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节
日期:2010-07-2800:18:13
今天我们来解读一下“中牟”。“中牟”这个地名,对于河南的朋友来说应该不会陌生,是位于郑州和开封两市中间的一个县级单位。在“郑汴(开封)一体化”的过程中,中牟的在中原的地缘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过我们今天所说的“中牟”并不在“河南”,而是在“河北”。这里所说的河南、河北并不是现有的行政概念,而是一个真正的方位划分。因为无论是按现在黄河的走向,还是先秦的河水流向,“中牟”都是在河北平原之上的。
之所以要将“中牟”单独拉出来解读,主要是因为赵国在从太原盆地的“晋阳”,迁都河北平原的“邯郸”之间,曾经还有一个都城就是“中牟”。而相比于赵国的其他两个都城,中牟的名气要小的多,以至于直到现在关于它的具体位置还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我们可以从史料关于中牟的大致位置,即位于邯郸的南面,是伸入魏地的一块突出部,另外旁边有山,谓之“牟山”。按照这样一个方位,以及古代某些文人的推理,现在有专家推断赵都“中牟”的位置应当是在河南省鹤壁市的西面(这也是你在网上可以找到的标准答案)。大家也可以在诸多的民间战国地图中(中前期),看到赵魏两国在河北平原交界处,赵国有一个突出部在魏国境内,这个突出部画的就是“中牟”。
日期:2010-7-280:32:00
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是否有优越的防御力是必须考虑的。如果不能将都城建于自己的腹地当中,那么是否有足够好的地形可以依靠就更为重要了。就中牟的情况来看,我们知道,当初赵国得到中牟,是因为在四家联手消灭范氏,中行氏之后,所瓜分的范氏土地。而赵国失去对中牟的控制权,则是在公元前361年“魏赵易地”之后。也就是说在长达130多年的时间内,赵国都一直能够保对有中牟的控制权。
当我们来从防御的角度仔细观察鹤壁(西)位置的话,就会发现,赵人如果在这里建都的话,即使能够西靠太行山,但他们在面对东、南两个方向的魏国控制区时,是基本没有防御能力的。另外如果在鹤壁地区建都,赵国如何将中牟与邯郸及其以北地区连接起来也是一个大问题。并不是说在三晋当中,不存在深入对方腹地的飞地,相反,这在战国初期魏赵韩三国是很正常的事。但如在处于对方完全包围的飞地中建都,是完全不可想象的问题。
日期:2010-07-2801:08:09
其实我们只将将视线稍稍向西转移一点,并结合地形图,就会发现有一个很特别的地理单元——林州盆地。而这个位于太行山东麓的小型盆地,才是真正的“中牟”所在。顾名思义,林州盆地现在的行政中心是叫“林州”市,而再往前推一点时间,是叫“林县”。相信对于我们的父辈来说,林县之名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那条著名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就是由林县人开凿出来的。而我之所以说这个盆地比较特别,是因为它的地理结构。
一般而言,山脉的两侧的海拔都是逐级向下的,也就是呈坡状的。而位于林州的这一段太行山主脉,在分水岭的东侧却徒然开始下沉,在形成一块平原之后,再继续延续它的山势。也就是说,林州地区实际上可以看作太行山中的一块盆地(在中条山中也有一块,不过规模比较小,就是虞国所在的“虞原”)。而由于林州盆地位于太行山的东麓,因此它东侧的山势要远低于西侧。这种地理结构使得林州盆地与河北平原乃至中原的沟通,要较与山西高原的交流通畅许多(所以现在隶属于河南,而不是山西)。而盆地的构造,又让占据它的政治体,能够依托山势建立足够坚固的防御体系。
宝宝又醒了,没法集中精力更新的。明天再继续中牟的话题吧,祝大家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