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节

    理论上,福建沿海的各地区,移民台湾岛的机会并不会有太大差异。但实际上,闽南地区在这其中却占据了很大的地缘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台湾岛的开发顺序是由南至北(原因在国际部分台湾岛一节中解读过了),而与之相对应的闽南地区,由于与台南地区相对距离较近,中间又有位于台湾海峡南部的“澎湖列岛”以为中继。所以算是大陆地区与台湾地缘关系最为接近的区域了。在官方开启大规模移民,开发台湾岛之前,便已经有了频繁的民间接触。而到了官方招募移民入岛之后,有了上述地缘基础的闽南地区,自然也就成了移民的主要输出地了。
    其实闽南地区的兴盛,并非始于开发台湾。早在唐宋时代,闽南的“泉州”就成了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为什么历史选择了泉州,而不是福州这个传统的闽越中心地区,作为中国外海交流的窗口,并非因为位处闽南的泉州,有机会取代福州在闽越地区的中心地位。恰恰相反,正是因为闽南地区不属于福州所在的闽江水系直接覆盖区,而没有机会成为外族入闽的第一选择。当来自中原的汉族,在西晋灭亡之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向长江以南地区全面迁移时。那些数量巨大的中原移民,只可能选择土著居民相对较少的地区进行开发(这和委派官员进行上导统治不同,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而之前属于次级地区的闽南地区,反而有机会借此机会,直接吸收到技术上更为先进的中原文化(包括人口)。泉州所处的“晋江”水系,便是得名于这次南迁。正是有了这次中原文化的直接刺激,提升了闽南地区在闽越的地缘地位,在随后的唐、宋时代,泉州方才有机会成为帝国的海上贸易端口。当然,这种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由外部刺激所导致的地缘实力的提升,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还是会和周边地区拉平的。也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看到的福州地区仍然是闽越之地的地缘中心。由此想想台湾岛,也是这样一个案例。如果回复至正常的地缘状态,它的地缘潜力(特别是我们现在所看中的经济指标),并不会与东部沿海的任何一个省份,有着质的差距。
    如果说闽南地区,因为与台湾岛的地缘关系,在闽越的几个亚文化区中,特点比较鲜明的话,那么由“五江二溪”中最西端的“汀江”水系所覆盖的“闽西”地区,所拥有的气质就会更特别一点了。闽西的特别,在于汀江水是唯一没有在福建省内自产自销的河流。闽越之地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特的地缘板块,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全部河流,都是是发源于自己境内,而这些河流的流出地,除掉汀江以外,也都是由自己境内注入东海。如果福建和周边地区都是平原地区,那么不能共饮一江水的影响也不会有那么大。可惜的是,面对这么高密度的山地,福建与大陆其他省份的交流会大受影响,这点在技术水平落后的古典时期,尤其明显。
    从汀江的最终流向来看,它已经脱离了福建这块东南沿海丘陵中的高密度区,而是流入了一个,比福建所有沿海平原加起来都要大的沿海平原群“潮汕平原”。在这里,山地的密度已经没有福建地区那么高了。以潮汕平原的体量来看,以它为地缘中心,向北控制闽越的那些山地,也许是个合乎逻辑的想法。就象浙江的宁绍平原,在越国时代,便可以控制浙南丘陵一样。问题是,潮汕平原除了一条汀江(下游广东境内称之为“韩江”)能够入闽以外,并没有其他河流可以将他的影响力渗透至闽越之地。而反过来,无论从地缘关系,还是体量上来看,以闽江为核心的闽越之地,要想南控潮汕平原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不是在潮汕平原的西侧,紧邻着另一个更大型的三角洲平原:“珠江三角洲平原”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会看到一个以潮(州)、汕(头)为中心的省份出现,这在一些热衷于将中国细化为50个省级行政区的设想中,已经被很多民间规划家们设计过了。而就福建这块稳定而又自闭的地缘板块中,唯一会被认为有可能需要变动的,就是汀江流域了(被划入“潮汕省”)。作出这项设计的的人,所基于的理由可能是汀江覆盖的闽西地区,与潮汕盆地北部的山地一起(下游韩江的另一条支流“梅江”流经地区域),都是客家文化的主要覆盖区。其实我们刚才也说过了,自西晋时期开始的,中原人口南迁中,闽南那些条件较好的沿海地区,也曾经是这些客居东南的中原汉族的栖身地。只不过随着时光的流逝,就只有位于闽、越、赣三省交界处的这些山地,能够在地缘文化上形成鲜明的客家体系了(其他地区大都与当地融合了)。
    关于潮汕盆地与珠三角平原的结构,已经属于另一个大板块“南越”的范畴了,这也会是我们下一节的分析方向。之所以会在分析闽越之时,跨度这么大,主要是因为在先秦及秦帝国时期,闽越并不是一个重要的地缘板块,所留下来的可供支撑的历史资料也少。事实上帝国对于瓯越、闽越这两片沿海山地,并没有太大兴趣。更因为帝国在灭楚,并将内越之地划入直接管理的“会稽郡”后,原先臣服于楚国的瓯、闽两国,也随之主动示好,在名义上成为了帝国的一部分。假如没有已经华夏化的于越王族,将瓯、闽两地国家化,秦国也许要花费很大的力气,才能够彻底征服散落在这些山地之中的百越部族,就象秦军马上要在部落化的南越地区所做的那样。所以说,对于“入侵者”来说,一个地区拥有一个权威政权,并不是件坏事。如果这个政权不能强大到和你进行对抗的化,那么他就很可能帮助你顺利的接管政权(所以不要认为美国人就希望利比亚乱)。这也正是,中央之国如此纵深的国家,在王朝更迭时,往往很快就可以完成的根本原因。
    秦帝国对于瓯、闽两地的兴趣不深,还表现在行政区划的随意性上。秦人甚至没有花时间去区分两地的地缘差别,就将他们划在一起成立了“闽中郡”。而对这块帝国新土,帝国亦没有直接委派官吏,只是在名义上将他们的国王变身为管理地方的官员就够了。如果帝国有足够的时间,相信秦人在后来,还是会花时间来整合、调整这片沿海山地的。毕竟在秦人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是不会允许有这样的化外之地存在。只是帝国存续的时间实在太短了,在这短短的十几年时间里,又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即使抛开北面的匈奴人,在百越体系内,也还有“南越”这块,地缘潜力相对更大,却又不愿意臣服的土地需要去征服。也正因为如此,最终改变瓯越、闽越两族命运的时刻,被推迟了到了另一位伟大君主“汉武帝”时期。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