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节

    日期:2010-10-1223:06:29
    所谓“间岛”这个名词,相信关心国际关系的朋友都有所耳闻,在很多中国人脑海里,这已经成为韩国民间某些人窥视中国领土的代名词了。今天我们就要来聊聊,间岛问题是怎么出来的,又牵扯到什么样的历史背景。
    在分析古典时期的地缘结构时,我们曾经将辽河下流的“下辽河平原”定义为四战之地。即它是西面的蒙古高原、北部的松嫩平原、南部的华北平原、东部的朝鲜半岛,地缘博弈的焦点。来源于这几个地缘板块的族群,在“下辽河平原”上演了一出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历史剧。而到了古典时期末期,由于东北渔猎民族的代表——满洲人入主中原,促使了这几个地理单元在政治上归于一体。而真正改变地缘结构的情况,则发生在19世纪末。满清政权所统治下的汉族农民,被获许开发东北地区。这使得包括下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在内的整个东北地区,历史性的和中国核心区融为了一体。换句话说也就是,汉族人口终于填满了东北地区。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这无疑是华夏文明的一场重大胜利,在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并不是满汉一体所带来的政治优势,而是汉族巨大的人口压力。问题是在汉族依靠人口数量在东北地区取得地缘优势其,满族所统治下的中央帝国,却陷入了有史以来最为衰弱的时期。之所以说这个时期最为衰弱,是因为两个从来没有对东亚大陆,造成过实质压力的地缘板块:欧洲和日本列岛,同时开始向这个老大帝国发难了。
    日期:2010-10-1223:26:25
    自从19世纪中叶,大英帝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华帝国的大门后,那些从西洋而来的欧洲人,都想在东亚大陆分得些利益;而位于东洋,一直以来唯中华文化马首是瞻的日本列岛,此时也凭借海洋优势,希望跻身殖民帝国的行列了。就东北地区的情况而言,真正承受的来自欧洲的地缘压力,倒不是来源于海上。在这个方向,那个兴起于东欧平原,征服了西伯利亚,并从清政府手中割取了外东北的俄国,才是欧洲殖民者在东北地区的代表。换句话说,已经在陆地上对东北地区呈半包围状态的俄国,是最希望也最有机会,将东北地区据为自己势力范围的国家。
    俄国横跨欧亚所获得的大陆优势,是需要远涉重洋,才能到达东北地区的西欧国家所不能比拟的。为了能够更好的控制并消化东北地区,俄国人海陆并进,依东北地区的地缘结构,做了两手布局。其一就是在东北平原腹地,修筑了与西伯利亚大铁路相通的“中东铁路”;其二就是在辽东半岛的最南端,向清政府“租借”了旅顺港。以从海路封堵其他殖民帝国,向东北地区渗透的路线。
    日期:2010-10-1223:52:48
    我们可以从刚才上的那张《西伯利亚大铁路示意图》中看到一条以哈尔滨为中心,东西向贯穿黑龙江省铁路线。这条修建于1903年的铁路,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中东路”主干线。俄国人修建这条铁路的战略目的,一是为了控制东北地区的北部,二是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东段,找到一条直线通道。由于俄国在太平洋最重要的战略要点——海参崴,纬度与哈尔滨基本持平。俄国在将西伯利亚铁路铺向东方时,不得不围着东北地区的外延转个圈子,这无疑会延缓俄国人沟通通东西国土的效率。因此从中国境内修筑一条直线铁路,连通海参崴,就成为了战略上的最佳选择。至于说把自己的战略补给线,修在邻国的国土上是否安全,俄国人倒是不担心,因为他们的目标是控制整个东北地区。逼迫清政府授权俄国,修筑这条横贯东北地区的铁路线,正好可以让俄国人渗透中国东北的计划,获得实质性的进展。所以这条全称为“中国东清铁路”的铁路,其建成时间甚至要早西伯利亚大铁路的贯通。也因为中东铁路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中的重要作用,俄国人也将之称为西伯利亚铁路“满洲支线”
    如果从辐射范围来看,一条横贯东北地区的铁路,显然无法控制住整个东北平原。因此俄国在沟通西伯利亚铁路的同时,又以哈尔滨为起点,向南穿越整个东北平原腹地,直至辽东半岛南端的旅顺口(大连),为中东铁路修建了一条支线。这就使得俄国人,不仅能够以一张“丁”字型的铁路网,控制整个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更能让俄国在辽东半岛南端的海军力量,通过陆地交通线与俄国本部相连,在战略上堪称完美。
    日期:2010-10-1300:25:07
    要是俄国人面对的仅仅是积弱的中央帝国,那么他们在东北的渗透计划,并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问题是在朝鲜半岛的南端,日本列岛通过发掘自己的海洋潜力,也已经有实力和欲望,跻身一流强国了。对于日本来说,如果想确立自己强国的地位,东亚大陆是他们必然的扩张空间,这也是日本人千百年来的梦想。而要想进军东亚大陆,就必须先行控制朝鲜半岛这座桥头堡。从历史上来看,朝鲜半岛在东北亚的地缘实力,一直是属于较弱的。即使是在古典时期,面对隔海相望的日本,也处于劣势。唯一可以仰仗的是得到东亚大陆的保护。因此决定朝鲜半岛归属的第一场战争,在中日两国之间展开了,这也就是中国近代史上引为第一国耻的“中日甲午战争”(1904——1905年)。战争的结果,自不必言,中国海军完败于倾全国之力打造出的日本海军。这场战争对东北亚地缘结构的影响就是:朝鲜半岛解除了与中国的藩属关系,成为了独立的“大韩帝国”;而东北亚地区的另一个重要半岛,辽东半岛被迫割让给了日本。
    对于日本来说,这样的结果如果实现的话,可以打80分,之所以不能打100分,是因为没有直接将朝鲜纳为殖民地。从表面上看,朝鲜半岛历史性的获得了独立,并以“帝国”的面目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之前只是王国)。但这个结果的出现,并非是因为朝鲜人民奋勇抵抗而产生的,而是多方地缘博弈所产生的暂时性平衡,因为同样意图控制整个东北亚地区的俄国人,并不愿意看到日本人登陆成功,成为他们的竞争对手。这种排他性的思维,也促使俄国人在中日两国签订《马关条约》后,联手德法等国,逼迫日本向中国“退还”了辽东半岛。从中国官员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值得称颂的“以夷制夷”的经典案例。但从实际效果来看,无非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自觉“还辽”有功的俄国人,顺势获得了中东铁路的修建权,以及旅顺港的租借权。也就是说日本辛苦一场的结果,等于是为俄国人做了嫁衣。对于这个结果,日本人当然不会甘心的,日、俄之间也必须通过一场战争,才能够决出谁才是东北亚的老大。
    日期:2010-10-1301:33:37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