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节
日期:2010-09-1522:41:45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分割朝鲜半岛与东北平原的主要山脉——长白山脉的地理结构。对于一条山脉来说,古人往往会将自己视角所及的某一段单独命名。而基于技术的发展,现在的我们会发现,这些有着繁杂名称,相互之间又连续关系的山体,其实都是一组大的山脉的组成部分。而位于其中的主脉往往会向四周辐射出一些,看似单独存在的山体。我们现在所说的“山脉”,往往只是主脉,而那些延伸的山体,则在正式的文件中往往还是有单独的名称。比如中条山脉、五台山脉、恒山山脉其实都是太行山主脉向不同方向的沿伸。就太行山的情况而言,如果不包含这些支脉的话,可以称之为“狭义的”太行山脉;而如果包含这些支脉的话,就属于“广义的”太行山脉。而我们接下来所要分析的长白山脉,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日期:2010-09-1523:24:15
如果广义的角度来看,“长白山脉”是横亘在整个东北地区东北部的山地的合称。其实北部直抵三江平原(最北的山地为“完达山”),南部则贯穿辽东半岛,与渤海相接(最南的山体为“千山山脉”)。
由于长白山脉很好的庇护了东北平原的东部边境,因此很多时候它往往被认为是东北平原与朝鲜半岛的地理分割线。而实际上,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长白山脉主脉在向南伸展至现在的中朝边境中部时,并没有单纯的向西南方向的辽东半岛延伸,而是同时也向东南方向朝鲜半岛延伸。也就是说,朝鲜半岛北部的山体,与长白山脉可以被看作一个整体。而当我们抛开政治因素,将视角扩展到朝鲜半岛时,这片覆盖整东亚大陆东北角的山地,整体上呈现为一个“人”字形,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山地,是它的两个分支。
其实如果从高度上来判定这片山地的主脉在哪,平均海拔在1200米的,以盖马高原为核心的朝鲜北部山体,比中国境内的山体(平均海拔800米),更有资格成为整片山地的脊梁。这也许会让某些朋友感到不爽,但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低海拔往往意味着更多的生存空间。而朝鲜半岛东北部过高的海拔,使得整个朝鲜半岛北部的可耕种土地严重不足。这也成为了现在朝鲜面临粮食危机的主要地理原因。
也正是因为朝鲜半岛东北部的山体过高,密度过大,使得在古典时期,即使是从松嫩平原出发的渔猎民族,在对朝鲜半岛展开渗透时,绕经辽河平原,再越过海拔较低的辽东丘陵,从鸭绿江下游渡江的路线,都是最为可行的路线。而对于从南线华北平原出发的华夏农耕民族而言,就更没有理由去碰朝鲜半岛东北部那些高山了。沿下辽河平原——辽东半岛南缘的沿海走廊,进入朝鲜半岛的西部低地的路线,除了地势平缓以外,亦不会在气候上让这些来自华北平原的族群感到不适(华北平原北部、辽东半岛南部、朝鲜半岛西北部处在同一纬度区间,并且海拔一致)。
日期:2010-09-1523:54:45
如果朝鲜半岛拥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与整个中央之国对抗。也许双方现在的地缘分割线会建立在长白山主脉——辽东丘陵(千山山脉为主脉)一线之上。问题是以朝鲜半岛的战略纵深而言,他们甚至无力与东北平原的渔猎民族单独对抗。因此在历史上我们会看到,基本上看不到,以朝鲜半岛为起点,向东北平原渗透的案例。除非他们能够从海路与东亚大陆上的华夏族达成联盟。这其中的典型案例就是“高句丽”。如果从地缘的角度看,高句丽其实是典型的,由东北渔猎民族升级而来的政权。由于燕山山脉的阻隔,华夏民族对于下辽河平原的控制一直是不稳定的。或者说下辽河平原的控制权一直是在东北渔猎民族和华夏农耕民族的手中交替。其中最近的例子就是明末后金政权,与明朝中央政府在此进行的激烈博弈。
高句丽政权是最早成功进入下辽河平原的东北渔猎民族。当然,这个“最早”是相对的,因为在华夏民族进入下辽河平原之前,这里本来就是属于渔猎民族的领地。只不过高句丽族在与下辽河平原的华夏族(战国直至汉唐)不断接触中,率先从华夏民族身上吸收了先进的经验(包括组织形式和生产方式),在诸东北渔猎民族中脱颖而出,以国家的形式出现在地缘政治舞台之上。从这个意义上看,高句丽实际上是整个东北渔猎民族的代表,和中山国的诞生过程具有相似性。
以高句丽为代表的东北渔猎民族,在占据了下辽河平原之后,最有诱惑的选择当然是越过燕山山脉,进入华北平原。只不过以东北平原的地缘潜力,是很难直接与整个中央之国的核心地区相对抗的。因此在做到这一步后,东北渔猎民族政权所做的,往往是先向东、西两个方向扩张势力范围。基于实力的对比,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往往是采用联盟的方式,而对于狭长的朝鲜半岛,武力征服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如果能够将蒙古高原、东北平原、朝鲜半岛这三块地缘势力整合好,这些北方边缘民族就拥有了和华夏民族平等对抗的能力。基于这种计算方式,熟悉历史的朋友可以在历史上找寻到很多案例。其中很多已经渗透至了华北平原,而最为成功的,当然还是努尔哈赤所建立的满洲政权了。
日期:2010-09-1600:14:48
需要说明一点,东北渔猎民族在占据了“下辽河平原”这个枢纽地区之后,并不一定会去改变这一地区的农业属性。因此农业生产激发的地缘潜力,是大家都看得到的。因此下辽河平原不仅会成为南进的桥头堡,也会为渔猎政权们提供主要的粮食来源,并使得渔猎政权有实力按照华夏民族的组织形式稳定下来。这点与华夏民族如果想在对蒙古高原的战争中取得优势,就必须先占据几个能够成为优良牧场的地理单元(比如河套),有异曲同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