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节
日期:2011-01-1200:54:31
发生在秦赵之间的“阏与之战”(前270年),知名度远比不上后来发生的秦赵“长平之战”。不过这场战役的战略意义却非常重大,因为他就此改变了秦国东进的整体战略,至于秦国是怎么调整他的战略的,我们在战后就会知晓了。虽然阏与之战与长平之战的名气不能相比,但战役的主战场,却都是发生在上党这块高地上。只不过前者以赵国的胜利而告终;后者以秦国的惨胜而结束。
正如我们昨天所分析的那样,由于赵国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并且已经将防线恢复至地理分割线上,秦国再想从西、南两面攻破赵国的防线已经很困难了。而如果秦国想打破这种地缘平衡的话,就必须另辟蹊径,重新再选择一个攻击面,以让赵国的防线承受更大的压力。不过从赵国的情况看,由于灭掉了中山国,赵国在山西高原上的国土,与在华北平原的控制区,已经全面对接,其轮廓已渐趋丰满。从表面看,秦国已经很难对赵国的某一块国土,形成三面包围之势。特别是赵国视为根本的太原盆地,赵国自立国之初,就已经通过控制上党高地西北部的山地,让其与以邯郸为中心的赵国领土相接。要想将之孤立出来,似乎并不太容易。
好在对于当时的秦国来说,即使没有我们现在这样技术支持,心里也十分清楚,无论是魏国、韩国,还是赵国,他们在山西高原上的国土,与在华北平原的扩展区之间的联系,其实是十分脆弱的。这种情况的出现,都是因为那条南北纵横,切割了山西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太行山脉的存在。而无论是秦赵两国,还是现在的我们,要想穿越这条“天下之脊”,都必须仰仗那几条被概括成“太行八陉”的孔道。换句话说,如果秦国能够想办法切断太原盆地,与河北平原之间的交通线,那么他们就可以对从西、南、东三个方向,同时对以晋阳为核心的,赵国所控制的太原盆地形成包夹之势。而如果赵国在这种防御压力陡增,必须分兵防守的情况下,让秦国又一次从陕北高原渡河攻入吕梁山区腹地,控制了蔺、离石等邑。那么秦国很快就可以从不守承诺的的赵人那里,拿回他们本不该那么容易失去的战利品了。
日期:2011-01-1201:27:12
无论秦国是准备从战略的高度,抱着打持久战的心态,来切断晋阳与邯郸之间的交通线;还是抱着战术的目的,希望藉此一战反攻倒算成功,秦人都必须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上党高地”之上了。要知道,尽管三晋在这块高地上的地缘形态错综复杂,但这里始终是晋国和三晋的自留地,无论是秦国还是其他诸侯都没有将势力范围扩张到这片山地之上。而这块高地的情况,我们在三家分晋的章节中,已经作过具体分析了。这块整体呈椭圆形的高地,腹地主要由漳、沁、丹三水所覆盖。而这三条河流所形成的水系,所冲程出了地理条件相对较好的,呈品字型排列的三个盆地(谷地),分别是长治盆地、晋城盆地、沁水谷地。当然,这三个河谷盆地的地缘潜力,肯定是无法与华北平原以及山西高原的其他盆地相比了,但如果你想成为整个上党高地的控制者,这三个战略基地却是必须控制的。其中尤其以体量最大,并且直接控制太行山通道入口的长治、晋城两盆地最为重要。
虽然在三家分晋之初,魏、韩、赵三国在上党高地上都所有不少城邑。但经过长时间的战略调整,赵、魏两国都有了更好的扩张方向,反倒是空间和潜力最小的韩国,将上党高地作为了经营的重点。也正是因为战略重点的不同,韩国逐渐通过交换等手段,控制了这三个河谷盆地,成为了上党高地的主人。当然,韩国控制了这块地缘潜力不大,但战略位置重要的高地,势必会加剧魏赵两国领土的分割状态,影响他们的战略安全,因此韩国通常是会积极保证两个兄弟之国的通行权的。除非正好韩国和魏、赵两国处在战争状态。而对于“瘀与之战”之前的赵国来说,不幸的是,他与韩国正处在战争状态。
日期:2011-01-1202:07:01
其实我们如果去了解一下三年前,发生在韩国境内的“华阳之战”的背景,就不应该为韩、赵之间的这种紧张关系而感到奇怪了。因为华阳之战的起因,就是因为魏赵联合攻韩,而韩国向秦国求援而发生的。按道理来说,韩国应该和魏、赵两国捆绑在一起,共同应对秦国的。最开始的情况也的确如此,即使时间再往前推两年,秦国围攻魏都大梁时,韩国也还派军救援过,只不过那次战役等待韩国的又是一场惨败。事实上自从魏国连续丧失了河西、河东之地的控制权之后,韩国就被逼推到了抗秦的第一线。这种情况,显然是地缘实力最弱的韩国所不愿意看到了。一开始,韩国还寄希望于与魏、赵两国以及其他山东诸侯合纵攻秦,以遏制秦国东进的步伐。但在接二连三的遭受打击后,韩国已经不再对抵抗秦国抱有幻想了。随之而来的改变就是,尽量向秦国示好,并且让秦国无障碍的通过自己的国境,去施展他们越地攻击的战略。
只不过处在这样一个三夹板的位置上,韩国也不大敢完全倒向一边。经常要在两边游走,以为自己获得最大的生存空间。问题是这种两面示好的玩法,做起来总是如履薄冰。经常是秦国看韩国不听话了,就教训韩国一下,打下他几个城邑,然后韩国赶紧表示愿意做秦国的小弟,秦国再把地退回给韩国;而另一方面,魏、赵等国在发现韩国有“叛变”的迹象,将祸水东移的话,也会联合起来教训一下这个小兄弟,让他认清形势。有鉴于此,韩国的事大之道,也就只能根据战争的结果而调整了。
在华阳之战之后,由于秦国又一次取得了重大胜利,韩国自然站队到秦国那边了。因此在秦国准备对赵国发动报复性攻击时,他们其实并不担忧韩国会影响秦军的行动,甚至可以要求,韩国与秦军协同作战。只不过鉴于韩国的尴尬身份,韩国在这其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也就好抗日战争时期的“伪军”差不多了。
既然韩国已经站队到了秦国那边,并且已经控制了上党高地的核心区,那么是不是意味着秦国已经可以很顺利的从上党高地发起攻击,并且切断太原盆地与河北平原之间的战略通道呢?事情当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韩国虽然控制了上党高地的核心区,但赵国始终能够保有一条完全属于自己的,连接晋阳——邯郸的东西交通线,而切断这条交通线,就是秦国最先要做的事情。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