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节

    日期:2011-07-2001:12:10
    东出井陉的王离军,并没有把战略目标,放在沿滹沱河切断赵国南北交通上。就这支十万人的军队来说,沿河布防并没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你的对手,并不仅仅会来自于北线时。对于目前处在战略进攻角色的秦军来说,最好的战术还是握紧拳头,直取对方的核心区。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对手刚刚集结的主力歼灭。之前在南线,先后攻杀了张楚、魏、齐三王,以及项梁的章邯军,就很好的贯彻了这一战略思想。否则,面对遍地烽火,将兵力分散去各处充当消防员,只会将自己拖垮。
    和战国时期一样,漳水以北至“巨鹿泽”(之前的“大陆泽”,因黄河改道,水量已大为减少)一带,是赵地的核心区,也是新生的“赵国”政权的根据地。和先秦的情况有所不同的,除掉“信都”(邢台)、邯郸这一北一南两个重要城邑之外,秦人又在巨鹿泽的南面,设置了“巨鹿”这个郡治经行政单位,并将巨鹿泽周边及以东的大片土地,分割设立了“巨鹿郡”。事实上就巨鹿郡的辖区,在春秋战国时代并没有特别重要的战略要点,更多的是以缓冲区的面目,出现在地缘博弈的舞台上的。秦人之所以要将这块缺乏地缘核心的土地,独立出来,为了就是不让赵国的核心区,置于同一建制之下(邯郸郡)。当你征服的土地,潜在不稳定因素时,分而治之是很容易想到的选择。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赵地的核心区内,实际上由信都——巨鹿——邯郸构成了一个三角形支撑。如果秦军能够攻克这三个战略要点的话,意味着河北平原的南部(滹沱河以南),都回到了帝国的控制之中。而那个曾经让秦人无比头疼的赵国,也象他另外两个三晋兄弟那样,很快又成为历史了。并没有在路上做过多纠缠的王离军,重点攻击的战略要点就是三点当中最北部的“信都”,而在王离军开始行动后不久,打扫完定陶战场,并稍做修整的章邯军,也从南线渡过济、河、漳三水,攻击至邯郸城下。
    有朋友感到奇怪,为什么在战国后期,赵国是抗秦主力。而到了秦末群雄并起的年代,曾经韧性无比的赵国,却成为了龙套角色,以至于在秦军的两路夹击下,只有招架之功。其实以赵国的纵深和地缘条件来看,在战国七雄当中,只能算是中等。在和秦国的那些战争中,更消耗掉了国家的元气。当秦人在感叹他们的帝国,这么快就遇到麻烦时,赵人也同样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恢复元气,并在各地诸侯的内部竞争中,竞争领袖地位。
    正是因为这些客观因素的存在,赵人很快就失去了信都和邯郸这两个战略要点,并不得不把主力,退入东面的巨鹿城。
    日期:2011-07-2002:21:37
    当章邯所率领的南线秦军,与王离所率领的北线秦军,分别攻下了邯郸、信都之后,赵王和赵军主力所据守的巨鹿城,自然也就成为了二支秦军的下一个目标了。就这次攻击任务而言,秦军内部也进行了分工。简单点说,就是由王离军负责围攻巨鹿城,而章邯军则沿漳水一线布防,并在巨鹿城南的“棘原”设立补给点,以为承担主攻任务的王离提供补给。这种安排看似有些奇怪,因为自从反攻开始的“戏之战”后,章邯所率领的秦军,一直都是以主力的身份,在六国故地攻城拔寨。而这次,却把主攻任务交给了王离所带领的北地边防军,自己则担当起了后勤保障工作。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即使是主力,也不一定是要一直冲锋在前的。已经东征在外二年,并刚刚经历过东阿、定陶两场恶战,攻下邯郸城的章邯军,有足够的理由需要修整。而作为生力军的王离军,无论是从战斗力和之前的消耗来看,都足以担当攻城的重任。更为重要的是,如果战争进入相持阶段,胜利的天平往往就要向更有补给优势的一方倾斜了。从章邯的防区来看,他即可以充分收集邯郸一带的物资,以战养战式的就地补给,也可以通过滏口陉,从西面的上党高地接收给养。
    如果没有援军的话,无论是谁担当主攻巨鹿城的任务,巨鹿城的的赵军都不可能坚持太久。那么坚守的赵军,能不能期待来外援呢?答案是肯定的。深知赵国灭亡之后,自己会成为下一个目标的齐、燕两国,都向巨鹿城派来了援军。而赵人自己,也将北部没有受到王离攻击地区的赵军,收拢在一起,以向南驰援巨鹿(时称“河北军”,由赵将陈余率领)。
    从河北平原的地形,以及援军来自的方向上看,秦军即使有足够的兵力,也很难设立关卡,以阻止各路援军驰援巨鹿。事实上秦军也没有这种想法,在他们的眼里,这些隶属于不同“国家”的军队,并不会对自己造成太大的威胁。而齐、燕、赵三援军也的确没有让章邯失望,尽管大家都知道,战略上救援巨鹿城的意义,但具体到战术层面,却没有谁够胆承担起与秦军决战的主力任务。于是在巨鹿一带,出现了一出奇特的景象。一面是王离军在加紧进攻巨鹿城;另一面则是燕、齐、赵(河北军)驻扎在巨鹿城北,巨鹿泽南,既不前进,也不后退,而是就地筑营以自保,静观其变。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