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节
日期:2011-04-1423:24:39
将穿越渭北高原的直道,构筑在子午岭的山脊之上,最大的问题就是沿途的补给了。因为在这样的地理条件下,无论是古典时期,还是现在,都不会有进行成规模农业生产的可能。因此秦人即使用强制移民的办法,也无法在直道沿线布设定居点(没有实现自给的潜力)。唯一能够做的,就是用军事体制,在直道沿线离子午岭两侧河谷农业区较近的位置,布设兵站,在平时进行战略储备。可以想见的是,这种需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执行的保障体系,一旦中央政权的控制力被消弱的话,很容易就会被打乱。更为悲剧的是,秦帝国仅仅维持了十几年,甚至没能坚持到直道工程完全完工的那天,便土崩瓦解了。
和子午岭的地理条件相比,维持鄂尔多斯高原上的那部分直道,任务会更为艰巨。因为前者在植被的覆盖上还是不错的,相比之下恶劣气候也较少。更为重要的是,离两侧陇东、陕北高原的战略据点也较近,兵站补给的效率和安全性都有保障。而鄂尔多斯高原腹地部分,就没有这些条件了,地理上的无险可依,以及地缘上的不利性(身处游牧区),都会让这部分直道的维护成本,成倍的增加。如果不是秦帝国在灭亡六国之后,对于自己的效率和能量达到了迷信的地步,这种延绵八百公里,大部分路段没有战略补给地的战术通道,光想象一下都需要有足够的勇气。这也正是,为什么在后世的诸多王朝中,虽然河套地区仍然是农牧博弈的焦点地区,但却看不到秦人的这项伟大设计,整体发挥战略作用了(部分路段还是有可能使用的,只是从关中快速调军至河套驰援的任务就难了)。
从战术的角度看,秦直道的设计其实是很不错的。除了可以藉此向河套地区快速运动外,一旦边缘民族(不光是匈奴人,也包括西戎属性的边缘民族)经由陇东、陕北高原的河谷通道向南攻击,关中的军队和物资也可借子午岭上的走道,快速向北推进,然后经由子午岭两侧的河谷通道,运动至陇东或陕北前线。而之所以没能发挥它的终极任务,快速驰援河套平原,主要还是和鄂尔多斯高原的纵深太大有关。这样大的一块,无法成为农业区的土地横亘在河套之中,使得华夏民族在战略上便以失分不少。如果不是因为河套平原(包括西套平原)有成为农业区的潜力,并且离华夏核心区较近,又总是被游牧民族用来做南侵的跳板(反过来,华夏政权也觉得够得着)。相信包括秦帝国在内的华夏王朝,甚至不会想到向河套地区渗透,而只要维护好渭北、山西高原北部这条防线就够了。
日期:2011-04-1501:30:15
现在我们大致知道秦直道的战略作用和走向了,下面来谈一谈直道的起点问题。从大的方面来看,直道的起点应该是咸阳城。即使是在后来的汉朝,这个战略起点也不会有太大偏差(长安和咸阳算是一河之隔了)。讨论从咸阳到渭北高原的这段路程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在平原之上,又是自己的核心区,怎么走都可以。实际上从军事的角度看,军队的主要集结地,并不会是在都城之中,而是分散在核心区的主要出入口的。之前我们在解读秦初三十六郡时,也说过,秦朝在设立京都直属的“内史地”时,出于安全的需要,把渭北平原的南沿也划了进来,以让核心区在北线拥有自己的山体防线。而直道的战术起点,正是位于这条山体防线的中点。也可以说,在陕北高原和陇东高原的地理分割线南端。在这里,始皇陛下修筑了一座宫殿叫作“林光宫”,作为他的前敌指挥所。如果一定要为直道找个0公里位置的话,这座宫殿的所在处,是最有资格申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