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节
日期:2011-06-1520:35:54
客家这个民系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具有独特认知的民系,并非是因为他在赣南以及闽西南的沉淀。如果没有在广东地区的三分天下有其一,仅凭在赣、闽两地的存在,客家文化是没有可能成为一个独立的民系的。在成功的扩张至汀江流域后,客家先民实际上拥有了两条入粤的战略通道:一条就是仍在赣南的客家先民,翻越大庾岭后,沿浈、北江向南迁徙;另一条则是由已经在闽西南定居的客家先民使用,沿汀江而下,进入下游的韩江流域。前者作为主要的迁移通道,其实千年以来一直在使用,技术上与闽、粤通道的打通与否并没有关系;而后者虽然看似难度更大,但沿这条路线迁徙的客家先民,却是客家意识的直接塑造者。也正因为此,粤北韶关一带,虽然也是客家文化的主要覆盖区,但却没有被客家文化的研究者列入“客家四州”这个客家核心区的范畴中。事实上在“客家四州”这个概念之外,还有一个更狭小的客家核心区范围,即包括梅洲、汀州、赣州三地区在内的“客家三州”(排除了惠州在内)。
梅州的地理范围,是在韩江上游,广东境内的梅江流域。汀、梅、韩三江的关系,简单点说,就是由闽西南发源的汀江,与粤东发源的梅江,在粤闽交界处(广东境内)合流而成了“韩江”,并最终由潮汕平原入海。当年客家先民由石壁、汀江一线南迁时,理论上是应该可以进入潮汕平原的。但经过之前的分析,我们也已经清楚了,作为广东境内仅次于珠三角的地缘板块,以客定位的客家先民,是很难在这样体量的地缘板块中,压倒土著文化的。事实上潮汕平原也并非没有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否则也不会形成独立的“潮汕”民系了。不过潮汕文化形成的外力因素,却并非来自于陆地,而是海洋。在潮汕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受北面闽越文化影响是非常大的,而与之地理相邻的闽南地区,更是直接作用者。因此潮汕话,也被认定为是闽南话的一种次方言。
基于陆地文明的属性,我们在探究华夏文明扩张的时候,往往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陆地线路上。而实际上,海洋也是华夏文明扩张的一条重要路线。而在海路扩张中,闽南这个地缘板块,其实是有着和赣南一样的地缘作用的。在所属省份中相同的地缘地位(位于核心地缘板块南面的次一级单元),都使之有可能成为,沉淀南迁北方移民的重要基地。而随后的二次迁移,也是依据双方的地理位置而进行了。就闽南的二次移民而言,东南沿海土著文化薄弱的区域,都是他们有可能落脚的地方。由于海洋在交通上的开放性,闽南移民并不一定要遵循陆地规律,逐次南迁。除掉地缘关系紧密的潮汕地区以外,雷州半岛、台湾岛都早期华夏文明覆盖的薄弱地区,都可以成为闽南化的华夏文化渗透区。
已经带有明显山地族群特征的客家先民,显然在竞争潮汕平原这块海洋属性明显的板块上,不占优势。因此由闽入粤的客系家族主力,并没有沿江而下,跨越莲花山脉进入潮汕平原,而是在行至汀、梅、韩三江交汇处后,向西溯梅江而上,将梅江流域变身为客家文化区了。
日期:2011-06-1523:37:16
有不少朋友问我,南海最近这么热,为什么反倒没有见专节分析了。其实这个帖子看久了,相信大家也清楚的,这并不是个追热点的帖子,而是一个分析战略趋势的帖子。如果是为了写文卖钱,或是为了追求点击率,倒也会时刻紧盯热点,然后兜圈子式的写出一大段文字来,甚至危言耸听的迎合某种情绪。只是如果那样的话,就失去了这个帖子的价值了。从技术角度讲,战略这种东西,也并不是随时会调整的,所以只要发生的具体事件,没有出这个框,也没有必要特别拿出来分析了。
看大家对南海那么感兴趣,还是再多说一句吧。很多人在预测会不会打仗,对象是菲还是越。如果一定让我做判断的话,并没有什么新意。战争是肯定不会发生的,三方都会尽量避免军事力量的直接介入。如果说要区别对待的话,那么基于地缘格局和即定战略。东线的菲律宾是属于拉的角色,而西线的越南,对抗性则要强上许多,毕竟无论从航线、资源,还是国诉求上来说,西线都是南海博弈的焦点。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中菲、中越冲突集中爆发时,第一时间被邀请访华的是菲律宾总统(6月12日);而对于越南方面,外交上却看不到缓和的意思。这并非是说中国方面会对菲律作出让步,只是基于地缘背景,这一侧暂时并没有直接利益,没有必要在战术上作过多纠缠罢了(只要让菲方明白,勘探的合作方,必须是中方就行了)。至于说菲律宾方面,应该是能够领会中方的这层意思的,接招快慢与否,主要是看他国内政治体系的反应程序了。
日期:2011-06-1601:4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