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节
日期:2010-08-0423:42:05
关于中山国的来源,我们之前已经有专门的章节分析过了。大至来说,这些戎狄在太行山以西是自西向东迁徙,而当他们越过太行山之后,则开始向南部渗透了。并非说是白狄们不想向北方渗透,只不过燕人已经在那里站稳了脚跟。而向南直至滹沱河流域,一直都是戎狄们的天下。应该说白狄到来之后,并不太可能将之前的边缘部族都挤压出去,而是应该通过短程手段,成为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戎狄们的领袖。因此鲜虞部落联盟成为了这些戎狄的新标签,而曾经穿越太原——忻定盆地的白狄部,显然在与晋人的“亲密接触”中学习了华夏国家的组织结构,并依样建立了“中山国”。因此即使中山国人尚不能洗清戎狄的身份,但诸侯们已经将之视为一个正式的诸侯了。
中山国和他的兄弟部落并非没有向东渗透,不过他们的优势更多的是在山地上,这种地缘特征甚至表现在为城邑选址上,因此我们会看到中山国的每一座城邑中都必须有山(所以叫中山国)。有鉴于此,中山国更愿意沿着太行山向南扩张。只不过他们在向南扩张时,终究是会碰到已经在邯郸立足的赵人的,双方在河北平原中部开辟第二战场再所难免。
如果单看地理结构,滹沱河其实是一条很不错的地缘分割线。这条有“小黄河”之称的河流,宽度和流量都足以让双方都感到安全。不过自从邢卫两国被戎狄们赶出河北平原后,戎狄们就在河北平原上占据了优势,势力范围也早就越过滹沱河向南延伸了。即使经过晋国和他下面那几大家族上百年的努力,戎狄们依旧还是能够控制住滹沱河的南北两岸。在战国初期,赵人在这个方向的作为,并不比当年的邢人做得更好,赵国仍然不得不接受大陆泽北沿作来双方地缘分割线的现实。
事实上在晋国以及分裂后的三晋,越来越强大后,河北平原上的戎狄已经在战略上处于守势了。或者说只有以中山国这样具有国家形势的政治体,来取代当初松散的部落联盟,方保有他们传统的势力范围。而在这种时候,中山国仍然不愿意主动退至滹沱河以北,据险以自守,就不是故土难离能够解释的了(对于边缘民族来说,迁徙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事实上这一切,都与一条道路有关,那就是“井陉”。
日期:2010-08-0423:59:55
让我们先抛开历史背景,来观察一下“井陉”的地理位置。从大的地理结构来看,这条位于滹沱河南部的道路,正处在上党高地北部的山地,与忻定盆地南沿的系舟山之间。也就是说如果从这里通过太行山的话,即不用经过那有着“天下之脊”之称的“上党高地”;也不用穿越太行山脉中忻定盆地东边缘的系舟山、五台山脉。(这些向西延伸的太行山支脉,无疑加宽了太行山脉的东西纵深,让穿越其间的难度成倍增加。)
如果从山西高原与河北平原的地缘关系来看,井陉的位置和太原——忻定两盆地的相接处基本处在同一平行线上。而在晋人从河东之地北向扩张之前,这两个盆地一直都是戎狄的天下。也就是说,当初侵扰邢国的戎狄,主要就是从这条道路在滹沱河的上下游平原中穿行的。能够自由的通过井陉在太行山两侧游走,也正是戎狄们能够长时间保有滹沱河南侧平原控制权的地理原因。不过在赵人将太原——忻定盆地圈定自己的势力范围,并为了这个目标而不断努力时,井陉对于赵国的战略意义也就越来越大了。特别是赵人将山西高原上的地缘中心,设在晋阳城后,他们更加迫切的希望有这样一条快速通道跨越太行山。
日期:2010-08-0501:42:15
其实大家也不必对“井陉”感到陌生。事实上早在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而半推半就的决定以铁路取代以前的官道,作用帝国的主要交通线时,井陉就成为了当时的“正太铁路”的修建基础(1887年开建)。所谓的“太”就是太原,大致等同于赵都“晋阳”城;而“正”则是指的“正定县”。这条铁路后来又向两端沿伸,并与南北向的京汉铁路相交,成为中国最早的东西大动脉。而这个十字相交的汇合点,成就了一个叫“石家庄”的小村落,现在它已经成为了河北省的省会。其实这个荣誉想来应该由“正定”县(清雍正以前叫“真定”)也享有的,只不过以当时的技术要想修桥跨越“滹沱河”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正太铁路”的东起点,没有选在滹沱河北的正定城,而是移至河河南岸的“石家庄”。如果没有滹沱河的存在,这个新兴的交通枢纽应该会作为正定城的延伸,并由“正定”来享有这个荣誉。只是有了滹沱河的切割,石家庄终究还是独立发展为一个城市了。
日期:2010-08-0502:05:00
依照之前所探索出的规律,我们知道,在从石家庄地区出发后,我们需要先找到一个山口,然后再通过这个山口,进入穿行太行山主脉的道路。而石家庄西面的这个山口就叫作“井陉口”,通行于其中的道路就是“井陉”。
井陉在穿过“井陉口”后,道路并没有马上变得难行,因为在山口的西侧,太行山东麓有一个小型盆地。这个盆地足以形成一定的自给能力,也就是说可以作为重要的前进基地(相对于山西高原)或缓冲地(相对于河北平原)。因此秦统一六国后,也在这里置县,这个县就叫作“井陉县”(直到今天也没有改变),而这个小盆地自然也就叫作“井陉盆地的。虽然并不清楚中山国和之后的赵国,在这里设的城邑叫什么名字,但秦朝的郡县都是在六国的基础上设立的,其中大部分的名字都是延用之前,因此中山国也好,赵国也罢,肯定也是将此作为重要的据点的。
其实抛开那些故纸堆里的地名,单看地理结构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不受那些繁杂的地名影响,直接看清问题的本质。或者说凭借自己的直觉就能够观察出,哪里有可能是战略要地。数百年后,韩信就曾经在井陉盆地创造过一个著名的战例——背水之战。我们常说的成语“背水一战”就是从这里来的。至于战役的细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查找一下,待到楚汉相争时,自然会有解读。
就写到这了,明天继续解读“井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