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节

    日期:2010-02-2420:54:21
    让我们从海洋回到陆地,继续春秋时期的“胶莱平原”,毕竟在那个时代,肥沃的土地才是各地缘力量争夺的目标。
    当齐国在鲁北平原站稳脚跟后,他首先要面对的并非泰沂山脉以南的鲁国,在那一地区,鲁国同样面临着大量的整合工作,这两个同为王室所倚重的大国暂时还没有机会发生冲突。一般情况下,平原地区总是更容易突破,也更具有诱惑力的,因此在鲁北平原东侧的胶莱平原成为了齐人重点扩张的对象。而这一地区在当时为一支被称之为“莱”的东方部族所占据,有时候他们所占据的区域也会被后世称之为“莱国”,不过在周人看来,所谓“莱国”是不能位列正统的,系出西方的诸侯国相提并论的,因此将之称之为“莱夷”似乎更符合周人的看法。
    如果单单比较鲁北平原和胶莱平原,应该说这是两个具备同等防御力的地理单元。也就是说平原本身都无险可守,齐国可以很容易的进入莱夷的势力范围,而反过来也是一样。对于齐人来说,地缘政治方面的优势是,周人已经成为了天下共主,那些分封于中原各地的诸侯国,最低限度也可以提升齐人的战略威慑力。而“莱”人所依仗的则是本土优势,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东方的土地并非无主之地,齐人希望接收胶莱平原,乃至整个山东半岛愿望,实现起来并非易事。
    日期:2010-02-2421:22:49
    最初的攻击是由莱人发起的,这给立足不稳的齐人造成了很大的压力。抛开政治层面的因素,齐人将支撑点建立在泰沂山脉与鲁北平原的过渡地区,无疑是十分正确的。这使得他们有机会顶住最初的攻击,并保存自己的力量。最终站稳脚跟的齐人还是将“莱”人赶出了鲁北平原,并反过来进入了胶莱平原。这种形势的逆转当然不是一两场战斗就能够做到的,从地缘博弈的角度来看,齐人南靠山地的地缘结构加强了他们的搞击打能力,这使得西进的莱人即使占据了鲁北平原,漫长而又无险可依的防线也很容易被齐人突破。而在齐人开始战略反攻之后,莱人在胶莱平原上的失败也是可以预见的,毕竟胶河两侧同样无险可依。
    失去了胶莱平原,对于莱人来说并非是末日。退入山地丘陵地带,据险以自守更加有利于将战争变为持久战。地缘关系上来看,西南面的鲁中山地丘陵与东北面的胶东丘陵,都可以是莱人部族放弃平原地区之后的选择。由于地缘压力是由西而至的,胶东半岛上的那些丘陵地带成为了莱人重新整合力量的根据地。
    日期:2010-02-2421:53:01
    在莱人退于胶东丘陵之后,他们在胶东半岛的北部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个地方现在叫作“龙口”,为了区别于以前的“莱国”,这个偏安一隅的新“莱国”被称之为“东莱国”。就现在的情况来看,龙口粉丝的知名显然要高过它作为东莱故都的声望。不过作为一个族群,“莱”人并非仅仅蜗居在龙口一地,事实上在整个胶东丘陵地区都能够看到他们的身影,其对地缘文化的影响,至今仍有残留。
    只要稍加注意,我们很容易在胶东半岛找到一系列带有“莱”字的地名,比如莱州,莱阳、莱西、蓬莱等等。将这些地点标出来,我们很容易获知莱人在胶东半岛的地缘影响范围。我们并不能就此认定莱人是在齐人占据了胶莱平原之后才进入胶东丘陵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齐国强盛之后,莱人的活动范围就只能局限在这个东方的“天涯海角”了。在莱人到来之间,应该还会有其他一些小的东夷部族活动于胶东半岛。只是历史永远是由强者书写的,齐国所代表的华夏华夏体系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因此也就当然的成为了山东半岛的重要代言人。而“莱”人在东夷体系中亦属于强者,所以他们也在山东丘陵留下了自己的影子。至于其他的东方部落,大多数就只能湮没在历史当中了。
    日期:2010-02-2422:22:22
    在这些以“莱”为名的地名当中,有两个地点需要特别关注一下。一个是莱阳,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地形图,会发现莱阳地区的风水也不错,胶东丘陵在它的周围围成了一个保护圈,越向中心地势越低,整体上呈一个盆地状态(莱阳盆地)。换句话说,莱阳盆地是胶东半岛的地理中心。如果莱人以此为核心,与齐人对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可惜盆地的南面是地形最为平缓的区域,在齐人强大的地缘压力之下,莱人最终的命运就只能是再次向胶东丘陵的边缘进行迁移。而那些介于海洋和胶东丘陵之间的狭小的沿海平原则成了莱人新的政治经济中心了。凭借丘陵与海洋的保护,齐人长期只能在莱阳盆地与莱人展开拉锯战。只可惜对于古典时期的东亚民族来说,海洋的战略优势尚未能充分体现出来。胶东半岛本身的地理情况及所具备的农业条件,又很难支撑他们对齐人发动反攻。最终在长期的消耗战后,齐人得以在战国时期统一整个胶东半岛。
    其实莱人并非只是向胶东丘陵转移,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胶莱平原的地理位置亦可以让他们有机会退入沂蒙山一带。当然,散居在山中的莱人在历史上是很难留下痕迹的,那些能够在地势较平缓的地区聚居并能形成城镇的人,才有机会让后世之人感觉到他们的存在。位于沂蒙山系西侧的“莱芜”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莱芜所在的地理单元,被称之为“莱芜盆地”尽管由于规模的问题,这个山间小盆地在地缘博弈中长期处于从属地位,但它也为部分流落于此的莱人提供的庇护。需要注意的是,沂蒙山以西并不是莱人的传统势力范围,莱人的主力还是在胶东半岛,也就是说在这一区域本身已经有了同属于东夷体系的其他部族。关于莱芜盆地的地缘结构,以及它的战略地位,会在分析鲁国时作出解读。
    日期:2010-02-2422:56:27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