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节
解决前一个问题,主要依靠的是经验积累,也就是通过观测纪录岷江的流量规律,以及成都地区的用水量,来设计“堰”在不同时期的高度。这点,在李冰到来之时,相信与岷江打过N年交道的蜀人,已经能够提供相对准确的资料了,而在后世之中,这些水文资料也在不断的修正之中。
经常会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中华文明那么注重历史传承。其实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农业需要。因此作为依附土地程度最深的民族,我们需要最大限度的掌握能够影响土地收入的环境资料。而这些资料所包含的节气、水文、天象等数据,需要通过长时期的,不间断记录才能够获得。由此而产生的记录历史的习惯,和以氏族为基础,以血缘为纽带的传承关系,才得以有持续的生命力。换句话说,对于中国人来说,自己实实在在的先人,所能够为我们做的,远比那些虚无飘渺的“神”更务实。而将继续这种传承关系,不仅能够让了孙持续享有这种积累所带来的好处,更可以满足自己自己的精神需要。因为每一个这样做的中国人,其实都是在把自己修炼成一个,最低限度可以享受子孙祭祀的“神”(所以中国人更习惯于求祖宗保佑自己)。
日期:2010-11-1602:43:58
相比于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的解决则更多的需要依靠当地的资源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其实和现在用来临时筑坝的方法很象。现在如果哪个大坝出现缺口的话,就会用麻袋或者编织袋装上泥沙石块,来堵口。而在当时,“麻”一类的材料还是很珍贵的,做成袋子来筑堰实在有些奢侈,更何况以岷江的流量和流速,做个口袋装泥沙,丢进去也很难沉下去。
最终的解决办法是利用当地所盛产的竹子,编成大型竹笼,然后将石块装入,再投入外江口筑堰。这样做的好处一是材料易得;二是可以任意改变每一方筑堰材料的体积和质量,即能够让竹笼沉下去,又不至于大到无法搬运。还有一个好处则是,当进入枯水期后,需要降低“堰”的高度,以加大引水量时,有竹笼包裹的石块,也更方便从堰体上剥离,然后顺江而下冲入长江中。
用竹笼包裹石块筑堰,然后控制引水量,无疑是都江堰工程的精髓所在。这个讨巧的方法,再结合岷江水量的规律,足可以让整个都江堰引水工程,成为一个半自动的工程。即每年通过有限的几次调解堰体高度的工作,来使得成都平原从此不用为农业、生活用水而发愁。
不过要想使得都江堰工程成为一个千年工程,并且使得维护工程的强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还是需要对上述方案做出细节上的改善的。其中有的,是在李冰的主导之下做到的;而有的,则是在后世的使用过程中被发现,并被修正的。
对于李冰来说,既然已经有了筑堰调解水量的方案,在解决完施工材料的问题后,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需要考虑,那就是施工地点的问题。按道理来说,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即使离堆成为了内、外江的分水岭,那么离堆西侧的外江河道,也当然应该成为筑堰的地点了。只是当我们观察离堆与外汇西岸的距离时,就会了现这段江面其实是很宽的(目测距离为2500米左右)。要想在如此宽的河道中周期性的筑堰,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不过上天还是很关照李冰的,我们暂时无法知道开明王朝在开凿宝瓶口时,岷江之中是否有沙州岛屿,但在李冰到来之后,在离堆的北侧,河道中央已经沉积出了一块竹叶状的沙洲,鉴于离堆的存在,岷江水道在此有所收缩,并由此而淤积下部分沙石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这条竹叶状的沙洲却让筑堰的工程量,大大减少了。因为沙洲的存在,离堆以北的岷江河道已经被分割成为两部分了。而沙洲的北端,与岷江西岸的距离要远低于离堆与江岸的距离。换句话说,筑堰的地点被选在了沙洲北端的外江河道中。而这条沙洲则在事实上取代了离堆,成为了内外江的分水岭。
由于这条竹叶状的沙洲,看起来也很象一条“鱼”的形状,因此它北端筑堰的地点(东起点)被称之为“鱼嘴”。而对于后世的维修工程而言,加固沙洲的边缘,使其的形态不至发生变化也成为了重要的工程。这种用卵石加固边缘的行为,最终也让这条沙洲得到了“金则堤”的名称。
有了金刚堤和筑堰的技巧,李冰已经足以让成都平原获得均衡的用水了。根据计算,结合成都地区的用水量,这项工程在一般的丰水期,最低可以分流掉40%的岷江水量。除了保证成都地区的农业用水以外,也极大的减轻了岷江下游河道的压力,避免了水患的频繁发生。
不过,虽然李冰的治水工程,加上之前离堆的开凿,已经足以让成都地区安保百年(级数)的太平,并由此而支撑秦国的统一大业。但都江堰工程能够一直使用到现在,后世的蜀人,还需要再对这项工程作出改进。因为当里打开一扇窗时,进来的不仅有清风和阳光,还有可能有让人讨厌的蚊子和苍蝇。对于都江堰引水工程而言,这些讨厌的蚊蝇就是随河而来的泥沙(甚至石块)。
虽然那些从高原之上顺流而下的泥沙,在人类尚未出现之前,对成都平原的形成作出了卓越贡献;并在都江堰的实际施工当中,提供了“金刚堤”这样的天然分水岭和支撑点。但当成都平原的地质状况已经调整到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状态时,这些泥沙再随着内江而来就显得不合时宜了。尽管比之那条以含沙量巨大而著称的母亲河“黄河”而言,岷江所含的泥沙量算小的了,只是凡事经不住积累,如果任由泥沙通过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那么李冰和秦人固然不会遇到大问题,但后来居住在成都平原的人们,终有一天需要正视这个问题的。也正因为此,都江堰工程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飞沙堰”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