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节

    只是这种盘法,看上去去是极为险峻的(我小时候坐车走盘山公路时是不敢睁眼的)。因此当年毛泽东在过六盘山时写下了著名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原因,陇山的古称被抹去了,取而代之的是六盘山成为了整条山脉的代名词。
    由于本贴是以历史为线解读地缘,因此在今后的章节中还是会用古称。如提到六盘山,则指的是泾河通道处的六盘山主峰。而在古代,关陇古道段的陇山又被称作“关山”。其名则取自山上有关口。
    无论如何山路总是难走的,尽管毛泽东走过了六盘山,惊叹于它的险峻。但对于古人来说,关山的名声显然要更大些。叹其艰险的诗句也是层出不穷。有兴趣的朋友想起来或找到后可以贴上来,也算抒发一下思古之情。
    日期:2010-01-0701:14:52
    六盘山和关山,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可能还不是那么熟悉。不过如果你喜欢看武侠小说的话,那么崆峒山一定看到过。在泾河开始分为两支时(或者说两源合一处)有一个地方叫“平凉”,崆峒山就在那里,泾河就是从山下流过。也许是因为崆峒山自古常为北方游牧民族所占据吧。它在武侠小说中的名声好象并不好。崆峒派的武功也总是显得不那么正,典型的代表就是〈倚天屠龙〉中的“七伤拳”。
    日期:2010-01-0701:30:16
    介绍完陇东高原的基本情况后,我们回到犬戎身上。对于这个天敌,周人一直是当做最大的隐患的。犬戎部之所以强大,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技术。也就是制造马车的技术,有资料记载,当年姜子牙就曾经就这项技术去身犬戎部取经。
    由于这个“戎”部对周人造成过太多伤害,因此周人毫不客气的在他们前面加了个“犬”字。而对于其他与周人友好的“戎”部,取名则要中性的多,如将其姓冠在前面的“姜戎”。
    为了预防犬戎部从陇东高原上杀下来,周人可以说是做足了准备。一方面他们将王都从岐山脚下迁至渭水南面,秦岭北面。为犬戎部的进攻留足的预警时间和缓冲的空间;另一方面则将亲近的姬姓贵族分封在左近,以护卫镐京的安全。最为典型和主要的国家有两个,就是扼守在渭河平原两头的“虢”国和“郑”国。前者就在千河的东侧,渭水的北岸(西侧就是秦非子的马场了),据守千河河谷。目前的大致位置是在宝鸡市的陈仓区;后者则在华县和华阴市相交之处。扼守的是通往中原的“崤函通道”。
    日期:2010-01-0701:39:11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我在小时候听到烽火戏诸侯这个典故时总有个疑虑。因为根据中学历史的介绍,周人的统治范围已经很大的。如果通过烽火来通知四方的诸侯来勤王,时间不知要多久(如山东半岛的“齐国”)。很有可能人还没到,镐京就不保了。
    另外一个技术上的问题是,如果时间要很久,那位名叫褒姒的美人是否等得了,而且路途不同的诸侯到的时间也会不同,前后差一个月都有可能。能否达到所希望的视觉效果还是一个问题。
    不过当我们仔细研究周人的地缘布局之后,这些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附:犬戎破周.主要诸侯地缘关系图
    日期:2010-01-0701:53:13
    首先,在周人的封建制度中,并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护卫王城的义务的。比如山东半岛的齐国,他的主要任务就是征伐“东夷”。对于周人来说,拱卫京师的任务是由那些在王城周边,同属于一个地缘区域的封国来完成的。
    我们可以测量出镐京距离东西两侧最远的“虢”国和“郑”国之间的距离。前者是149公里,后者则是113公里。
    如果以马车的速度来看,加上中间休息的时间,一天一夜应当是足够了。这样周幽王在前一天点燃烽火,在第二天算好时间,带着美人登高阅兵也就有可能了。
    关于峰火最初的点燃地点,无疑是在王城东面的骊山之上。传递的路线有可能是南面秦岭边缘上的那些小的突出部上。
    日期:2010-01-0701:59:34
    100多公里的距离,对于有马车代步的诸侯们来说,应该也不算太远。问题是这种狼来了的游戏做多了,大家自然也没有兴趣再玩下去了。因此越到后面,来的人越少也就情有可缘了。
    只是有一支队伍,却总是会及时赶到,那就是秦人。当那些姬姓贵族都已经不再相信儿狼会真的来时,秦人仍然忠实的履行着他们的义务。尽管他们只是附庸,还够不上保卫王城的级别;尽管他们的任务主要是养马,如果不来也不至于有罪;尽管他们的距离最远,甚至有可能要从陇右出发,翻越陇山。
    唯一有利于秦人的因素是他们应当有最好的马。
    日期:2010-01-0702:19:51
    我们无法具体考证秦人是否及时赶到到镐京。更有可能的是当他们到达时,犬戎已经将镐京劫掠一空,包括那位美人。在这一点上,犬戎做的和他们的大多数后来者一样,抢完了就走,决不留念平原的生活。因此秦人的忠勇更多的表现在护送周幽王的儿子周平王东迁。
    事实上即使没有犬戎的这次的全面入侵,周人也已经准备将政治中心转移到河洛地区了,他们已经将洛邑定为了东都(也就是后来的洛阳)。可以提供佐证的是“虢”“郑”两国已经先期在河洛地区选好新的国址了。
    周人之所以这样做,一是因为犬戎所造成的地缘压力过大,必须有个更安全的地方做备选方案;二是周人已经成为了中原之主,必须将政治中心(最起码是一部分)移至河洛地区,方能统治天下。
    不过在周人的规划当中,两京制度应当是首选的(包括那些拱卫王城的封国也是一分为二的),毕竟渭河平原做为祖地是很难割舍的。在后世的汉唐时期,这种模式也被袭下来了。
    对于周王来说,鱼和熊掌能够兼得固然是好的。不过犬戎的这次入侵改变了贵族们的想法。将政治中心完整的迁入河洛地区,远离这些野蛮之人才是最为安全的。
    当周平王和他们姬姓贵族们决定迁都至洛邑时,意味着一个新的时代——东周被开启了。不过他所带来的地缘政治后果,远不止表面上那么简单。
    对于平王东迁的地缘影响,要留待明天解读了。今天就到这了,祝大家晚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