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节

    日期:2011-05-0401:32:45
    做了这些分析,相信大家对于岭南的基本地理结构,以及秦人南征的路线有了基本认识。简单点说,问题归结于“一岭一水”。即秦人如何穿越南岭,征服散布于珠江中下游地区的“南越”族的问题。而最终得以让秦人完成征服任务的,还是他们开创性的通过灵渠,将湘、漓两水连接起来,以使得华夏核心区的人力、物资补给可以快速覆盖南越地区。
    根据历史记载,秦人用灭征服南越的军队被确定为50万。但实际上,这50万人并不能单纯的理解为战斗兵员。这其中的大部分人员,应该是用来做后勤保障,以及屯垦南越的,实际用来作战的,估计在10万左右。这些数字对于我们来说,只可能是个概数了,除非我们真能有办法穿越回去。其实这几十万人里复究竟有多少是用来直接作战的,又有多少是隶属军队的后勤人员,还有多大比例,是纯粹用来移民固边的,并不重要。对于我们所要解读的大历史来说,清楚三点就行了:一是凭借强大的资源,以及对地理结构合理的改变,秦人用武力超前的征服了两广丘陵地区;二是秦帝国前后有总数达数十万之巨的人口,南迁入了岭南;三是这些南迁的华夏人口中的绝大部分是男丁。基于原始的生存法则,以及社会结构,南越之地的华夏化可以说自此全面铺开了。
    既然秦人已经初步完成了征服南越的工作,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将之直接纳入中央集权的管理结构中了。为此,秦人在越划定了三个郡:南海郡、桂林郡,以及象郡。如果与地理结构和现在的行政区划相对应的话,南海郡大至可以和现在的广东省相对应,包括以珠三角为核心的珠江下游地区,以及相对独立的潮汕平原,其治所“番禺”就是现在广州市的前身;而桂林郡所对应的,就是广西盆地以及现在的广西省腹地了,治所叫作“布山”(广西省桂平市)。
    与南海、桂林两郡相比,问题比较复杂的是“象郡”。从地缘结构、文化一脉相承的角度看,我们可以认为现在的广东省是当年南海郡的延续,广西省是桂林郡的化身,并为之找到地理结构上的支撑。可是象郡,却似乎没有一个独立的地理板块来承载。如果把越南北部的红河三角洲与象郡相对应,也许能够解决这个问题,但问题是秦帝国真的在那么短的立国时间里,就把实际控制区延伸进了中南半岛吗?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再把视线放在水系之上,看看红河水系与珠江水系之间的关系,以及岭南地区,除了珠江水系之外,是否还存在其他自成体系的地理单元。
    日期:2011-05-0408:22:10
    说到越南,很多朋友都会有一叹息道,为什么这块与东亚大陆紧密相连的土地,最终没有被纳入中央之国的范畴。的确,无论秦人是否真的渗透入现在的越南境内,后来的汉帝国在收服南越国之后,都控制了越南的北部。但无论是什么时代,中央之国都没有完全控制过现代意义上“越南”的全部国土。
    在国际部分分析中南半岛时,记得分析过越南的基本地缘结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越南,其实也是经过千年的扩张而形成的。其大致可以被分为三部分:北部以江河三角洲平原为核心的区域。国家化之后,曾经长期使用的名称为“安南”(唐帝国时代);中部汽狭长的沿海中原以及山地,古称占城;南部则是从高棉人(柬埔寨的主体民族)手中夺取的“湄公河三角洲”)。在华夏族渗透到此之前,“百越”之族的覆盖区域主要是北部的红河流域。基于地理的独立性,居于其上的百越族,与广西盆地、珠三角地区的百越族,会有所差别,但整体的亲缘关系应该还是非常紧密的。在以高级文明自居的华夏族看来,他们并没有兴趣去搞清这其中的细微差别。只会在历史记载中,对留给其印象深刻某些部落留下一笔。通常这些部落都是对华夏族南征反应最为激烈的,比如史书中记载的西瓯、骆越族。正因为留下了这类记载,很多研究者也试图为他们找到准确的活动区域,并将之从“南越”这个概念中独立出来。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做,当日分布于五岭以南,直至红河谷地的“百越”部族,何止千百。以中央之国的视角,用“南越”这个地缘标签来概括就可以了。
    相比广西盆地与珠三角地区的地缘关系,红河流域的地缘独立性显然要强出许多。这是因为前两都是由珠江水系所串连起来的,无论是从族群自然迁移,还是相互交往的角度看,地缘关系都会更加紧密。而红河却是一条独立于珠江的大河,它与珠江流域之间存在存在着类似“五岭”地形的,明确的分水岭。以地理的视角来看,这片以“十万大山”为代表的分水岭,是广西盆地与红河三角洲平原的地理分割线;而从现在行政分割的角度看,中、越边境线也正是划割于此。也就是说,经过二千多年的地缘博弈,中越两国最终还是以一种符合地缘规律的状态,走出了古典时期。
    在秦人南征的过程中,他们在主要包括广西盆地、珠三角地区、红河三角洲在内“南越”之地进展的并不顺利。湿热气候以及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疾病,加上山地河谷交错的地形,部族分割的地缘形态,都使得秦人无法象在中原作战那样,寄希望于通过一场决战来解决问题。而挖通连接湘、漓两水的“灵渠”,是秦人取得最终胜利的重要保证。有了这条大运量的水上补给线,秦人可以方便、持续的将核心区的人员、物资补给至他们在珠江中下游流域的诸多据点中,并最终消耗掉南越部族们之前所积累的资源。
    灵渠固然是秦人入主南越的有利保证,但问题是,红河水系与珠江水系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秦人可以通过水网,保证珠江水系与核心区的物流网交通顺畅,却无法将红河水系纳入这张网内。也就是说,如果秦人想直接控制以红河三角洲为核心的越北地区,他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甚至考虑打造一条新的运河来沟通珠江、红河。事实是,秦人并没有这样做,后来的汉帝国也没有这样做。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