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节
日期:2010-10-1123:57:52
不好意思!刚要写宝宝又醒了。现在开始
我们今天分析的方向是100多年前,东北亚移民的地缘背景,这和“间岛”问题的产生,有直接的关系。
对于100多年前,中国境内向东北地区的那场移民运动,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有些了解。由于整个东北地区(核心地区包括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在方位上位于“山海关”以东,因此这场前后跨越一将近一个世纪的移动运动被概括为“闯关东”。而这次人口迁移的历史背景就是,随着东亚的大门被欧洲人打开,东北渔猎民族出身的“满清”政权也走向了没路。从历史的角度看,这并不是满洲人无能所造成的。东亚“封建”制度下的农耕文明,发展到19世纪末,被优势更为明显的海洋文明所攻破,是再所难免的。从这个角度看,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是叫“清”还是叫“顺”并不是最重要的。
不过满洲人入主中原,对于中国的地缘结构还是造成了不小了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满洲入关之后,对东北地区以及蒙古高原的封禁政策。这种封禁延缓了燕山——阴山以南的汉民族向东北及蒙古高原移民的时间,使得在19世纪中叶以后,清政府在内外压的共同作用下,不得不解除封禁政策以后,总人口已经膨胀到4亿之巨的汉族农民,象潮水一般涌入那片未开耕的处丨女丨地,而这其中,地理条件优越的东北平原则是汉族农民重点的开发区。
从大历史的角度看,很难说满清两百年的封禁政策,对汉族进入东北地区是否造成了根本影响。这就好象三峡大坝被建起来了,长江的水流固然是受到了控制,但最后流入下游和大海的水量,却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以汉族的人口压力,进入东北是迟早的)。从这个角度看,封禁东北的客观结果更象是让东北地区周边的民族先蓄势,然后在同一时间段开闸放水。这样做与自然状态下的渗透区别在于,本来可能要经过数百年才能够决出结果的地缘竞争,可能浓缩到几十年就会见分晓了。而最终加入这场移民竞争的,除了与东北地区地理相连的中国核心区和朝鲜半岛的农民以外,还有凭借海洋优势开始向东亚大陆渗透的日本农民。而所谓“间岛”问题,正是在这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出现的。
日期:2010-10-1200:15:02
无论从汉族还是朝鲜族农民的角度来看,东北地区最具吸引力的当然还是核心的“东北平原”以及三面沿海,气候条件较好的“辽东半岛”。问题是如果在东北平原进行竞争,无论是从人口数量、政治优势来说,能够通过辽西走廊和“渤海湾”海陆并进的汉族农民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因此无论是来自朝鲜半岛的农民,还是后来在朝鲜半岛登陆成功,并凭借技术和军事优势控制了东北地区的日本人,都无法在移民数量上,与汉族农民在东北地区的核心区PK。就日本的情况而言,他们固然能够凭借当时的强势地位,为日本移民获得最肥美的土地,但即使是最终没有因为军事上的失败,而彻底退出东北地区,这些日本移民也不会在东北核心区占据数量及文化优势。而相比于日本人,无论是附庸中国的时代,还是日据时期,都没有多少政治优势的朝鲜农民,在向东北渗透时,所遵循的原则更多的是“自然渗透”原则。并且这种自然渗透的结果,由于中国宽松的民族政策,其影响力一直延续至今。
刚才我们说了,在东北平原和辽东半岛之上,朝鲜移民是无法与汉族移民竞争的,但这并不代表朝鲜移民在某些汉族移民暂时无法渗透的点上,占据地缘优势。而这些能够体现朝鲜半岛地缘优势的地区,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分析的方向。
日期:2010-10-1201:00:45
之前我们说了,在划分国境线时,走向明确的河流比之山脉更有优势,也更容易确认双方的政治控制线。但如果抛开政治上因素(也就是让人民自然流动),那么山脉所起到的自然分割作用,要远大于河流(比如黄河南北的地缘文化区别,要小于秦岭南北)。也就是说,如果让承载两种文化的移民,从相反的两个方向同时移民的话,那么最有可能成为二者之间地缘分割线的,会是一有定海拔和密度的山脉。而最终成为汉族、朝鲜族移民分水岭的正是横亘在中国东北边境的“长白山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