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节

    日期:2010-05-1723:53:53
    关于夫差是否能够位列春秋五霸,一直是有些争议的。一是不能十分确定黄池之会他到底有没有当到盟主;二是即使从夫差的父亲吴王阖闾算起,吴国也没有富过三代。吴人在阖闾、夫差父子二人的带领下,压倒过所有主要对手后(楚、越、齐、晋),吴国便完全亡于勾践之手了。在开始分析春秋时我们也说过,春秋五霸的称号表面上是授予某个君主,但实质上是对这个诸侯国实力的肯定。或者说这个诸侯国有足够的地缘实力,风水轮流,迟早会诞生一位能够在某一时期,号令诸侯的霸主(有的诸侯国还不只出现一位候选人,比如晋国)。从这个角度看,吴国的兴亡转换过快,夫差位列五霸,还欠一口气。
    既然夫差很难代表吴国竞选春秋五霸,那么他的对手——越王勾践是否又有可能竞选成功呢?
    日期:2010-05-1800:29:45
    如果勾践想跻身五霸之列,他首先要面临的是时间问题,这就要牵扯到春秋战国的断代问题了。司马迁当年是最先划定春秋战国标准的,基本依据是孔子所修定的《春秋》一书,将书中所记载的最后一个周王去世的那年为春秋的最后一年(周敬王44年,公元前476年。春秋记事至公元前481年止。而孔子逝于前479年)。如果按照这个标准的话,越王勾践灭吴的时间是在前473年,算是进入战国时期了。以战国之身份,竞争春秋之霸主,估计报名时就会被刷下去。
    实际上这种以某人之生死为历史时期划分标准的作法,是很不准确的,更何况王室在春秋末年甚至连象征意义都快没了,以某一个周王离世时间划分春秋战国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是很牵强的。因此现在比较通行的观点,是以地缘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公元前403年为春秋战国划分的标准。在那一年发生了一件决定战国格局的重大事件——三家分晋。也是因为有了赵、魏、韩三国的加入,才有了“战国七雄”的概念。所谓春秋战国的划分,也才会有意义。实际上自古以来,吴越相争都是被看作是春秋之事。上述分析只不过是在厘清司马迁当年未能表述准确的概念罢了(他老人家太过权威了,所以后人即使感觉有异,也不太敢提出意见。)
    之所以要在这个时候解读一下春秋战国的划分标准,除了审查勾践的参选资格外,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在下一节回到黄土高原后,很快就要进入战国时期了。现在我们还是再来看看,吞吴之后的勾践,或者说越国,它的实力有没有得到北方诸国的认可,并成为真正的霸主。
    日期:2010-05-1800:42:43
    在灭吴并占据整个江东之后,越国结下来要做的就是顺理成章的接收吴国在泗、淮地区所扩张的土地了。由于打败了楚齐两个大国,吴国的国土已经扩张到淮河以及泗水的中游了。如果按照现有的行政区划,可以理解为整修安徽——江苏两省都为吴国所控制。只不过吴国扩张的过快,还没有来得及消化掉这些土地。
    对于越国来说,将吴国在泗——淮流域所吞并的土地继承下来,是一个很诱人的想法。如果真的那样做,勾践的越国实际上等于控制了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之地,所拥有的土地面积在春秋诸国中也算数一数二的了。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土地中大部分为适合耕种的平原地区,只要能将河道治理好,便能够为越国进入中原争霸提供非常大的物资保障。
    日期:2010-05-1801:01:38
    如果吴国所占领的泗、淮地区,能够象它西面对称存在的江汉平原、南阳盆地那样,受到伏牛——桐柏——大别山脉的保护,相信越国会毫不犹豫的全盘接收吴国在江北的遗产(大家可以在地图上感受了下,将为楚国提供保护的这一系列山脉,在脑海中对称的翻印在东部)。因为即使越人不是出身于山地的民族,也会有信心防守住诸如“方城夏道”以及“信阳通道”这样的战略要地。而现在,无论是之前的吴国,还是现在的越国,如果想要在这个大平原地区,进行全面防守的话,都是非常困难的。
    假使面临这个问题的还是吴国,吴人所采取的经营手段将和他们在太湖平原上一样,即开挖运河,疏通河道,形成密集的水面交通网和渠灌网,以将自己的地缘特点发挥出来。事实上吴人已经开始这样做了,连接江淮的“邗沟”,以及连接泗淮的“深沟”,就是这种战略思维的体现。
    日期:2010-05-1801:14:41
    虽然越国已经接收了吴国的核心力量,换句话说就是,如果越人愿意,他们应该可以运用吴国所拥有的技术力量(包括人力资源),来构筑泗、淮地区的水网体系。只是现在的越国,在经历过与吴国的战争之后,自身的实力也受到了很大的损失(特别是人力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越人需要一个和平的环境,以让自己再一次的休养生息。这实际上也是吸取了吴国连年征战,以至亡国的教训。因此越国最终在长江以北作出了重大让步,并由此奠定了越国新的地缘结构基础。
    关于勾践之后的越国,究竟是如果构筑自己地缘格局的,是明天解读的内容。先上一张《越国控制范围示意图(争霸之时)》,以供感兴趣的朋友参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