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节

    日期:2011-07-1604:03:45
    不好意思!宝突然醒了,好不容易才哄睡。就写这些了,祝大家周末愉快!
    不管齐人的判断,亦或秦军的战略意图如何,秦军对于东阿这个战略要点的围攻,却是实实在在的。以这些匆忙集合起来的义军相比,有些严密组织的秦军,要有优势的多,更何况刚刚击溃了张楚、魏两大政权的秦军,正处在高峰期。因此齐军如果要想保住东阿,除了拼死抵抗以外,还需要得到外部支援。比较幸运的是,这些乘势而起的枭雄们,虽然在战术上不可避免的有自己的小算盘,但在战略大方向上,还是明白相互依靠的重要性的。即使是孤立主义盛行的齐国,也由“齐王”亲率援军,支援了魏国。现在,齐国遇到了麻烦,而可以给予他们支援的,就是蓄势以久的东楚军了。应该说项梁自起兵以来,就在避免和秦军主力接战。作为一个优秀军事世家的继承人,如果没有把兵力集合到一定程度,是不会轻易出击的。当然,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张楚和魏两个政权,被秦军所破。
    有了张楚、魏国冲锋在前,为项梁争取的时间。加上项燕、楚怀王这两块军、政上的金字招牌。在薛邑招兵买马的东楚军,得以迅速状大,并在质量上向正规军靠拢(有几个月的时间整军)。当秦军向东攻击东阿时,楚军也已经开始向北移动了。最先被东楚军拿来试刀的,是深沟——泗水交汇点北的“亢父”。占据这个点,你可以认为项梁的下一步打算,是沿深沟(菏水)向西,准备取“定陶”(陶邑),进而进入战争的中心区;也可以认为,项梁是为了经营沂蒙山腹地,而占据战略要地。不过形势总是瞬息万变的,在占据亢父这个可攻可守的城邑之后,大败魏、齐军军队的秦军,已经攻击至了东阿。如果说秦军在中原腹地的攻击,还能让项梁从容的在泗水两岸积蓄力量的话,那么秦军作出全面攻击齐地的姿态,就不能让项梁再坐视不管了。如果秦军顺势拿下隶属齐地的“东河济平原”,再顺势向南攻取山东半岛的话,那么东楚军势必在战略上,陷入秦军的包围当中。而这个时候,如果东楚军受到秦军主力攻击的话,他们甚至会找不到象样的援军,以为外援。
    在群雄并起的年代,你可以利用那些出头鸟来为你赢得必要的时间和空间,但却不能总是躲在后面,否则就会象齐国(战国)那样,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对于项梁来说,他需要的只是一个合适的时机罢了。就现在的形势来说,除掉张楚政权残余的一小部分力量以外(这部分义军甚至乘秦军主力北上,夺回了“陈”,以图复兴张楚。问题是他们已经不是楚地的旗帜了),楚地的大部分抗秦力量,已经集中到了项梁身边。而从位置来看,攻取亢父的东楚军,也可以很快的渡过济水,驰援东阿。
    攻击东阿的军事行动,可以说是东楚主力和秦军主力的第一次接战。就秦军这方面来说,基于我们分析过的战略方向(先控三晋之地,再图边缘),他们并没有倾全力,而是只分出部分兵力攻击东阿。更为重要的是,秦军低估了项燕在泗上地区所积蓄的力量。这也情有可缘,当你已经把势头最胜的陈胜给灭掉后,你有理由相信楚地的抗秦力量,暂时已经不再成为威胁了。一方是志不在此,另一方是蓄势已久。“东阿之战”也使得秦军出东征以来,首次遭遇的失败,并且是大败。接下来的秦军,必须重新调整他们的战略目标了。
    在东阿取得大胜的项梁,并没有马上开始全力追击向西撤退的秦军。就之前所表现的战术风格来说,步步为营似乎更符合这位楚军统帅的性格,经历了这么一场大战之后,主力的修整再所难免。当然,这并不代表在大胜面前,楚军就不会乘势扩大战果。为楚国(现在他们可以名正言顺的作为“楚国”的代言人了)执行这项军事任务的,就是秦末这出大戏真正的主角——项羽、刘邦。就他们二人后面的表现而言,你甚至无法确定谁才是第一男主演(第一女主角倒可以确定,应该是吕雉,也就是后来的吕后)。不过在项梁战死之前,他们二人还是以比较重要的配角身份,出现在这场军事博弈之中。如果按照评书中的说法,项羽的定位,应当是“前部正印先锋官”,任务就是“查探敌情,挫敌锐气,逢山开道,遇水搭桥”,而刘邦自然就是“副先锋”了。从项羽后来的表现来看,他获得这个角色,决不仅仅是因为裙带关系。不过再分析的仔细点,项羽也似乎更适应这个定位。
    至于说项羽和刘邦这两位“兄弟”,是如何展现他们军事才能的,我们明天再分析吧。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