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节

    日俄之间的这场战争,想必大家也有所了解。这场发生在1904——1905年之间的战争,在世界历史上的影响,要高于我们所熟知的“中日甲午战争”。因为这场战争是第一次有一个亚洲国家,战胜了一个欧洲强国(尽管在一般情况下,西欧国家并不认为俄国人是真正的欧洲人)。如果说十年前那场战争,确立了日本亚洲霸主的地位,那么十年之后的这场战争,则让日本真正成为世界级的强国,并有资格和其他西方列强平起平坐了。
    日俄战争的爆发点,就是在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这个战略要点对于双方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俄国人需要它阻止海洋国家染指东北地区;而日本人则需要它直接登陆东北地区。之所以选择在1904年初进行攻击,是因为“丁”字型的中东铁路已经完工,而整个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已经接近完工,仅剩余环贝加尔湖的那一段,没有修好。如果坐视俄国人构筑好它的东北亚铁路网,那么日本所失去的就不仅仅是登陆东北地区的机会。就连势在必得的朝鲜半岛,也会被俄国人快速渗透。
    在日俄战争之前,日俄双方就已经在“独立”的朝鲜半岛展开了竞争。双方不仅在朝鲜半岛都驻扎有军队(俄国在仁川的军舰,在第一时间也遭到日本海军攻击而自沉。这个仁川,就是汉城边上那个,后来美军登陆的地方),更是展开了朝鲜铁路修建权的争夺。从俄国人的地缘战略来看,是希望独霸东北地区,然后和日本平分朝鲜半岛;而从日本的角度来看,是希望独霸朝鲜半岛,然后暂时和俄国人平分东北地区。这场地缘博弈的结果是,日、俄之间表面上达成了妥协。俄国人暂时把注意力集中在中东铁路的修建上,日本人则获得了朝鲜铁路的修建权(这其中的细节其实有很多,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专题研究)。
    当时所谓“大韩帝国”的首都是在朝鲜半岛的中部,也就是现在的汉城。如果要在朝鲜境内修建一条贯穿南北的铁路大动脉,西南靠近的沿黄海平原,是最为合适的路线。因此以汉城为中心,分别依这条路线设计了“京义铁路”(相当于贯穿现在的朝鲜,直至鸭绿江畔的新义州);以及“京釜铁路”(相当于贯穿现在的韩国,直至对朝鲜半岛南端的釜山)。在俄国人抢修西伯利亚铁路的同时,日本人也在抢修这条朝鲜半岛的交通大动脉。希望在即将进行的战争中,能够由朝鲜半岛发起陆地进攻。
    最终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采用了一些非常规的手段来完成自己的交通线。俄国人为了让西伯利亚铁路尽早投入使用,在贝加尔湖的冰面上铺设临时铁轨,以缩短工期;而日本人则对工程进度较快的“京釜铁路”改用了窄轨,以减少工程量。这两条铁路最终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投入了使用。
    当日本海军全歼了俄国太平洋舰队,以及远道驰援而来的“波罗的海舰队”后,俄国在辽东半岛的败局其实就已经注定了。失去了海军力量,俄国人是无法凭借陆军力量守住辽东半岛的,更何况日本人还可以从朝鲜半岛,直插辽东丘陵腹地,将俄国人割裂开来。不过在脱离了海洋以及朝鲜半岛的攻击范围后,俄国人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最起码东北平原的北部,还是处在外东北地区的半包围之中,而俄国人对于西伯利亚大铁路,超常规的铺设方法,也让俄国在远东的利益,可以直接得到欧洲核心区的保护。
    因此在日俄战争结束之后,日俄双方依据各自所有的地缘优势,正式的划定了东北亚地区的势力范围。即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以北的半个东北地区,归于日本的势力范围;而东北半岛的北部,则归属俄国势力。在双方切割东北地区势力范围的协议中,铁路是重要的划分标志。即长春以南的那部分中东铁路支线,归日本所有,日本将这段铁路命名为“南满铁路”。在战争期间为了赶进度,也为了适应日本机车的需要,日本沿铁道线由旅顺口向北推进时,将俄国人的中东铁路(宽轨)改为窄轨了。而到了战争之后,日本又花费时力,将窄轨改为“标准轨”(宽度介于两种轨距之间)。这样做当然不是为了单纯的增加动力,否则可以象俄国人那样铺设宽轨,还能利用俄国人丢弃的车皮。
    日本之所以决定将东北地区(包括朝鲜半岛)的轨距变为标准轨,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国政府在关内外所铺设的铁轨是“标准轨”,特别是1912年修通的,由英国人承包的,北京连通沈阳的“京奉铁路”(又称“关内外铁路”)。从中国政府选择英国人来修筑铁路,并选择不同于俄、日的轨距,当然是出于防御思维的考虑;而日本反过来适应中国的轨距,其战略扩张方向如何,就路人皆知了。说到这里,想起前些日子看到的一则新闻。说是印度之所以很少在其东北地区及藏南地区,修筑公路铁路,是害怕中国方面发起进攻后,利用这些交通网快速攻入印度腹地。无论这种思维方式是否合理,但的确可以显示出,中印之间陆地上的地缘优势在哪一边。
    日期:2010-10-1302:09:37
    在日俄双方就势力分割点进行谈判时,就以哪个车站作为分界线还发生过多回合的交锋,最终还是胜利方日本提出的方案得到了通过。这个方案的中心点,就是要获得长春的控制权(铁路站名是长春城南的“宽城子站”)。至于日本为什么一定要得到这个点,我们一会会分析到。
    如果从现有的区划来看,俄国人所保有的势力范围相当于黑龙江省以及长春以北的半个吉林省;而日本则获得了整个辽宁省,以及包含长春在内的半个吉林省。当然,这种说法会让很多朋友感觉到不舒服,毕竟这是中国的土地,而且后来也诞生了奉系——东北军这支中国人自己的军事力量。但对于日、俄双方来说,他们所关注的对手,只会是对方。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够把对方挤出去,中国方面并不会有太大障碍。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控制的就是“路权”,也就是铁路的控制权。如果你关注东北历史的话,会发现后来所发生的种种故事,都是围绕着铁路线而展开的(比如中东路事件,皇姑屯事件)。
    当日本控制半个东北之后,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尽快修建、改建好南满铁路和朝鲜境内的铁路。而与此同时,日本更需要修建一条连通东北平原与朝鲜半岛的铁路。实际上,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已经抢修了一条由沈阳(奉天)向东南方向直通“丹东”(原名安东,位处鸭绿江北岸,与朝鲜的新义州隔江相望)的铁路线——安奉铁路。现在所要做的,无非是尽快把朝鲜境内的京义铁路修好,并与之对接。这一切的计划,都以非常快的速度在进行的,及至1906年就大致完成了。
    现在日本与拥有了一条覆盖南“东北地区”——朝鲜半岛的“丁”字型铁路网了。如果用来保护日本在“辽东半岛——朝鲜半岛”之上的利益,相信是足够了。但对于日本来说,仍然控制长春以北的“中东铁路”的俄国人,远没有退到双方所能共存的地缘平衡线。也就是说,在东北地区只可能有一个强者,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必须着手准备第二条交通线,以让日本在东北的控制区,能够多管道的获得来自朝鲜半岛的支援。或者说,日本需要一条,由朝鲜半岛北部,连接长春的铁路线,以让日本在东北亚的势力范围,处在一张覆盖面更广的“口字型”铁路网中。而为打造这条新的战略通道,1909年发生在中朝之间的“间岛”事件,被日本充分利用了。
    今天就写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