片,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但真的要做到的话,还是非常困难的。这其中的困难,主要就在于秦岭这条地缘分割线,地理分割的作用太大了。当年若不是“苴国”引狼入室的充当带路党,秦人也很难有机会,变难于上青天的蜀道,为入主蜀地的通途。现在的刘邦,想等机会再找到个带路党,帮其穿越秦岭,无异于守株待兔(理论上,三秦如果内乱的话,是有可能有这种机会的)。对于着急乘势回到关中的刘邦来说,他需要有更快的途径回到关中。
    当我们把目光放在战术层面上时,就会发现项羽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刘邦会老死蜀地。因为秦岭这座厚实的山脉,中间甚至没有象样的河谷通道,沟通南北。要想穿越秦岭,往来于汉中、关中两地,就必须借助那些悬挂于河谷两侧的“栈道”。不得不说,当初发明栈道的人,以实践验证了“人定胜天”这句口号。只是这种以脆弱结构支撑起来的道路,因其先天不足,存在着两大致命弱点。一是数量不足;二是很容易被毁掉。
    就秦岭中的道路来看,历史上一共存在着五条主要路线,自西向东分别是陈仓道、褒斜道、傥骆道、子午道、峪谷道,如果再加上由关中通往南阳盆地的“武关道”,一共就是六条跨越秦岭的道路。除掉地理条件相对较好的“武关道”外,其他五条穿越秦岭腹地的道路,都不得不借助“栈道”这种形式,穿越某些路段。基于在秦岭中构筑栈道的工程量太大,维护起来也颇有难度,这些古道并不会同时使用的。也就是说,作为二者地缘关系的主导者,关中盆地中的政权来说,一般只会按照自己的需要,来开辟维护其中的某些道路的。
    我们知道,秦岭以南,大巴山以北,可以被统称为“秦巴谷地”,这片谷地中,分割而出了一系列盆地。而与关中盆地相对应的,主要是是秦巴谷地中最大的两个地理单元:汉中盆地和安康盆地。在穿越秦岭的五条栈道中,褒斜道和傥骆道所对应的是“汉中盆地”,而如果你从关中而出,向南走“子午道”和“峪谷道”,那么你首先到达的会是安康盆地的两端。至于说那条最早被使用的道路“故道”(陈仓道),则是一条由汉中盆地之西,沿故道水——嘉陵江,穿越秦岭、大巴山脉紧密结合部,直达四川盆地的道路。当然,如果你的目的地不是四川盆地,你也可以在穿越完秦岭之后,转而向东,沿汉水上游的河谷,进入汉中盆地。只不过这种走法,会比较绕远罢了。
    故道是最早被开发使用的秦岭通道。构筑于它北段的关隘“大散关”也被列入了“关中四塞”之列,正因为如此,它也被称之为散关道。不过在我们所叙述的这段历史中,它更应该被称之为“陈仓道”,之所以会有这个新标签。就是因为那段“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典故。而这个典故所描述的,正是刘邦如何运用战术手段,攻入关中的。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